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转变

 

【作者】 樊国富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转变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下五屯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樊国富


  【摘 要】 语文教学活动中蕴涵有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促进作用,能使教学活动的效果更加明显,有一定开发价值的信息、思维趋向、突然爆发的思维火花等动态资源,如果能有效基于生成进行预设、把握价值,引领生成、细微观察即逝资源、开发利用这些生成资源,语文课堂必将绽放无限的精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双方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讲与读、讲与练的配合,培养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并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预习;阅读;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正是夯实语文积累大厦的关键时期,根基是否牢固,扎实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作文水平的高低。古语也有此一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因此,我们应开创多种途径,为孩子的语言积累搭设平台合作探究,让他们在这个活动中不断积累知识,积累经验,积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积累,牢固树立积累观念,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方法。 
  一、课前教给预习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要提高预习的效果,课中培养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能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课后运用学法,提高自能阅读能力。教材的课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阅读,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自学,以扩大阅读量,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求得更好的发展。要提高预习的效果,教师在课前应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既使学生的预习过程中有法可依,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低年级的预习,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要求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到了中高年级,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审、读、划、提、查”的方法预习。“审”,就是读课文先审题目,注意课题与内容的关系;“读”,就是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划”,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生字新词,关键语句;“提”就是在自己预习的基础上,提出不懂的问题,便于课堂上有目的地学习;“查”,就是从课外书籍中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拓展知识面,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学生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在预习过程中就不会盲目读书,在长期的训练中,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创新学习。
  二、课内教给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
  经过多年的教改实验,我们体会到:把一篇课文读懂不是目的,学会读懂一篇文章,逐步做到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才是目的。也就是说,不是要学生“读会”而是要学生“会读”。那么要指导小学生会读程度适宜的课外读物,必须教给他们科学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够把他们带上路。“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能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1、反复诵读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强调“读”,因为只有读,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学中,我采用得最多的是“反复诵读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我还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景教学法”,变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中,我尽量提供给学生程度适宜的课外读物,它们大部分是全文注音,为指导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反复诵读既培养了说普通话的能力,又起到了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一年级的学生识字少,缺少必要的知识和经验,读一两遍,也许弄不明白其中意思,多读了,意思也就搞清楚了。读的形式也要多样化,注意因文而异。总之以读为本,充分利用汉语拼音,引导学生去读,去体会。
  2、定向思考法。一年级课本中大概有这么几种不同类型的教材(汉语拼音、看图读拼音识字、识字学词学句、课文、复习、口语交际)每一类型的教材我们都先下功夫,花时间“扶”着学生学习一、二课,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自学同类课文,从而又引导学生采用学习方法去阅读课外读物。如:教学《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根据看图学文的特点精心设计读书步骤,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即:⑴先看看课文里有几幅画,按顺序看看每幅图讲什么?然后连起来讲的是一件什么事?⑵大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多读两遍,再把生字词用笔画出来。⑶轻声读课文,找找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图上的内容并用序号标出来。⑷轻声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⑸想想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教学中我们先按这五个步骤一步步带学生学习,再让学生回忆学习过程,体会总结学习方法,接着安排学生按步骤自学《自读课本》中的相关课文,让学生在独立学习中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最后引导学生用这种方法去读课外读物。
  3、图文结合法。所谓图文教学法,就是通过研究课文、片断及词句,合理运用线条图示,形象再现课文、片断及词句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语文课教学中巧妙运用图示法教学,不仅有增强学生理解、记忆课文内容的作用,而且常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效果。低年级的课外读物几乎每篇都有插图,有助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如低年级注音版《唐诗三百首》中《静夜思》就画着一个人在静静地望着月亮思考,让学生看图和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前看看图,读后讲讲图,发挥图帮助理解内容的作用。
  三、课外运用学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教材的课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阅读,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自学,以扩大阅读量,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求得更好的发展。教师可为学生介绍有趣的读物,这方面应该针对学生需要的差异为学生介绍适合他们的读物,比如:有的学生喜欢一些幻想类的读物,我会为他们介绍如《哈利波特》一类的书籍给他们;有的学生喜欢带有童话色彩的读物,我会介绍《格林童话》一类的书籍给他们等等。学生在阅读完一部作品后必然会有一定的见解的,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舞台,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在读书中的收获还可以让学生增强自信心。老师还可以开展读书会来让学生进行某一部作品的讨论、交流。这样,学生在不断的阅读活动中,逐渐提高自能阅读能力。学生自身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才会主动的寻找课外读物,主动的进行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国际的联系和协作,教育也应当有自己的“全球意识”和世界眼光。我们小语教育工作者,应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勇于舍弃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法,勇于引入现代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分析讲解上做“减法”,在探究发现上做“加法”,只有这样,语文阅读教学在新的时期才会有新的突破。

  • 【发布时间】2017/5/8 14:47:24
  • 【点击频次】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