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关于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的思考

 

【作者】 庞 娇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关于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的思考


广西陆川县中学附属初中 庞 娇


  【摘 要】 情感是连接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在阅读时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披文以入情”,就能引发出与作者同振共鸣的和谐之音。学校教育亦同此道。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情教学并以情导学,有效“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学习情感,帮助他们增进对文本内涵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语文能力素养,这就是情感教学的真谛。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学;教学实践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课堂教学过程正是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如果缺少了情感,课堂教学将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那么就会缺少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上也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学科,其中蕴含人类所特有的喜怒哀乐恨等丰富多彩的情感元素。语文教学就是通过传授知识和激发情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深刻领会和体验所学内容的情感。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一、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的意义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学语文教学已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近年来,各类教育报刊杂志对这一问题多有提及,新课程标准中也有多处涉及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它明确指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有意识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情感,拓宽学生的精神空间,使初中语文课堂呈现出充分的人文特色,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感悟人生,关注人情,分析人事,真正体会到初中语文教学应有的丰富内涵,感受到语文学科自身的无穷魅力。
  二、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的具体实施
  1、以文传情,教学内容的情感化
  (1)教学情感目标的确定。教材凝结了前人的智慧和心血,一部教材,不仅能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向学生提供知识信息,而且因其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能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等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把教材中内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展现出来,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影响,引导学生在情感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初中语文情感教学中,教学情感目标的制订至关重要。准确、恰当的情感目标,可以使学生在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情感领域内得到充分地发展与提高,这符合素质教育的有关原则。
  (2)教材情感内涵的挖掘。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所表现的情感产生共鸣,就会大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为此,教师只有深挖教材,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作品里的思想意境融合在一起,与作品中人物同爱共恨,被情感打动,才能用教学内容蕴含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2、以情优教,教学过程的情感化
  教学内容的信息,以不同方式传递,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地选择适当的传递信息的方式。
  (1)创设情感氛围。①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形成师生同学共进的良好氛围。在由教师、课程资源与学生组成的教学环境里,教师应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即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乐学情感,使其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②发挥语言的传情作用。语文本来就带有丰富的情感因素,这跟语文学科的特点分不开。然而怎样才能将这些情感更好地发挥出来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语言传情达意的功能,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在教学艺术的运用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师劳动的特殊手段,其艺术性,感染性,生动性,形象性,特别是情感性,对于语文教学的成功,尤其重要。
  (2)优化教学情境。教学情境设置的核心是充分显示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达到感染学生情感的目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为学生设置情境,制造气氛,以情施教,便能促进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反应,使学生把语言文字和直观画面联系起来,互为补充,并沟通认知与情感的联系,更好地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深刻有效地理解文章语言的情感内涵。在此基础上,学生才会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3、以评促学,教学评价的情感化
  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不仅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热烈的情感,亲切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用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用愉悦的氛围影响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感染学生,用多变的情境吸引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启迪学生,使师生间情与情得到交融,从而激活学生的个性思维,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
  三、引导学生在与教师互动和亲师信道中激发语文学习情感
  “三分诗,七分读”。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我认为,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其实抑扬顿挫的音美本身就是一种情感和一种形象。我们不妨试着想象——当语文教师笑容满面、精神饱满地站立讲台,用那跌宕起伏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再加上生动传神的肢体语言,或高亢有力,或舒展沉缓,或激越昂扬,或愁容悲伤,努力把作者在作品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充分展示作品中的内涵特征和精彩画面,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生成同振共鸣之感,这本身就是一种魅力形象的丰富演绎,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情感。实践证明:在学校教育中,产生教学互动的根本力量不在于学生因素,而在于教师的教学魄力和魅力形象;有时,亲师信道的影响作用甚至比勤奋教学还要大。这就是教学的情感和艺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执教者要高度重视提高自身能力修养问题,真正赢得发自学生内心的信任、尊重和拥戴,这种“诗外工夫”所显示的能量往往更长久、更有吸引力,更能让学生保持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热情,从而源源不断地产生语文学习的情感。
  总之,情感是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入挖掘各类情感因素,对学生积极施行丰富深刻的情感教育,这是因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 【发布时间】2017/4/20 16:12:09
  • 【点击频次】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