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学生数学自主性学习的培养

 

【作者】 周明霞

【机构】 贵州省都匀市民族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由说变做,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主体性。作为一个中学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学观念,从方法、手段、途径和资源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反思、探索和实践,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正因为如此,调动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也就是说一个好的教师不只是在简单地传授课本知识,而是在激发学生获得学习的技能自己去学习。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只有当学生通过思考有了自己的理解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现就本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采取适当方法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提供自主学习的目标,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
  教者对于每一节数学教学内容,要仔细思考教学目标,并加以准确定位,使之切合学生的接受实际,然后在课堂上积极和学生对话,让他们敢于提出“你怎么知道?”或“为什么这样?”等问题,把学生对预定目标的每一个反应作为推动学生讨论的机会,促使学生活跃地参与学习。如对于“等比数列”一课的教学目标一般定位于“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这显然不具有教学可操作性,应该进一步把目标细化为“通过自读和类比等差数列获得等比数列的‘表象’概念;通过讨论理解等比数列的函数实质 ; 通过操作掌握等比数列概念的应用”。将目标细化,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则教学目标易于得到落实。另外,平时要善于将目标教学与课外学生的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把课堂教学目标提前下放给学生或布置课后作为“研究目标”,让学生分组讨论。
  当然,实施目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加以调整,把目标教学与学生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们教师不仅要先备好课,还要备好人。因此,即使目标定得再好,也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操作方法,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既要因材施教,也要因情施教。在实施目标教学中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被动式”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式”学习。
  二、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学生自主参与
  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要对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只要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有高度的学习热情,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代替不了的,新课程要求改变以往单纯接受式学习,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动力。在教学中,我常采用介绍数学背景、设置数学悬念、展示数学的美、介绍生活中的数学等途径,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借助于《几何画板》等现代多媒体工具声形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求欲。
  三、给学生提供创设的机会
  1.大胆猜想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鼓励他们提出疑问、异议甚至争执,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位顾问和意见交换者,要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营造出平等、尊重、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想说、敢说、爱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然后让每个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我在上均值不等式这部分内容时,先用教具展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通过让学生观察、猜想,得出大正方形的面积与四个三角形面积和之间的大小关系(a2+b2>2ab),并让学生分组讨论有没有可能相等,而后出示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让学生上台拼,得出等号成立的条件,继而引入特殊情况,a>0,b>0时,用√a,√b代替a,b,从而得到均值不等式。最后再去证明通过观察、猜测得到的式子。这样使得教学课堂充满乐趣,更具有吸引力。学生也更容易记住自己“猜”出来的公式。
  2.充分的思考时间 
  有的教师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通常“舍不得”把时间交给学生,生怕他们耽误了教学进度。其实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有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记:我们教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能力,而不是那一节课的一个定理,两个例题。例如在上“数列的通项公式”这部分内容时, 遇到一个题目:给出数列的前5项,求通项公式。1,√2/ 2,1/2,√2/4,1/4。刚开始这个题把学生难住了,好多同学没有思路,找不出规律,在经过大约5分钟后有同学举手告诉了我他的答案,刚好他说的式子是我没想到的,我肯定了他的做法,而后又让他们继续思考,大约过了两分钟,又有其他同学得到了另外的式子,最后一共得到三个不同的式子。我毫不吝啬地对他们进行了表扬,而且还对他们说:“你们比我聪明,很遗憾,老师只想到了两个式子,看来我要向你们学习了!”这时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勤于思考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会学”,提高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提出问题,归纳知识,作为教师,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如在“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这节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步骤:(下转第21页)
(上接第22页)
  ①学生作出y=2x,y=3x,y=(1/2)x,y=(1/3)x的图象。②归纳出一般情况下指数函数的图象。③要求学生思考类比得出指数函数的性质。④思维拓展获得解决函数图象和性质的一般思路。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为学生提供了后续学习函数的有效方法。
  五、 建构知识“探索点”,创设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
  好教师应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机会。有时经常听到一些教师连上两堂课后回到办公室大叹自己从头讲到尾,太累了。其实有时想想你自己一直从头讲到尾到底学生有多大的收获?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不是一个只等着别人来喂饱自己的婴儿。如立体几何开篇,为尽快建构学生的空间概念,发给每位学生 6 根火柴棒,要求学生搭出尽可能多的等边三角形,学生讨论后会发现只有建立空间关系,才能搭出 4 个!在构建知识“探索点”的时候,一般是在做好铺垫后,尽量让学生用原有知识尝试解答新问题,使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后续学习。
  作为教育的对象,学生首先是课堂的主人,是主体,而教师起到组织、指导作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是互动的。 倡导、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将为数学学习注入新的活力。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数学学习观来看,其核心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定和充分肯定,增强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努力克服影响自主学习的不利因素。数学学习中理想的主体应该表现出积极、主动的状态;饱满、高昂的热情;独立、自主的精神;超越教师、教材和自我的意识。但由于学生受年龄、认知水平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所呈现的状态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距。教师必须充分注意到学生在学习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心理因素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并及时调节,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承担起学习的责任。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并设置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给出足够的学习时间,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饶有兴趣地去讨论、去探求,变苦学为乐学,变让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数学课堂上得到真正提高与发展。
  • 【发布时间】2017/8/6 21:12:52
  • 【点击频次】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