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之我见

 

【作者】 陆和平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之我见


贵州省都匀坝固中心完全小学 陆和平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每位教师在课堂上都靠运用语言来传道、授业、解惑,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幼小的学生,课堂上更讲究语言艺术。本人就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并结合新的课改理论,试作如下初浅探讨。
  一、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
  教师语言要生动形象,活泼有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授课中举例生动,绘声绘色,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并辅之以表情等,就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学生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景”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我在讲《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我说:“同学们,要是这这样,请到我家来住吧!”“哈哈哈……老师,你也是住在地球上啊!”“对呀!那么我们移居到别的星球吧!”“不行!……”学生就被我一句热情的“邀请”受感染了,在愉快中很快找到了答案,也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不过,在教学中不要单纯使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材料,或牵强附会地开玩笑,漫无边际地讲话,为幽默而幽默,就会失去教育意义,甚至带来副作用。
  二、语言规范精确、逻辑性强,并富有启发性
  教师用方言授课,在字词正音方面造成误导,不利于教学和师生情感交流,所以教师用标准普通话教学才规范。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教学语言,会使学生对所传授的知识产生疑惑,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用精确简练的语言给学生释疑解难。同时,教师课堂语言的逻辑性,体现出教师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教学思路的清晰程度,缜密的语言逻辑,加上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牢固掌握知识。如我在讲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与学生的一段对话:
  师:“呻吟”是什么意思?
  生:指很微弱的说话声音。
  师:那你们小声说话就叫“呻吟”吗?上课回答问题声音很小,你们怎么呻吟呢?究竟什么是呻吟?
  生:在非常痛苦的情况下,小声地自己哼哼。
  师:对,生病了,或哪儿疼了,发出“哼哼”声,就叫呻吟。
  生:喔,人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叫“呻吟”。
  在这里,学生把“呻吟”解释成“很微弱的说话声音,”我没有马上加以否定,而将这种解释应用到学生熟悉的课堂生活,使学生感到荒唐可笑。在我的启发诱导下,学生准确的领会了“呻吟”的含义。
  三、学会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来配合教学,传递信息
  肢体语言在教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完全可以让学生的目光为你而转移,让学生的情绪为你而感染,让学生的思维因之而活跃,为课堂教学增添几分亮色。如我在讲《景阳冈》这课时,根据课文内容,把武松酒后“大踏步”上景阳冈,遇虎虽惊但不乱阵脚,面对猛虎的杀手锏:“一扑、一掀、一剪”,武松采取“揪、按、踢、打”,终于把虎打死。我在叙述中,对所有的动作一一作示范,并让学生上台演示,学生很快心领神会,更好地理解了课文,打虎英雄的形象便在学生心中扎了根。
  四、语言抑扬顿挫,富有节奏美感
  教师语言的节奏性是指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内心情感引起口头语言快慢、强弱、断续有致的变化,也就是语气强调的抑扬、刚柔的有机结合。我教《长征》一诗时,为了让学生初步领会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一往无前的精神,我在范读、导读上下功夫,注意了停顿,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我在讲课时讲到主要的地方,重复一遍,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很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很低沉……。由此可知,语言的高低、强弱、缓急、停顿以及所包含的情感对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我教《开国大典》时,用了四种不同的语调来介绍背景:开始用缓慢深沉的语调简要描述了解放前农民水深火热的生活;然后用愤怒的语调痛斥阻碍社会前进的不法势力;接着以欢欣鼓舞的语调叙述了人民盼解放;最后用兴奋激昂的语调启发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这样运用语调的变化,就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
  总之,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和引导学生追求真理的粘合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所从事的是基础教育,在教改的新形式下,课堂语言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语言具有艺术性,就能使学生如乘春风,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获得知识,在知识的海洋中杨帆远航。

  • 【发布时间】2017/6/5 19:11:05
  • 【点击频次】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