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摭谈

 

【作者】 马中芹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郯城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作业是数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也是巩固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通过作业,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会布置教材上有关例题相对应的练习或者是配套练习册上相对应的内容,全班学生都做相同的作业,并且要求他们都在同一时间内完成,期望达到同一目标,这样做就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的期望值就很难达到,而部分学生的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设计、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新课上所说“简炼、精炼,不搞题海战术”的减负要求。
  一、目前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作业过多,重复练习。
  受功利性的影响,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为了追求所学知识的全面性练习,布置大量作业,搞题海战术。导致很多学生做作业积极性不高,作业马虎潦草,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作业,学生没转变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体的观念,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与训练,严重降低了作业的有效性。这样实际上是没有把握住主干、重点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造成学生在重点知识上没有突破,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未得到提高,既浪费了时间又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不利于当前三维教学目标的施展与培养。
  2、批改到位,反馈较少。
  一些教师在布置作业中不但作业质量不高、未经过精选,还缺乏具体指导、检查和反馈。如果布置的作业没有明确的要求、指导、检查和反馈,再加上作业过多,并且有些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完成,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被动应付、消极对待、起不到作业作为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应有的作用,起不到应有的智力技能的形成。
  3、作业统一,缺乏层次。
  作业的形式过于单一和单纯的面向考试,大部分作业是学生孤军奋战的完成,缺乏合作与探讨精神。在作业布置上,统一规定一样的作业,在作业的难度和数量上也统一规定,不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和个性差异。
  二、分层布置策略
  1、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划分层次。
  在分层布置作业之前,教师首先要对每个学生进行深入的调查,通过对他们每学期平时和期末的检测情况,以及在班上的现实表现,再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智力情况、兴趣爱好等作一个全面而综合的了解后,再把学生分为甲、乙、丙三个不同的层次:甲组是“优等生”,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学习习惯好。乙组是“中等生”,掌握了大部分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较强,习惯较好。丙组是“学困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差,学习习惯欠缺。另外教师在编座位时,要考虑到丙组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需要教师时刻提点,故而让丙组学生坐到教师的视线经常关注到的地方,并让其与甲组学生同桌,既有利于甲组学生的优等生发挥榜样示范的学习作用,又能使丙组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和帮助,这样安排,全班学生学习效果就会整体提升。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分层布置。
  一般来讲,对于班上的优等生,在其已掌握了书本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有针对性再布置一些有深难度的,综合性较强的,或者富有挑战性的作业,以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对于中等生,除了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外,也要适当穿插一些稍有难度的题,使其也能有所提高;对于学困生,则遵循老子说的“少则得,多则惑”,作业要布置得少一点,而且尽量是一些基础性的习题,教师还要尽可能当面批改,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比如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就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布置了以下作业:
  丙组作业: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8分米,宽是6分米,高是5分米,做这个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
  乙组作业: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6厘米,长是7厘米,宽是5厘米,做这个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
  甲组作业: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实践证明:这样的作业,既能调动“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兼顾到“中等生”和“学困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作业质量的提高。
  3、及时调整作业层次,促进班级整体发展。
  有效的作业分层设计,成功的评价反馈,变成了激励学生的有力手段,通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育,学生的学业水平已发生了变化,如果仍然采用不变的分层,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学生不求上进的不良现象。因此,要及时调整分层的层次,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要定期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考核,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业水平,确定每个学生升级或降级,对于升级的学生,要重新给他们提出更高的目标,并教给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对于降级的学生,教师要加以分析,找到原因,及时进行教育,这样通过层次的调整,既符合了不同学生学习的实际,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竞争意识,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4、优化作业评价,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新课标中提倡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对学生在教学上要分层,评价上更要分层。
  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教师不应该只给出分数或打出“优、良、中、差”相应的等级,而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他们的个体差异,发挥教师的导向、激励、调控的作用,促进全班同学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每次作业批改后应采用等级与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得出结论。批改作业时都要从批阅中寻找闪光点,并用赏识的语言对他们的作业进行评价,让他们变得更优秀、自信。实践证明学生获得表扬、激励的次数越多,他们行为活动的重复性就越高,学习效果就更好。
  5、作业分层设计的课后反思
  虽然实施分层教学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些地方做得不太完美。首先,实施分层教学法对教师提高了要求,在时间、精力、课前教学准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丙组学生的学习情绪反复性很大,只要稍微放松,就不好好学习,但只要经常与他们进行交流,做好思想工作,还是可以解决的。第三,师生之间关系是否融合对他们能否学好本门功课很重要。所以教师一定要尊重他们,喜欢他们,不能讽刺、挖苦他们,充分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力争使分层教学做得尽善尽美。
  总之,分层教学是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出发,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为发展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学习发展特点的一种教学实验模式。学生的作业是要布置的,但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分层设计布置多种形式的作业,让作业内容丰富起来,让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真正体现作业的价值和意义。
  • 【发布时间】2017/8/6 21:40:56
  • 【点击频次】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