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做一个不怕“冷场”的语文教师

 

【作者】 王颜华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做一个不怕“冷场”的语文教师


黑龙江省依安县红星乡中心学校 王颜华


  身为一名语文教师,从教二十余年,听课、讲课、评课过很多次。听得最多的是学生课堂的表现如何?师生双边活动如何?这也是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对此我从未怀疑过。一次看书,书中讲一位台湾教师来大陆讲课,回去说过一句话,在大陆课不好讲,他们不允许冷场。是啊!我们已经习惯了热热闹闹的课堂。有的老师为了追求听课的效果,先讲几回;还有的提前告诉学生答案,课堂上“对答如流”;更有甚者,告诉学生会的举右手,不会的举左手。小组讨论不会也要说话。当然这不是全部,但我们不能否认有一部分这样的现象存在。想象一下,我们教育学生诚实,我们自己去教会了他们弄虚作假,连他们不会了,不懂了,我们都不允许他们表达,我们的孩子该有多么悲哀啊!想想我们自己,我们就没有不会的时候吗?我们就没有毫无头绪不想表达的时候吗?台湾学者的话,改变了我一直坚信的标准。让我思索很久。我决心身体力行,做一个不怕冷场的语文教师。
  我们为什么不允许学生冷场呢?究其原因有以下方面:一、缺少包容的心态。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这题这么简单还不会?”,“这个字多好写啊?”,“这原文中都有,这难吗?”。是啊!难吗?这些问题的回答权应该在学生。想想我们上学时是不是觉得很难。我曾跟女儿讲过自己初学英语的经历。我们是农村中学,那时初一开始学英语。第一节课学七个字母。我在学校读了很长时间。放学不行三里多回家,一路背着。到家姐姐一开门和我走个碰头,我一下就把我背了很长时间的字母,瞬间忘个精光,我为此大哭一场。还让爸爸训了一顿。女儿听了笑个不停,说我讲笑话。不过女儿英语一直是优势科目,直到上大学。她说一想到我的经历,他就觉得英语一点都不难。如果我在教课的过程中,一直有一颗包容心,还用怕学生不发言吗?二、急功近利。如果我们抛出问题学生都会,不用引导,不用启发,都按着我们预设的思路进行,那多省事。这可能是一部分教师把答案提前告诉学生的原因。如果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偏了,拽回来需要时间、技巧、能力。可是我们可曾想过他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想法,为什么会根本没有思路。是不是我们的问题设置有问题,还是我们在打开学生思路方面做得不够,还是我们没有教他们答题技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们太心急了,也图省事。三、外在的压力。领导、同事听课,有时为了面子,一定要让学生热闹起来。为此可谓想尽办法,绞尽脑汁。领导走了,想没想过学生这节课收获了什么。
  既然已经知道了病因,也知道了危害,我决定改变以往的做法。在语文课堂上允许他们冷场。不断摸索让学生真正活起来,而不是被动的动起来。
  一、从每一个活动入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比如小学生概括能力差,我就慢慢引导。从一段入手概括大意,一点一点来。先找中心句,在合并几个段落,进而一整篇。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方法概括,不怕慢,课堂时间不够,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提前做。
  二、尽量增加被提问的人数。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试想如果一名学生他一学期下来没被提问,或是提问的次数寥寥可数。他还会积极思考吗?还会主动配合吗?还会对这学科有兴趣吗?以前我班有个学生,复述能力差,一提问到他,把故事讲的断断续续。以往有需要复述的题我会提问能力强的孩子,在一次听课中我提问了他,当然他复述不是很好,一些听课老师露出惊讶的表情,不过我还是耐心引导他复述完,并且让同学给他鼓掌。自从那次听课后,这个学生发言积极了,更加自信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我为他的进步高兴,也坚信自己的做法是对的。
  三、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既要考虑难易程度,也要考虑问题的梯度。还要考虑学生会怎么答以及应对情况。如讲《草船借箭》一课,我考虑到北方孩子不懂船的构造,我事先找了船的图片,考虑到有的学生不知道草靶子是什么,考虑到学生会问为什么把船用绳索连在一起,但有一个学生却问有没有箭射在擂鼓呐喊的军士身上,同学们哄堂大笑。“那么大雾,诸葛亮都怕射不到箭靶上,还能射人身上?”其实如果不是学生提问,我觉得这根本不需考虑的问题。我及时制止了其他同学的哄笑,肯定了他的思考,事后感慨我还是想少了。
  尽管我认为作为老师不要怕课堂冷场,不能为了追求热闹而热闹,舍本逐末。但我坚决反对一言堂,反对一节课死气沉沉。我主张我们的教师沉下心来,要有耐心,尽自己所能去启发去引导学生,让他们会思考,乐思考,爱提问,爱表达,真正做到乐学,学有所获。让我们的课堂从假热闹变成真热闹。

  • 【发布时间】2017/6/5 19:09:24
  • 【点击频次】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