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构建“学导练”课堂,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作者】 秦 玲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构建“学导练”课堂,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贵州省义龙新区鲁屯镇中心小学 秦 玲


  无论是曾经提出的“高效课堂”、“简约课堂”、“生态课堂”等数学课堂理念,还是现今提出的新理念——“学导课堂”,都是针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有思考的时间、空间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也很少有机会能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发表意见。这就造成学生的学习缺少动力,缺少方法,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落实。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要坚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学习中教师的“导”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教学引导要讲究灵活。
  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在课堂上要用足够的耐心去听学生的发言,有灵活敏锐的嗅觉,善于捕捉到学生的想法,及时利用有价值的课堂资源。课堂上恰到好处的引导,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它不仅仅是教师对理解知识的方法上的引导,还应表现在教师的板书、体态动作、多媒体运用等方式手段,甚至于教师的评价也是引导的一种方式。 
  如《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中有学生续编儿歌这一教学片段: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刚开始,学生情绪高涨,但念到后面声音就越来越小了。老师问学生为什么不念了,学生说念不完。老师说能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这首儿歌念完吗? 
  生1:(a)只青蛙(a)张嘴,(a)只眼睛(a)条腿。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2:(b)只青蛙(b)张嘴,(b)只眼睛(b)条腿。 
  师(心里咯噔了一下,还是很快调整了过来):这两位同学都知道用字母来表示,值得表扬,但都用一个字母来表示,你还有与他们不同的想法吗? 
  生3:(a)只青蛙(b)张嘴,(c)只眼睛(d)条腿。 
  师:生3与上面两位的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4:生3用了四个不同的字母,而生1和生2用了同一个字母。 
  师:我想问问生3,你为什么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生3:因为青蛙的嘴、眼睛、腿的数量不一样。 
  师(欣喜,找到导火索了):那青蛙的只数和嘴的张数呢? 
  生3:一样的。 
  师:你现在有改进的意见吗? 
  生3(顿悟):(a)只青蛙(a)张嘴,(c)只眼睛,(d)条腿。 
  师:多聪明的孩子啊!不断地思考就有不断的提升!还能不能再根据青蛙、眼睛和腿的关系再把儿歌改进改进呢(手指c只眼睛d条腿)? 
  生5:(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 
  …… 
  二、教师教学引导要把握介入时机,引导学会交流、学会倾听。
  教师应该怎样放手让学生探究,充分交流,而且能不断适时地介入引导,使学生在交流中知己知彼、区别异同、增长能力,顺利达到掌握教学任务的目的呢? 
  以计算教学为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同伴交流的方法提出疑问、进行补充或集体评价,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达到相互的理解。比如用“谁听懂他的意思了,你能解释一下吗”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针对方法类似的情况,老师可用“与某某方法类似的有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辨析出它们的异同,在比较中深化理解,真正达到成果共享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再如,对于不同的方法,虽然它们的结果都是正确的,但教师可用“它们的方法方便吗”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并且将不合理的、不简便的方法写在黑板旁边不显眼的地方,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比较自己的方法与谁的相似、与谁的有较大的不同,并说出相似在哪里、不同在哪里,通过不断比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也使学生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三、教师要善于有层次性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索数学思想、形成教学方法。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结构,这种结构形成了数学知识所特有的逻辑顺序,它可以表现为多样化的问题及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自然联结和转换,是一个动态的活动系统。教师有必要在探索的过程中,把知识分解成多个有层次的要素,使学生的探索具有层次性。
  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数学活动课《统计》的学习指导中,要达到“让学生了解统计图表、了解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这样的学习目的,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索,强调“学生自己的发现”,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中发现”。我曾尝试着这样做:
  (1)创设情境:(事例是统计的对象)今天我们班要开一个六一庆祝班会,想买一些西瓜、香蕉、苹果、梨。不知道同学们爱吃什么,请一部分同学作代表进行选择。请选上的同学把自己爱吃的水果(图片)贴在黑板上。——引导进入情境。
  (2)进行归类:(这是统计主要思想基础)黑板上这些杂乱的图片你能看出哪一种水果多吗?如果不能或一下不能看出,你能不能想出好办法重新摆一摆呢?——引导把统计对象归类,归类是统计的第一步。当学生把四种水果分门别类摆好后,就容易看出多与少了。
