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课堂文化建设之我见

 

【作者】 拉毛才让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第二寄宿制小学

【摘要】 语文教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她的成功构建是在展现文化的同时传播文化,又提升教育对象综合能力,培养其正确价值取向以及良好思想观念。因此,我们要践行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对象水平,为国家输送合格的人才,依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语文课堂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文化建设;
【正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的,语文本身承载着文化,又是在文化的土壤中生长着,文化是语文的首要意义。语文课堂作为学校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是传授和学习文化的主要场所。语文课堂文化,可以简单地看成是语文教师与其所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它是将文化限定在语文课堂这个特定的情境之中,发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整合体。
  可见,语文教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她的成功构建是在展现文化的同时传播文化,又提升教育对象综合能力,培养其正确价值取向以及良好思想观念。因此,我们要践行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对象水平,为国家输送合格的人才,依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语文课堂文化的建设。然而,怎样的课堂构建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呢?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思维对话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承担着“授业,解惑”的任务,难免教师独白式的模式,很少师生间真正的思维碰撞,师生间有问有答,主要也是为了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因而,此“对话”非彼“对话”,我们所说的“对话”,绝对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对话。师生问答,生生之间的讨论未必会是我们所讲的对话,我们所说的“对话”必定是思维的对话,是人与文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乃至于人与自己灵魂间的思维交流。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能够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思维互相碰撞,并在碰撞中得以提升。《触摸春天》一课故事情节十分简单,但是在学习课文时,有个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盲女孩怎么可能在弯曲的花坛小路走得流畅,一点儿不磕磕绊绊呢?即便这点能做到,眼睛看不到的她,怎么会捉到十分灵巧的蝴蝶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直接给出回答,而是将问题抛给全班孩子:这个同学敢于质疑课本,精神可嘉,而且问题提得很合理,你也想到了吗?谁又能根据课本内容,或者生活经验加以解释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很自然地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讨论,理不辩不清,孩子们在接下来的研讨中,逐渐明晰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了解了文本当中的所谓的“神奇的灵性”,为下面正确地掌握文本传递的思想:“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对生命、对生活的意义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多元化
  多元化社会必定造就多元化文化、多元化课堂。且不说科技的进步、电教化的普及给我们的课堂带来的巨大变化,不说社会变革给我们师生思想带来的冲击,不说知识的多元化和教授知识的多种途径和方法,在这里我们看中的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她们思想的多元化和包容性,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表现在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以及社会多元文化的理解与认可,更重要的是对未成年的孩子法理之内想法的合理性的笑纳与包容。新理念下的教师对孩子们表现出来的不合乎标准,乃至道德准则的话语和思想,不必用成年人的思维来揣度,积极地、适当地引导是教师教育水平和教育智慧的体现。在学习《荔枝》一课,研究“母亲喜欢吃荔枝”一节时,学生小张出乎我意料地说“母亲并不喜欢吃荔枝”,在我引出“舍不得吞下”“不停地抚摩”“小心翼翼”“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这些我认为足以证明母亲喜欢吃荔枝的词句时,小张仍振振有辞,说“母亲第一次吃荔枝,而且荔枝又那么昂贵,所以母亲才舍不得放下,其实并非真正喜欢吃。”应该说他的理解是有道理的:母亲第一次吃荔枝,如何就能十分喜欢?母亲把玩荔枝时,明明还没吃嘛。至于小张说的“因为十分昂贵母亲才舍不得吃”,冲这点,我应该为他鼓掌才对,他是个有心的孩子。生活中,勤俭持家的老人们有太多类似的表现了,这不正证明他是个爱观察、善于观察的孩子吗?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应该抛开自己头脑中固有的想法和思维方式,实实在在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让他们畅所欲言,“母亲不舍得吃,留给儿孙”,其实同样证明了母亲博大的“母爱”!可见,给学生多一些理解和认可,精彩纷呈的课堂就水到渠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质疑、探究
  怀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狄德罗也说:质疑是迈向哲理的第一步。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应着力引导、培养孩子们的质疑精神,引领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与实践,构建自身知识体系。在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我先板书“美丽”一词,然后请孩子们思考:看了这个词,你想说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对“美丽”理解后板书“跨越百年的”,加上这个词,你想问什么呢?让学生们将心中之疑充分释放出来,接着,深化本文的主题:美丽何以能跨越百年,长久存留下来?再来引导孩子们逐步探究居里夫人的美,不仅仅在于她漂亮的外表,更在于她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道德素养,而能够跨越百年,甚至万古流芳的正是她的精神。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和谐高效
  和谐高效是我们课堂建设的最终的标准和要求。我们的教育对象毕竟是孩子,她们能够自由快乐成长,是我们愿意看到的。课堂上,她们的思想是自由的,快乐的,这种自由与快乐不仅仅是感观的快乐,更是积极思维带来的快乐,是感受到自己能学、会学、愿意学的快乐,是师生的教与学达到双赢效果,课堂气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系和谐的快乐。
  总之,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土壤”,是课堂教学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元气”,是课堂教学的活力之“根”,动力之“源”。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如果能实现并始终践行多元化,思维对话,始终注重学生质疑精神和探讨学习,和谐高效的课堂文化构建就能渐行渐近。
  • 【发布时间】2017/7/6 11:08:09
  • 【点击频次】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