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之我见

 

【作者】 谭书欢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之我见


贵州省兴义市下五屯办笔架山小学 谭书欢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一种综合课程。是以拓宽学习领域,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为原则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本次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他是在总结多年语文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为“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而提出来的。它不仅开拓了广阔的语文实践的空间,而且成为沟通学生“课堂语文”和“生活语文”及其它学科知识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大语文”教学观,全面提升农村小学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阶段目标设置中将其单列,是这次语文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和一大亮点。在此,笔者就农村学校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积极开发当地课程资源。语文综合性学习没有现成的教材使用,也不应该有现成的教材,那么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我们应该深刻挖掘当地蕴藏着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借助佳县特有自然人文景观和矿产植物储备等现成资源,如白云山、香炉寺、云岩寺、岩盐、红枣等人文自然资源,加强对学生进行体验教育、情感教育,使其不断增强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在这其中老师是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引导者。教师要有“大语文”教育观,要改变以“课堂为中心、课文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行为,努力构建课堂内外衔接接,校内外结合,学科间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引领学生关注生活,亲近自然,走进社会,通过学生的积极实践,勇于探索,新身体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而学生则是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直接开发者。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尝试运用语文方式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身边教育资源的优势。
  二、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沟通。《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生活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新的课程理念促进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沟通。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冲破“学科本位”的观念,打破“壁垒森严”的界限,同时树立用语文学习的是思想,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用语文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表达思想,架起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桥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小学阶段的数学、品德与社会、科学、艺术、信息技术等学科都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确定活动的内容,使语文与某科或多科加以沟通,为培养创新性、复合型人才打好基础。
  三、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其评价手段不是量化评价,评价目的不是甄别和选拔,评价方式除了教师评价外,还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于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强调的是会学,而非一定要学会。如开展“探寻月球的奥秘”语文综合性学习时,目的不在于要求学生探索出多少月球的奥秘,解开多少月球之谜,而是让学生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徜徉于月球文化的殿堂,漫游于古代诗文的王国,经历和感受一次科学的探究,文学的洗礼。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应侧重于学生是否主动的发现问题,是否积极地通过课外阅读和搜集整理资料来探究问题,是否根据已有的材料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运用语文综合能力的表现如何,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如何。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现行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进行到如火如荼的今天,农村学校实施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已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更不是一种美丽的传说,其开展意义和实施价值不仅是课程设置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已成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必要手段。我们广大基层一线教育工作者再不应报有等待、观望和应付的侥幸心理,而应转变为一种自觉行为,积极探索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发布时间】2017/6/6 8:58:52
  • 【点击频次】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