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弟子规》与文明礼仪教育

 

【作者】 施禧英

【机构】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实验小学

【摘要】 孔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也”,孟子也倡导“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明礼就是一面镜子,你尊重他人,讲礼仪、讲文明,他人自然会给你投射尊重的目光。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学校以《弟子规》为载体,深入开展《弟子规》诵读活动,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关键词】 《弟子规》;礼仪;道德;教育;
【正文】孔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也”,孟子也倡导“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且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的增多,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在教育观上,存在“重智轻德”现象。成人整天围着孩子转,在生活上事事包办代替,溺爱过度,缺少对孩子进行良好品德行为的教育与培养,使孩子养成任性、霸道、不礼貌等不良行为。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学校以《弟子规》为载体,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孩子们透过诵读经典,慢慢地领悟到为人处世的道理,并且提升了内省的能力。更可喜的是,孩子的言谈举止、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将本人实践中的点滴经验总结如下:
  一、营造氛围,重在感化
  首先是创建良好的校容校貌。良好的校容校貌能激励人奋发向上。因此我校非常重视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走进校门,映入眼帘的是《弟子规》的内容: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等等。校风:文明、勤奋、俭朴。校训:全面发展、培养个性、追求卓越。教风:敬业爱生,甘为人梯,严谨治学,踏实肯干,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风:尊敬教师,虚心求教,勤学好问,求异多思,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爱好广泛,全面发展。校园内的四大宣传栏内容丰富新颖,校园内四季常青,三季有花,一季有果(龙眼果),宽阔的篮球场是同学们嬉戏的乐园,教学楼上近两米的白色瓷片墙裙干净整洁,走廊上的文明标语,名人画像以及“红领巾广播站”播报的好人好事等时刻激励学生促进了礼仪规范的形成。
  其次,优化教室环境是养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创造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一种良好的环境,对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悬挂,教室前墙张贴有班级学风、班主任教育格言、道德三字歌、文明礼仪三字歌、安全三字歌;两侧墙壁张贴着名人名言和名人画像;后墙设有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卫生角;在走廊楼道悬挂“请使用礼貌用语”等宣传牌。整个教室范围比较整洁、清闲、优美,好象每个角落都在说话。积极的舆论宣传,优良、文明的文化氛围,也更促进了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
  二、丰富途径,重在实效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一直以来,我们学校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让学生初步明白:学会明礼就是一面镜子,你尊重他人,讲礼仪、讲文明,他人自然会给你投射尊重的目光。
  1.开展诵读,明之以理。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弟子规》蕴含着大学问,大智慧。诵读《弟子规》对当代学生的人格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培养爱亲敬长的孝悌意识;养成诚实守信的做人品性;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价值观念;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与良好的人际习惯等几个方面。
  学习《弟子规》是在耕耘学生的思想,规范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就拿“谨”这一章来说,几乎蕴盖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冠必正,钮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到“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等等都生动形象地提示我们应该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所以,让《弟子规》的精髓落实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开展诵读《弟子规》的活动后,笔者欣喜地看到任教班级同学的转变。学生遵循着“入室即坐,入座即读”的要求。教室,走廊追逐打闹的现象少了,不文明的语言少了,老大难的卫生问题也明显好转了。明白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的道理后,班上失窃的现象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了很多。人人注意集体团结,个个注重班级荣誉,一种互帮互助的班风也悄然形成。
  2.榜样示范,学知、悟道。
  美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他说:“对儿童进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人的应该做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使养成教育形象化、具体化,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给学生一个更感性、更直观的认识。”我们根据小学生好胜性强,好模仿的特点,积极为他们树立榜样。
  笔者和许多老师一样,用《弟子规》的规矩来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凡是人,皆须爱”,只要充满爱,那个孩子不可爱?笔者爱班上的任何一个孩子,聪明的,听话的,成绩不理想的或是调皮捣蛋的,他们都能感受到笔者的爱,也明白笔者对他们的良苦用心。笔者想:这也是在圣贤的教诲下,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己的心灵一次次受到深刻的洗礼,让自己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3.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礼仪教育要取得整体效应,就要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取得一致,形成合力,内容互补。因此在礼仪教育中,笔者利用家访,家长会向家长宣讲礼仪教育的目的、要求、家庭礼仪规范,告诉家长诵读《弟子规》,不但能修身养性,而且能升华思想。使家长懂得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并让家长掌握一些礼仪训练的内容和方法。现在,家长们都能积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例如“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就餐饮食有讲究”等礼仪教育内容的训练。在跟家长的沟通中,一位家长告诉笔者:“说来惭愧,《弟子规》我以前从来没读过,里面讲什么内容更是知之甚少。看了孩子的一篇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后,我感到很欣慰。我欣慰的是孩子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改掉了生活中的一些坏毛病。”家校合作,有效地帮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三、坚持督导,贵在日常
  有人说,学学《弟子规》就能改变生活中的陋习吗?不是,学习的过程只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小学生礼仪表现会有反复现象。这是因为受家庭、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小学生礼仪表现具有时好时差的反复性特点。有的学生明明知道礼仪规范的具体要求,就是不能很好地去执行,或始终如一坚持;再有常规训练的松懈、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等也会使学生的礼仪表现产生反复。前几天,笔者班上就出现了语言不文明的同学,班上的同学知道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致提醒说话不文明的同学“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犯错的同学后悔不已。最后笔者说:“每个人都是在不断改正犯错中长大的,‘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知错就改也是一种优秀的品质。”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要气馁,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笔者一直坚信《弟子规》就好像一盏灯,灯光亮一点,我们身边的黑暗就少一点,看到有人随地吐痰,吸烟,大声喧哗,我们及时阻止,看到垃圾我们随手捡起来,慢慢地我们就会发现:身边的光亮越来越多,黑暗就会越来越少。现在我校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不论在哪儿见到客人、老师都能主动问好、或者行鞠躬礼,提高了讲文明、懂礼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总之,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我们只有做到持之以恒、长抓不懈,才能使学生养成自主管理、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为学生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坚信文明礼仪教育定能使一个人由不成熟慢慢地走向成熟,做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使一个人的品格逐步高尚,积极地投身到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列中来!
  • 【发布时间】2017/8/6 20:08:08
  • 【点击频次】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