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教师应怎样关注学困生的教育

 

【作者】 林仕成

【机构】 广西桂林市恭城县恭城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育实践和实验表明,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对教学效果有重大的影响。罗森塔尔等人通过实验得出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是一例,它表明,教师对学生暗含的某种期望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励,对教师产生好感、信任和尊重。这种良好关系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提高学习效果。因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怎样关注学困生的教育。
  一、教师关注学困生,应承认他们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但学生有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好坏,与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直接的关系。学生在学习中,有兴趣就接受;没有兴趣就不接受。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应注重:一、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二、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三、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愿望的激发。健全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学生在学习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基础教育中教师应作为非常重要的任务来抓。
  二、教师关注学困生,应相信每个他们都是可以教育好的。
  学生的成绩有好有坏,这是很自然的,而不能认为是学生的成绩好坏与学生的天赋有关。同时,学生的分数高低,也只能是反映这一学生在一个阶段内他所掌握的知识程度的某种情况。学生的分数和成才不是绝对成正比关系的。因此,教师不能绝对地以分数、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学生是否是优秀学生的惟一标准,学校也不能以分数作为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同样社会也不能以分数作为衡量学校的教育教学是否成功的惟一标志。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接受新的知识,接受新的信息。
  三、教师关注学困生,应注重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心理治疗。
  学困生有时是由于一些心理障碍所导致的。所以心病还要用心理治疗手段来医治。学困生最主要的心理障碍是自卑缺乏信心。对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以采取几个治疗措施:第一,要消除外界压力,学困生心理并不后进。他们的上进心有的甚至比其他同学还强,只有消除外界各种施加于他们的压力,他们才能抬起头来走路;第二,绝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及时表扬他们的成绩;第三,老师要以权威的身份评价他们,特别要肯定其长处,赋予他们新的形象,增强他们新的自我意识。这样,他们的心病一除,人的精神面貌,语言行为也会随之向良性方面转化。
  四、教师关注学困生,应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
  “亲其教师而信其道”,《学记》中的这句话,对教师教育转变学困生具有更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必须努力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彻底抛弃对差生的“遗弃——挑剔”等不良做法,差生才会听从老师的指导,进而向良性方向转变。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理想的追求”。因而教师对学困生实施情感教育的最基本的方法也就是“偏爱学困生”这要求有关的教育者都要偏爱学困生,使学困生在大家中得温暖。教师对学困生的真正偏爱,它具体体现了教师对学困生的关心与爱护,理解与尊重,帮助和启迪,感化与宽容。学困生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尊严的人,因此他们在接受教师这无私真诚的爱的过程中,自尊心和自强精神以及对老师的信任和理解得到加强,会真正感到老师的可亲可敬,于是,教师的辅导就能化作学困生改错知过的行动了。
  五、教师关注学困生,应注重对他们的表扬激励教育。
  教师要认识到,表扬是最能激励人的教育手段。学困生常常处于这种处境,平常做了好事也少得或不得到表扬,有的教师为了拧紧他们还不时横加挑剔指责。在这种情况下,学困生总处于警惕的被动局面,负担越来越重。为减少“挑剔”而忙于应付,作业不会就抄,考试不会就作弊……其实,教师是不能等他们完成转变或做了大好事之后才表扬他们的,因为这种大好事只能是后而不是转变之前之中做出的。因此,教师应把发现和及时表扬其那怕是微弱得不值一提的闪光点,当作转变学困生的手段。只有这样,闪光的言行才能强化,保持、增多,而闪光点增多之时,也就是差生转变之日了。他们也会像正常学生一样放出光芒。
  总之,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师生之间良好、和谐的心理关系的建立,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师要消除对优秀生、学困生的态度,行为差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尤其是要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爱护,教师的每一个有意识,有目的举止,言谈都要像一支支蜡烛,点燃学生心灵中的火炬,使他们永远追求灿烂与光明。
  • 【发布时间】2017/8/6 19:39:23
  • 【点击频次】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