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高中语文选修模块的教学操作摭谈

 

【作者】 杨德学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高中语文选修模块的教学操作摭谈


山东省郯城县美澳学校 杨德学


  严格说来,目前我们高中语文新课程的选修课尚不能称之为“选修”,因为学习内容无法界定是属于必修还是属于“选修”,教材的编选者事先没有对教材内容作过严格的区分筛选;学生缺乏自主选课的权利,基本上是被迫限定模块学习;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趋同甚至完全一样,选修变成了“逼修”。这样学校的“选修”多是徒有其名,与新课程当初的设计宗旨相去远矣。因为选修课程属性不够明晰,教学操作上越来越没有人去理会必修与选修要有什么区别。现在重新拣起几年前的老话题,重新梳理或是强调一些操作原则,并非多余,恰是回到教学的根本上来,还“选修”一个本来面目。
  一、少些求新求异,多些务实高效
  选修与必修模块两部分,如果学习任务、性质趋同,那么不需对二者作教法学法上的区分。
  一般来说,面对选修模块,不要刻意追求教学方法的新。实施新课程,不要为了新而去“新”。大家都知道,必修模块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均衡性,而选修模块则更多地体现选择性,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样化需求。不管必修、选修,只要为了学习的有效性,任何教学方法都是可行的。必修教学的手段选修部分可以用,选修的教学手段于必修部分一样适用。因为语文学习内容上的特殊性,选修课程也有基础性的属性(基础性的学习内容和基础性的教学任务),必修、选修在许多地方往往是兼融共通的,难以区分,因此如果选修模块某些特定的学习内容旨在奠定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与必修模块一样,那么二者的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完全可以一样,根本没有必要刻意寻找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事实上,目前选修模块最主要、最基本的还是沿用必修模块的教学方法。但是,选修课的部分内容往往比必修课更深、更广、更细、更活,这就要求教学上转换教学定位,改变教学策略,如变“基本了解”为“深入探究”,变“整体把握”为“具体研讨”;变“单向联系”为“多向整合”等等,我们下面稍作探讨。
  二、少些大包大揽,多些放手自学
  这其实是一个教学理念问题。很多老师长期习惯于一个人独占课堂,将学习任务大包大揽,老是担心学生不去学、学不会,不愿意放手,结果学生反而越学越不愿学。我们应该要充分相信学生,多多放手,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
  事实上,不相信学生的教师,教学操作既辛苦,又没实效。选修模块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用任务驱动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他们去学。不然,教学长期由教师统包统揽,其结果只是教师一个人弄懂了,学生却没学会,反而害了学生。
  三、少些共同任务,多些自选目标
  选修课上学生有所“选”,才能有所修,否则这个学习就没有什么特性了。一个模块也好,一个单元也好,一篇课文也好,教师除确定一部分主要的学习任务外,要给学生多留出一些自选学习目标,以突出教学的选择性和个性化。
  尊重和突出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学习愿望,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注意构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是设计、构拟选修课程的初衷。以上案例中教师的作法就是真正实现了教学的“弹性”,保证了“基本口粮”,又能让学生自行追求“特别口味”,张弛有致,收放有度,颇具艺术性。
  四、少些全线出击,多些攻其一点
  语文学习要“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由于课时有限,精力有限,每节课能“一课一得”就足够了,积小流,终可成汪洋大海。
  其实,我们每一节课定向突破一点,长期坚持,我们的选修一定会是有效学习。反之,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一节课下来却往往无所收获。
  五、少些单向挖掘,多些纵横比较
  有人说,语文教学有时是比较的艺术,学会了比较就学会了语文教学,是颇有几分道理的。作家创作时无论是选词、炼句还是谋篇,都是在比较中进行,用之于教学,我们也可以用比较法去欣赏去探究,由此追溯和还原作品的魅力,达到教学目的。
  事实上,当我们教学感到“山穷水尽”时,比较法往往能使我们“柳暗花明”。必修课程已为我们作了大量的资源储备,在选修过程中完全可以信手选来,纵横捭阖,多加比较,以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六、少些固定课型,多些灵活变化
  我们目前很多选修课教学单一,课型呆板,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教师应该创造性设计课型,多些变化,使课堂多姿多彩,学习过程生动活泼,让学生感受到选修的乐趣。我们看下述一个例子:
  下面列举我们开设《<史记>选读》模块时主要采用的方法:
  讲授式教学法。如《太史公自序》等文史知识复杂,可由教师讲授。《滑稽列传》《刺客列传》等可由学习小组共同设计教案,选出最佳教案,由学生小组一人或几人协作讲授。
  探究式教学法。教师积极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有关研究资料、网站、书籍等,让学生先自行阅读、探究,提出疑难问题,通过对话、探究,达成共识。也可提供相应的研究话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开设专家讲座。充分利用南京高校师资强大的优势资源,邀请《史记》研究专家开设讲座,开阔学生视野,激发阅读兴趣。
  通过音像资料,赏析《史记》中的影视片断。如让学生欣赏《霸王别姬》《英雄》等,比较改编后的剧本与《史记》原文的异同,品评其优劣。
  组织辩论会。如学习《太史公自序》《屈原列传》及《报任安书》就“生”与“死”话题展开辩论,学习《淮阴侯列传》就“韩信是真谋反,还是被诬陷”设正方、反方展开论辩。等等。
  举办话剧节,让学生将《史记》中的一些精彩的片断改编成话剧,并进行表演。如让学生表演“鸿门宴”“易水送别”“高祖还乡”等经典片断,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增强书面和口语表达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举办成果展示栏,可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与论文在校园内及时展示。营造研读、探究《史记》的浓烈氛围,让学生有阅读、探究成就感。
  长期以来,我们很多老师习惯于一个人独霸讲台,讲读课多,课堂型态单一,当老师兴致高涨在口若悬河时,学生多是麻木漠然或是在昏昏欲睡。试想,在孙老师的设计下,学生学习这个模块时一定会有滋有味,饶有兴趣,因为学习的过程是如此变化多姿。假如每一个选修模块的学习都有这般多样化的学习过程,学生怎不喜欢语文?
  语文选修模块的学习,若能自如地掌握以上这些要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就能提高,新的课程理念就会逐渐落实,选修课兴许就有些“选”的特征了。

  • 【发布时间】2017/4/20 16:40:35
  • 【点击频次】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