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析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

 

【作者】 陈舜怡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小学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为了更好的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其中陶冶性教学就是其中之一。事实证明,小学语文的陶冶性教学要是运用得好可以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本文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于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得到广大教学工作者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效果;
【正文】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获得生命的喜悦和精神上的滋养,是通过具有陶冶价值的文字和语言作为媒介完成教学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深层挖掘语文课程中文化和语言,使学生不仅能够获得身心愉悦,还可以提高文化素养和语文能力,进而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人格和个性。鉴于此,语文教师必须精心的选择所教材料并深入地挖掘,让学生获得情感、语言、文化等多方面的陶冶。
  1、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主要内容包含情深、形真、沟通、使学生获得体验、具有审美价值这五个方面,下面分别进行阐述:(1)语文教学要真正做到以情感人。语文教师需要通过真挚的情感让学生们产生共鸣,使他们性情得到陶冶;(2)形真是外在形式基础,同时也是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具有形象性,使学生从中获得情感的陶冶和语言的滋润;(3)是师生和文本相互沟通的过程。沟通是展开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和教师可以将自己的体验与感情折射到文本当中,从而实现语文陶冶性教学的效果;(4)体现审美教育。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美,教师应该把这些美的因素在教学中传达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和语文审美感受力,使他们能够感受到美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审美;(5)体验是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的途径,能够使学生能够领悟与体味。鉴于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得到独特体验,比方说想象、诵读、角色朗读等引导学生进行体验,使学生能够完全融入教学之中。
  2、进行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有效方式
  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进行。
  2.1巧妙利用情境法。
  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创设特定的场景.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获得亲身的体验,并且采取各种方式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从而使他们能够准确的理解课文内容。比方说在《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呈现课文题目和一些丰碑的画面。看完以后教师再向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述,让学生在教师动情的引导下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碰撞出智慧与情感的火花。比方说在《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来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达到共鸣的目的。
  2.2充分利用游戏法。
  众所周知,小学生大多都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游戏,这也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共性特征。鉴于此,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来进行陶冶性教学。事实表明,通过这种游戏式教学,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主动能动性,同时可以让自己的角色实现快速转换而获得深刻的体验。比方说在团体游戏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快实现角色的转换,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这正是陶冶性教学的要求。实践结果表明,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游戏的方法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方说在《田忌赛马》这一课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巧妙地将学生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使学生在游戏中透彻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完成游戏的同时,心灵上也得到了陶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运用游戏时需耍注意以下几点:(1)巧妙设置游戏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完全沉浸其中;(2)教师在游戏中是引导者和组织者,但并不是绝对真理的持有者,所以在师生对话时一定要保持地位的平等;(3)切忌急功近利,避免游戏的功利性,换言之,就是不要让学生完全是为了教师的表扬或者实质奖励而参与游戏。
  2.3适当运用暗示法。
  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运用隐晦和含蓄的方式来表达愿望、需要与意志,它具有启发性、含蓄性、渗透性、情境性等特点。其中暗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用音乐、环境等来暗示学生。比方说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布置教室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而轻松的氛围,也可以在教学中合理的发挥音乐的暗示作用。比方说在《游子吟》一文教学时,语文教师可配以琵琶曲《泣》渗透其中,使音乐与课文内容实现融合,从而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陶冶,提高教学质量。
  3、总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在小学语文课程中中有效应用陶冶性教学,就需要巧妙利用情境法;充分利用游戏法;适当运用暗示法。当然了,具体采取什么教学方式还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的课文的实际需要而定,并非千篇一律。同时也希望这些方式可以得到广大教学工作者的采纳的使用,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谢裕琼.浅谈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2,(12). 
  [2]赵海霞.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索[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05). 
  [3]吕立新.理想与突围: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索[J].才智.2013,(26).
  • 【发布时间】2017/8/6 19:37:34
  • 【点击频次】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