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待优生的成因与转化

 

【作者】 胡海燕

【机构】 贵州省盘县第十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待优生形成的成因
  (一)社会教育失误、不良环境导向
  1、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
  社会上对一所好学校的评价基本是以升学率作为标准,高考成绩来衡量,出多少个名牌大学生,“唯分数论”的片面思想,错误的认为分数高,那他的其它素质就高,导致待优生大量的形成。
  2、不良社会风气及各种诱惑的影响
  (1)腐败之风,以权谋私,拉关系走后门的不良风气,有权就有未来的错误思想,使一些学生羡慕、模仿、追求下滑而成为待优生。读书无用?
  (2)“歌星、明星、超男、超女文化”不良文化的宣传影响,梦想着自己也能一夜走红,做着天真地梦,使一些学生丧志荒学,成为待优生。
  (3)“社会上诱惑的事物太多”,电子游戏、网络游戏、不良影视的传媒等分占他们本应学习的大好时间从而成为待优生。
  (二)学校教育失误
  1、错误的教育观念在制造待优生
  由于绝大多数学校灌输的是应试教育思想,学习成绩当然被视为评价学生“能否出息”“能否成才”的首要标准,绝大部分二流的学校,迫于社会、家长以及“生源”“办学财力”的压力,整个教育气氛、教育观念就停留在这么一个“唯学至尊”的水平阶段,很多认为“升学无望”的学生当然要自报弃,越学越待优了。
  2、教育方法失当“逼”出待优生
  老师不当的教育方法包括:随意批评,不分场合;肆意挖苦,不留自尊;驱出课堂,不准听课;只知训斥,不讲说服;埋怨家庭,转嫁教育;弃之不管,任其放任。上述方法直接带来的后果是师生的对立,把站在待优生边缘的学生“逼”进了待优生的群体。
  3、个别班主任工作失误导致出待优生
  (1)偏爱少数“尖子”生,致使待优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大减,越来越落后。(2)无视友谊与“小团体”界限,把本不落后的学生推到待优生一边。
  (三)家庭教育失误,家庭环境不利
  1、学习目的导向错误
  40岁以上的家长多以“文革”后对艰苦岁月的体味去教育子女升学;40岁以下的家长则多以对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的体味去教育子女赚钱。在这种教育下,有的学生埋头苦学而不思品德端正,有的苦学不成便自暴自弃。
  2、家长素质水平导致生成待优生。
  (1)表现为要么溺爱,让孩子从小就在百依百顺的“温柔”中习惯于自己就是中心:要么是粗暴打骂、使孩子再在呵斥和打骂中学会仇视教育:要么是放任自流,让孩子在“自由”中疏远了打骂也疏远了感情,养成了懒惰也养成散漫。
  (2)父母行为不检点,缺乏对人生的正确追求
  常言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但为数不少的“第一任老师”却不知不觉以自身错误的言行影响着孩子,胸无大志、工作懒散、趣味低级、生活平庸、言语粗俗、热衷赌博、沉迷色情,整日吃喝玩乐或行为不检,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品德与学习。
  3、单亲或再婚家庭。
  真诚和睦的家庭,不但是孩子生活的温馨港湾,而且从教育的角度看,更是他们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良好环境。相反,夫妻经常打架吵架,无疑会在孩子心中投下生活的阴影,扭曲他们的道德是非观念,由于父母离异而造成的家庭破裂,使孩子缺乏亲情,没有家庭温暖,性情孤僻,没有学习兴趣,情绪消极,行为散慢,渐渐地成为学校的“待优生”。
  (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1、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方法差导致的兴趣离异与兴趣转移。
  2、对主观不良情绪或外来刺激抑制能力低下。
  3、为挣大钱而学、为父母而学,当感到升学无望或难使学习与挣钱直接“挂起钩”便淡漠学习、放纵行为、成为待优生。
  4、街头结交不正当地朋友,因而染上社会恶习,是一些学生成为待优生的重要原因。
  正如“人有十指,长短不齐”一样,每个班级也是由所谓的优生,中等生和待优生组成的。那么如何作好待优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这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不仅是对教师教育水平和能力的考察,更重要的是它能衡量出一位教师是否真正宽容人、尊重人、理解人,尤其是对待优生;它能衡量出一位教师在教育中是否真正倾注了爱心,秉持了公心,持久了耐心。如果只抱着“怒其不争”的态度,过分严格地对待待优生,而不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就容易让他们感到是老师事事针对他们,件件紧盯着他们,从而产生一种逆反甚至敌对情绪。有的学生还会有意识地调动起一批人来对班级工作唱反调,从而给班级管理设置人为的障碍,带来消极的影响或者隐患。另一方面,如果对待优生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又会使他们有一种较重的自卑感,认为老师、同学看不起他们,厌弃他们。这样,无形中在自己同老师、同学之间竖起一道墙,形成了沟壑。久而久之,墙越竖越高,沟越来越深,待优生会越来越远离集体,甚至过早地被推入社会,成为今后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因此,转化待优生的问题时不我待。
  二、待优生的转化途径
  教师只有真正做到正确理解并尊重待优生,使他们感到温暖,切实得到关心,真正建立起感情的联系,那么师生之间的距离才会缩短,高竖的墙才会被推倒变成沟通的桥,深深的沟才会逐渐填平,变成宽广的路,也为教师进一步做好待优生的工作创造条件。经过多年参与学校管理学生的工作,在转化待优生的过程中不断研究探索,在深刻的反思后得到一些体会。
  (一)促成心理沟通,付出更多的爱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成功的教育。热爱待优生是对其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教师的爱,是与待优生相互信任并进行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对待优生既不允许进行讽刺、挖苦,也不允许迁就放纵、听之任之。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尊重他们的人格、个性和自尊心,在他们身上加倍倾注真诚的爱。要在思想上关心他们的进步,学习上细心指导,生活上热心照顾,遇到困难时耐心帮助。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应该让待优生产生一种“老师眼里还有我”的思想,从而能够亲近老师,听从老师对他们的教导。
