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高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摭谈

 

【作者】 魏国栋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当前我们高中语文课堂并无刻意地进行朗读教学,更别说这方面的养成教育了,因而学生的朗读水平每况愈下,有些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常出现语音、逻辑停顿的错误;也有学生即便懂得字音,也不能自然大方地朗读,更谈不上进行抑扬顿挫的有表情朗读了。
  然而我们都知道朗读教学在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等方面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与研究课文同样重要。通过多读多背,反复朗读,才可以感悟作品的思想,领会文章的神韵。因此,朗读是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不容忽视。下面就朗读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作用及如何开展有效朗读教学进行一定的探讨。
  一、朗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注重课文的朗读,是我国的语文传统教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语文教法的精髓。而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中强调指出:“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上应该重视它。”这个言简义赅的论断,说明了朗读教学对现在的语文教学仍有着现实的指导作用。
  1、朗读有助于增强语感,培养语言艺术。
  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语感的形成来自长期、反复的语言实践,即朗读。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是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最有效的方法。大凡一篇文章,一段文字,粗粗浏览,虽然也能了解大意,但对语言文字的感受总比较肤浅,而要想深刻领会语言的精妙,文字所蕴含的深义和种种说不尽的意趣,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完成。长此以往,学生在朗读中就能分辨句子的正误、词语的好坏、表达的优劣,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感”。因而,语感的形成,离不开朗读。
  2、朗读有助于提高说与写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自古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至理名言,这是古人成功经验的总结。它形象地告诉我们,朗读能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叶圣陶先生亦明确提出:“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很重要”,“读就是用眼睛听,写就是用笔来说;反过来,听就是读,用耳朵来读,说就是写,用嘴巴来写。”可见,听、说也是一种“行为”,也“必须养成习惯才行”。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口头表达和写作的水平,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3、朗读有助于陶冶情操,完成审美教育。
  语文教材大多“情文并茂”,蕴藏着丰富的情感。作者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景物的美,教学中,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借助想象,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景,感受景之美以及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审美情怀。学生通过朗读,可以领略自然美,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与自然的感情;教师亦可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也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唤起对美的共鸣,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进行审美教育。
  4、朗读有助于提高理解能力,探究文章精髓。
  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是朗读和背诵。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使学生能直达作者的内心深处,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想法,引起心灵的共振,把握住文章所蕴涵的情感,达到理解的目的。好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课文极好的诠释。
  二、朗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几种形式
  既然朗读在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上如此重要,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加强训练,进行这方面的养成教育。朗读要讲实效,不是为了朗读而朗读,而是真正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朗读的形式有很多种:范读、练读、领读,齐读、默读、分段落读,分角色读等,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这样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1、范读
  俗话说:“一次成功的朗读,胜过一百次蹩脚的分析。”一堂娓娓动听、声情并茂的朗读课,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情感,发散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情趣,营造了艺术的氛围。教师的示范会给学生“望尘可及”的感觉,更有感染力。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堂公开课。某校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活动,三个老师共同开设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课文。在听完前面两个老师千篇一律的讲解之后,听课的老师们颇有些不耐烦了,但碍于情面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下听。第三节课开始了,这位老师在进行了简短的作者介绍之后就开始了示范性的朗读。当这位教师读完之后全班同学在稍稍沉默后,报以了热烈的掌声。这意味着学生不但被赤壁惊险雄奇的自然景物震撼,被气势宏大感慨深沉的诗歌音律美感动,也被教师生动朗读的情绪感染。通过朗读,教师将作者融入于景物描写的沉郁苍凉的怀古之情,隐含着的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慨叹全都挖掘出来,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个人,包括听课教师。因此,出色的朗读就如同一首词曲兼美的歌,可以营造出令人沉迷的艺术氛围,实在精彩!至于之后关于课文的分析就水到渠成了。
  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不仅传达着作者对课文中人物、景象、事件的种种态度,也传达着教师本人的态度。教师所表达出来的鲜明的爱憎,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和作者、和文中主人翁产生共鸣,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这就是朗读教学所产生的情感教育效果。
  2、.齐读
  有很大部分教师对朗读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式——齐读,存在着错误的理解,认为齐读应该取消,或者尽可能慎用齐读。他们认为“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竽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因为齐读读不出语速、语调、感情和个性,所以“课上齐读当休矣”。然而齐读作为朗读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它所起的作用决非其它朗读方式所能替代。齐读能提高效率教学,对一些后进生而言,齐读的过程就是他们向先进生学习朗读方法与技巧的过程,这样就达到了面向人人参与,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
  • 【发布时间】2017/8/6 21:14:01
  • 【点击频次】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