  (3)进行比较:(这是统计的本质)有没有能够看出或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多或少的?我们可以怎样摆,就能够一眼看出?——引导学生把对象放在同一起点上,这是比较的一般方法,也是统计图的主要要素。此时如果把这四种水果一个对一个摆好,就很容易看出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了。——这是对应的思想在统计图中的应用。其实,到此为止,一个简单的统计图就算完成了,此时可以恰到时宜的指出“这种图形叫统计图”。
  (4)了解统计图的应用与制作统计图的要点(这是本课的主要知识与技能目标)。针对师生共同完成的统计图,我先提问:从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什么?[此时学生已经可以轻松得看出哪种水果多或少,其中的一种水果比另一种水果多或少几个。]从这个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决定我们的班会怎么买水果了吗?——引导统计图的作用之一在于帮助人们了解事物之间的比较,并指导人们的行为。此时我又继续引导:为什么能够轻松地看出多与少及相差数?你知道统计图主要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重新对刚才统计的过程进行反思回顾,了解制作统计图要注意的地方,更深刻地认识统计图在生活实际中的作用。
  通过尝试我发现:这样的引导过程,使得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统计图的作用及制作的方法,而且课堂气氛活跃,人人都觉得生动、有趣,非常愿意参与其中。顺着这种态势,我又接着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的其它事物进行统计,他们当然是非常轻松、愉快地就完成了实践活动任务,可见前期的教师分层引导策略是不容轻视的。
  四、教学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优化教学过程
  我国古代教学论把教学过程归纳为:“学、思、习、行”。“思”是“学”的灵魂,“学而不思则罔”就是强调思的灵魂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激思、导思就能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1、设疑激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例如,我教学“用方砖铺地”的应用题时,我问:“学校要装修课室,想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方砖,你们能计算出来吗?”接着就出示例题:“一间课室,长9米,宽7米,如果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方砖?”然后又问“铺地板需要做什么工作?”学生回答:“量出课室的长与宽”,接着又提出问题:“要求用多少块方砖,必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通过一步步的设疑,诱导学生思考,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最后获得解应用题的方法,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再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在“生疑-引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矛盾运动中探索知识,发展智能。
  2、讲练结合,以练导思
  讲练结合,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判断题“甲数比乙数多20%,也就是乙数比甲数少20%”。学生判断这道题容易受整数比多比少的干扰,于是我不急于让学生判断,而是再设计两道题让学生先做。“5比4多百分之几?4比5少百分之几?”学生通过计算得出5比4多25%,4比5少20%。使学生悟出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标准量,标准量不一样,商也就不一样。从而判断出“甲数比乙数多20%,也就是乙数比甲数少20%”是错误的。
  教学实践证明,要向40分钟要质量,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五、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向课外转移,发现并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变得宽泛,从生活的角度来学习、思考。试想:如果学生能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且他会去猜想,会去验证,会去推理,会与人去交流,那么他的学习过程就会变得生动、活泼、有生命力、有创造力了。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数学教学与学习势必变得宽泛些更有效。只有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具体的问题抽象概念、得出抽象的知识之后,再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情境中去,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发现新的数学问题、发现数学的本质,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应用例子很多。例如:在学习了数字的认识之后,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找一找校园里的“1、2、3、4……”,并说给同学或老师听一听。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数的认识变得动态,加深数与物的对应关系,而且可以使学生更清晰的认识到生活中的数无处不在。?又如:在学习了平均分之后,可以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说给家长听听,并尝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深刻认识,同时通过说给别人听的过程,也达到了锻炼表述、交流提高的目的。
  当教师能长期坚持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往课外引导,学生也会自觉的养成关注身边的数学问题的习惯,进而形成自觉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及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
  数学的课堂需要开放、和谐,但是只有在教师有效引导下,才是可控的有价值的开放、和谐,这样的小学数学课堂才是真正灵动、富有生命力的高效课堂。

  • 【发布时间】2017/6/6 8:57:59
  • 【点击频次】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