  我所说的“爱”并不是溺爱,而是像农民对弱苗一样,给它多一点保护,多一点浇灌,使它和其他幼苗一样,能一起茁壮成长。所以这种爱可以说是博爱,又可以说是专爱,但不论是那种爱都要一定要严,严格要求他们的言行,才是对他们最大的爱护和最真挚的爱的体现,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他们。他们犯错误时,我们及时给予纠正,使他们认识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消除那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避免学生出现环毛病的负面积累,防患于未然。一般来说待优生都是能听懂道理的孩子,晓之以理,理要通!动之以情,情要真!俗话讲“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的”,这句话表明长辈或老师对待优生的宽容与大度,表明他们对待优生的期望与期待,希望待优生不可放纵自己犯错误,更不能你有错不改,一犯再犯,尤其是那些已被纠正过无数次的低级错误。
  例如:高三的某某同学,性情极其的暴躁,遇到事情时往往不能自控,是位班干部,有时出于内心想为班集体做些事情,但往往事与愿违,有一次冬季跑操的事情,年级部要求各班均要喊口号,在他带领下本班学生跑到主席台时,没多少同学呼应,令他好没颜面,在队伍里左冲右打,引发他大发雷霆,班主任的话不听,还极其不礼貌,,觉得自己为班级荣誉,却是这样的结果,发狂近似极点,回到班级打砸东西,踢坏门,待他安静下来,我与他谈心,耐心地帮助他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一个人要想让大家跟随你、听你指挥靠力气大、靠浑招是不行的,也是靠不住的,要靠你的能力、你的人格魅力,你的领导才能,心思虽好,但做法不对,谈话后,该生主动向同学们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谅解,他自己也受到了一次深刻地教育。我们可以容许待优生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准则,但不是完全以他们为中心,这就要我们在工作中讲求方法,往往这样的待优生,绝大多数是性情中人,感情用事的时候较多,但心地都是善良的,只要真诚的对待他们,用温暖的话语与其交流,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在班里形成关心待优生,平等善待他们的氛围。
  良好的集体塑造人,生活在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集体中,最容易使人成长的,所以应该让“待优生”在正确的舆论导向下和充满热情的关怀中,克服自卑,去掉旧习,融于“大家庭”中。开展一些活动,吸收待优生参与活动,让“待优生”自觉成为集体中的一分子,从而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产生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增强学习的动力。
  (三)、对待优生要耐心开展“互帮”的活动
  应有意识地在安排座位时,让优秀生与待优生坐在一起,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生与待优生结成好朋友(对子),相互帮助、相互勉励。待优生的认知能力和分辨能力较差,意志力还相当薄弱,可塑性大,反复性也大。情绪往往说好就好,说变就变,课堂上刚受到表扬,下课后就进行捣乱。对他们,最主要的是不离不弃、不舍不弃,耐心地引导他们,想办法把他们的心思吸引到学习中来,吸引到班集体中来,吸引到老师的“良言”来,使他们安下心来,转劣为优。如往往学习较好的学生比较自负,并且不喜欢人家批评,正是因为这样,他们爱表现自己,在课堂上耍小聪明,如果受到批评,自尊心就受不了,就会抵抗该学科。高三有位学生,因班主任批评其在男女生交往上要注意个人的行为时,此学生就非常敌对、仇视老师,故意在班主任所教的会考科目中不及格,来达到其报复老师的目的。优秀的学生同样也存在着“待优”问题,那是心理待优,这些同学如果不能认真地疏导、解疑,那么即使他们将来拥有更高的学历,但由于他们的心理不健康,于社会于自己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也不能忽视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待优问题
  (四)、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三结合的原则通过努力做好待优生的转化工作
  一部分同学成为待优生原困是多方面的,在众多原因中家庭、社会是两个重要原因,教师在做待优生的转化工作时,不仅要做好学生本身的工作,而且还要花时间、花精力研究、分析、了解学生的家庭及其周围的环境,努力做好家长工作,特别是学生的家庭发生不幸或出现危机时,教师的工作一定要注意工作方法,教师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和家长交流学生在家、学校的表现。交流情况时本着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原则,和家长一道共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步调一致地做好学生的转化工作。众所周知,环境在人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客观条件。我们要及时把学生情况的好与坏,反映给家长,请家长配合班主任协助教育,这比一个人费尽口水要好,毕竟学生在家时间还是较长,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待优生帮助也是很重要的。我们还要善于利用学生所生活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促使其转化。如:隔壁邻居、社区、街道、学校中比较好的风气、环境、好人好事等这些也是进行待优生转化的可利用的宝贵教育资源。另外,请任课老师为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利用空闲的时间进行补习,使他们成绩赶上来,树立“我也行”的思想,让他们自信地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是很重要的,同是也能达到转化的目的。
  待优生的转化工作是复杂的、艰巨的。要做好待优生的转化工作需要教师长期不懈地努力和探索,需要教师具有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我始终坚信只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不断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把认识真正地落实到行动中去,把爱撒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待优生的转变工作一定能做好。同时我们要始终信任学生,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不正是和谐教育所倡导的另一种成功的收获么!
  • 【发布时间】2017/8/6 20:51:20
  • 【点击频次】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