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巧用学具 乐学数学

 

【作者】 拉毛措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第一民族寄宿制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而数学知识具有的抽象性,使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爱玩、爱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充分利用学具的直观性、新颖性、趣味性,紧紧吸引住学生,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一、利用学具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玩具:风车、玩具车、飞机、木偶荡秋千等等。利用课间时间先让学生玩一玩这些好玩的玩具。上课后教师设问:“这些玩具好玩吗?那你能根据它们的不同运动方式给它们分分类吗?”这样的新课,将枯燥的数学教学寓于情境之中,学生兴趣盎然。再如:教学二年级的“对称图形”时,我出示美丽的蝴蝶、蜻蜓、漂亮的衣服,还有各式各样的如花边、面具,漂亮的图案和剪纸等,当学生看了这些图片后,不约而同地喊:“哇!太美了”。于是我追问:“你们能说说它们美在哪里吗”?学生兴趣高涨,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了趣味性与知识性的高度统一。  
  二、利用学具发展学生思维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如果单调地用教师讲与学生听的方法去接受知识、模仿思维,他们便会感到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惰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学具的操作,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思维之源泉,通过操作可以使学生感受新知识的产生过程,体验获取新知的快乐,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如在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时,通过摆小棒来了解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特别在教学11时,光凭嘴说,学生是很难感受得到的,让学生用小棒自己摆一摆,并说一说摆的过程。这样留给学生的印象很深,使原来老师难以讲清楚,学生不易接受的教学难点不攻自破。并在认识数字12、15时有了基础,大部分能够正确地说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三、利用学具帮助理解概念
  小学数学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利用学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如《角的认识》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自己活动,把两根小棒或两根硬纸条、木条制成活动角,让学生拉动小棒感知角是有大有小的,另外通过同桌用不同的小棒制成的角进行比较,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是没有关系的。把原本抽象的角的知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探索感悟,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学生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动手摸摸书本、课桌、三角板等各种物体中的角,这样有学具的帮助又有生活实际的支撑,学生角概念的掌握就水到渠成了。  
  我在执教“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就抓住了认识长方体的特征这一重点,来设计教学。引领学生通过玩纸盒,做纸盒,议纸盒等环节,让他们在活动中,自己来发现,总结,交流长方体的特征。这样,抓住中心内容,向纵深发展,研究,让学生获得深刻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在整个活动中,孩子的多种智能得到训练与提高。
  四、利用学具激发创新意识  
  数学的趣味性还来自于方法的多样性、创新性。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而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而长方形的邻边不是一样长;还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不同方法的学生不断上台展示、介绍,下边的学生也不断操作、验证。这样学生通过操作,既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以及他们间的不同点,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样一节课的进度可能比老师讲要慢,但学生的印象是深刻的,其真正的作用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一节课能比拟的。
  五、利用学具增强动手能力 
  小学生手脑并用,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同时心有所得,使思维有所依,表达的欲望也油然而生。在教学“人民币简单计算”时,我创设“模拟商店”,让学生扮演小售货员、小顾客。利用学具中的模拟人民币和标有价格的物品卡片开展购物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讨论探究。并使所学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和应用。   
  学具具有这么多优势,但选取、制作要花费人力物力,有的老师往往敬而远之,其实不然,学具往往就在我们身边,关键要善于发现。
  在学习“分类”一节时,我让学生合作探究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如对清扫工具分类摆放,对小桌上学生带来的五颜六色的饮料瓶进行分类,把学生临时凑的铅笔进行分类等。结果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分类标准,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法,呈现出不同的分类结果,并把道理讲得头头是道。我还提出了另一个分类主题:如果对你家的衣服进行分类,你有什么分法。学生共同讨论,并进行交流,有的想按“衣服是谁的”来分,有的喜欢按“颜色”分,有的愿意按“是什么季节穿的”来分……老师借机表扬他们肯动脑筋创新想法,然后布置他们回家一试,培养学生亲自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具,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乐学、活学、善学,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发布时间】2017/8/6 21:39:23
  • 【点击频次】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