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作者】 黄金志

【机构】 贵州省义龙新区鲁屯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想学生乐于学习,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在讲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的。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意向倾向。它能推动学生探求新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养成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坚韧的意志力。
  当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不但不会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而且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迅速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并因此产生进取精神。如果缺乏兴趣,就会把学习当作一种沉重而枯燥无味的负担,丧失学习的毅力和恒心。目前,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我们的语文课,也是高消耗,低效率。因此, 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行之有效的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让学生敢说敢问,多说多问,会说会问,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课堂环境,它对于课堂教学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首先是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亲其师,信其道。”首先要使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就要先使学生对语文教师产生好感。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要发扬民主,做到心中有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采用多种激励手段和新颖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唤起学生们求知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学生学习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者变为一个主动者,把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挖掘出来,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不同程度,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不同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比试竞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喜欢比试竞争,所以我在任课班级坚持实行“语文学习小组竞赛”活动,将学生划分成七个“语文学习小组”,每小组设组长一人,依据学习成绩不定期地轮换。把学生的读书、写字、作业质量、单元考试成绩等都纳入学习小组的竞赛内容,每月一小结,每学期一总结。此举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的成绩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引导。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种,这两种兴趣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间接兴趣的力量,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的教育,尽量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长久性、稳定性,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真正落实好素质教育。   
  三、利用语文教学与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好动的特点。如果我们能举办一些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活动。这些活动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举办些演讲、歌咏比赛,讲故事和词语接龙、猜谜语、脑筋急转弯等活动,特别是将古代文化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等。这样可促使学生重温课文内容,巩固了所学课文的内容。对于《孔融让梨》的学习,我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与父母同学一起探究,不仅让学生感到好玩,也将传统的礼仪传承了下去。因此,提供给学生一些显示才能的机会和场地,这样就会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1、加强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平铺直叙一讲到底的方式是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老师可以想一些比较好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上课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我们祖宗几千年前就知道的道理,上课时也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同一个问题换一种提问方式,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及思考的结果截然不同,学生在通过阅读来回答思考老师的提问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培养小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激发学习兴趣。生字生词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学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助于解决好生字生词的认识和理解,就等于多了一个能够时时刻刻在你身边教你的老师。学生能够认识更多的字会加强他们阅读更多课外书籍的欲望,有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例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使用工具书将课文中不认识的字的音、形、意搞清楚,上课时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将表现好的学生记在“学习之星”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想小学生长时间保持学习兴趣,必须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成功所产生的喜悦感是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并鼓励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源泉。教师对优等生固然需要不断表扬,促使他们进一步努力;而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让学困生也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更为重要。   
  对学困生最要紧的是不对他们另眼相看。许多老师习惯在课后把留下来补课,这无异于不断提醒他们:“你是学困生”。使他们心理上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再加上游戏娱乐时间会因补课而相应减少,久而久之,他们中的一些人便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乃至丧失学习的信心。可见课外补课不是辅导差生的好办法。辅导学困生要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悄悄”地进行,把辅导列入课内教学环节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差;稍有成绩即及时表扬,使学困生感到自己和别人同样聪明。尝到成功的喜悦后,自信心就会大增,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提高了,成绩也就提高了。   
  总之,如何更好地激发和拓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仅关系到语文课堂是否活跃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更是素质教育成功实施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作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改革,积极应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取得能力发展与兴趣提高和谐统一地结合起来,体验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好语文的热情,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 【发布时间】2017/8/6 19:52:10
  • 【点击频次】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