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怎样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作者】 黄凤林

【机构】 广西玉林市福绵区成均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对于农村小学的孩子来说,由于教学设备简陋,见不多,识不广,个别学生也存在着厌学情绪,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中探求新知的火花,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对语文学习有兴趣,便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事,乐此不疲,学习效果自然就好。反之,如果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效果就差。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关键在于抓好课堂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把握时机,利用“四个抓好”,多渠道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抓好新课的导入
  教学是一门艺术,最怕形式主义、千课一式,应该因课制宜,精心设计出别开生面的导语来[1]。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教师简单的几句话、一个小故事、或是一个演示,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吸引过来,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很快地入情入境。如教学《跳水》一课时,我以“在一次风平浪静的航海途中,船长的儿子为追一个顽皮的猴子走到桅杆的顶端,只要一失足,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船上的人都吓呆了。小男孩的命运怎样呢?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寻找答案。”老师这一紧张、惊险的描述引入,激起学生探求结果的兴趣。同学仔细地阅读课文,认真地思考,讨论,很快弄清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完成了学习任务。
  2、抓好恰当的提问
  教学过程中,恰当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因此,我每讲授一篇课文,都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同学们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事物真相的迫切愿望,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孔子早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在一节课中,我不仅在课的开始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敢问、乐问、善问,激发学生参与动机,而且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不断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常处于问题情境中,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兴趣,主动参与学习。
  3、抓好教学演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不丰富等原因,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叙述,是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的,这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影响学习的进程。这个时候,我利用教学演示,通过图片、实物、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向学生展示事物的特点、形象、发展变化等,突破时空的限制,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我在教学《草原》一课时,先让学生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接着又让学生欣赏几组草原风光的图片,从蓝天、白云、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牛羊……感受草原美景。见同学们被草原景色深深吸引后,就对大家说:“是呀,这么美的景色令人陶醉。那么,我们今天就和老舍爷爷一起走进大草原,亲自感受这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吧。”接着,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后,我还让学生搜集草原风光、草原风情的图片、资料,给自己的父母介绍草原,也让父母与自己共享草原风情,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教学演示的运用,拉近了学生的生活距离,代替了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
  4、抓好动手实践
  学生是好奇、好动的,他们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特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让学生进行操作实践,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自我肯定,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如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在指导理解詹天佑克服困难开凿隧道后,我让学生画出开凿隧道的示意图。这时学生的兴致很高,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全身心投入思考和画图,教学收到好的效果。
  兴趣是老师,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调动全部感官积极地投入学习,坚持不懈地与学习中的困难作斗争,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语文的教学是无穷的大课堂,走进语文教学世界,你就会发现它的丰富多彩。教师只有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才能使语文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 【发布时间】2017/8/6 20:59:13
  • 【点击频次】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