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绿色的语文 绿色的作业

 

【作者】 钟长淑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的整体深化改革指明了新的航向,也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设计“绿色”作业,将多种知识的获得和多种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沟通课堂内外,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使学生在预习、学习、复习的常规作业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在朗诵、演讲、辩论的活动作业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合作、审美、创造等能力,在诗词、时事、名著阅读作业中提高人生境界,使其在绿色语文作业中快乐成长,展示健康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 绿色语文;绿色作业;
【正文】

——初中语文有效作业设计

  语文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绿色语文就是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把精神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语文学习充满勃勃生机,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也就是要打好两个底子,即“终身学习的底子和精神的底子”。打好“精神的底子”就是为了“立人”,就是为了“在他们长大以后,真正面对社会与人生时,就能以从小奠定的内在生命中强大的光明面,来抗拒外在与内在的黑暗”。“终身学习的底子”就是指不仅“为考试”学语文,更要“为人生”学语文,因而它是“可持续发展的”。“立人”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绿色语文”的本质特征。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实质是使人的智力和潜能得到全面发展,人的精神素质和人生境界全面提高,为学生打下“终身发展的底子”和“精神的底子”,最终促进学生精神的健康成长、个性的健全发展。 
  作业是什么?作业应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即按照一定的目标有计划地设计出来的一套练的方案或题目,它包括课文的作业、单元的作业、学期作业,也包括整部教科书学生作业的类型、题型、数量。“绿色作业”即充满生活气息的作业,充满学生个性情趣的作业。也就是给予学生广阔的自主作业空间,把学生从单调乏味的“系统知识训练”的中解脱出来,将多种知识的获得和多种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张扬学生个性,激励创新空间,使其快乐成长,展示健康的人格魅力。设计语文作业时,就应体现“绿色”,做到实而不死、活而不虚,也就是做到“三个不能”、“三个有助”,即:也就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不能拘泥于课本知识中,不能把书面作业作为唯一的形式,而更应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终身发展;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独立人格的培养及健康成长。如何设计作业让学生愿做、乐做、有效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着力改进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设计了“绿色作业”,让语文作业也走出一条创新的“绿色之路”来。
  一、绝知此事要躬行——绿色常规作业
  1.课前拓展性作业设计     
  无论是传统的“预习——上课——复习”,还是新兴的“先学后教”,课前的预习作业是少不了的。在过去,预习一般是掌握词语音义、了解课文大意等,使学生在课前对将学课文有粗略的了解,便于课堂教学的展开。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为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预习还可以增加另一些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裁设计不同的预习方式。
  (1)表格式:如学习《孔乙己》前,我请学生小组合作,填写《孔乙己履历表》(内容包括姓名、籍贯、年龄、出生年月、学历、身体状况、特长、工作单位、家庭成员、主要社会关系、工作生活简历、主要成绩、主要优点、主要缺点、总体评价等),以一“表”带动全文预习,学生兴趣浓厚。又如七年级上册《树林和草原》同样以一表指导预习,既让学生理清全文写作顺序,又抓住景物特点,通过完成表格,达到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思路的目的。
  (2)小报式:先学后教,事半功倍。如教学七年级上期《诗词五首》中《望岳》之前,可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杜甫的资料,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杜甫,查找、阅读、上网浏览、向他人了解等,然后四人小组合作,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动手办一份小报,再把同学们办的十多张小报帖于墙,让同学们相互阅读。小报有对杜甫生平介绍的,有画像展示的,有代表作赏析的,有写作背景介绍的……这样一来,不待老师讲,学生对杜甫这一“伟大诗人”已不再陌生了。在教学课文时,学生就能联系杜甫的生平、思想、文风来领悟诗的意境与内涵了。这样,每个单元选一位诗词名人重点研读,初中三年,学生可以比较深入地探究12位著名文化名人。通过这一预习途径,学生得到的不仅是古代伟大诗人的相关资料,更重要的是形成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和自主研究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预习《竹林深处人家》时,让学生搜集有关竹的诗文、绘画等资料,然后办成小报交流;预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格言、名句,摘抄并加以背诵……
  (3)读书笔记式: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预习时,要求学生按读书笔记格式完成新文章阅读,学生通过摘抄重要观点精彩警辟语句、评注全文要点主要内容、记载相关资料、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等心得而深入理解课文。
  (4)探究式:对一些内容简单的课文,教师针对课文的作者、写作背景、人物形象等有关内容设计探究性作业。比如,学习略读课文《“两弹”元勋邓稼先》前,设计如下作业:课文具体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邓稼先的哪些可贵精神?见过60周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又取得了哪些重大科研成果?你还知道哪些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这样的探究性作业设计会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语文学习也变得趣味盎然,学生对答案求解由课内向课外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领域变得十分开阔。这样的探究性作业设计使得语文教学不单纯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它与文化、历史、国家发展相交接,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利于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爱。  
  2.课堂深化性作业设计  
  课堂深化性作业,主要针对三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的夯实,二是对课文内容的拓展,三是对学科知识的拓展。作业设计富有创意、形式新颖、题型多样,就能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因而设计时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题型。
  (1)识记积累型:像字词的音形填空、听写、名段名句的默写等。如学习《论语》《秋水》等文言文可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
  (2)理解运用型:像一些词语的含义、修辞的运用等,可以以赏析句子、写句子、写小片段的题型出现。如学习《石榴》可让学生完成赏析句子“秋天到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让学生从修辞、作者感情、写法好处不同角度进行赏析。
  (3)延展型:如教学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后,我这样设计作业:请默写出含本课在内的含有“月”字的诗句或歌词,并注明作者或歌名。这样设计,可以沟通知识的横纵向的联系,拓展课堂学习的空间,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巩固、正确运用与自觉完善,深受学生的欢迎。 
  (4)情感熏陶型: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我的作业设计力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既能增长知识,又能陶冶情操。如:学习了《小巷深处》这篇歌颂母亲的散文,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从中受到亲情的感染和熏陶。我给学生布置作业:①背诵有关母爱的诗词。②欣赏阎维文的歌曲《母亲》,谈谈自己听后的感悟。③学生讲述自己和母亲之间发生的故事。结合我校德育活动《感恩教育》,课后还让学生写信给母亲,通过练习学生加深了对母爱这一主题的理解。
  3.课后延伸性作业设计  
  学习了课文,理解了相关内容,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深入性的阅读有关资料,做一些探究,依然是语文学习的内容。新课标下的语文作业应是学生继续全面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一个途径,更是创造性地应用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可以根据不同的题材采用不同的方式。     
  (1)知识梳理式:复习作业,按照心理学规律,及时复习是提高学习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每个单元结束后,可教会学生把重点知识梳理成卡片,然后自己检查掌握情况,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语文基础知识,有培养了概括综合能力。
  (2)读后感式:学习了《石缝间的生命》这篇课文后,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那些在艰苦环境下拼搏奋斗、适应环境、顽强生存者的崇高敬意,懂得了要挑战困难、战胜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在此基础上,我布置学生查找资料,找生活中、文学作品中有着这样的“顽强拼搏”的类似例证,体验人物情感,写成读后感。学生找到了很多例子:杨利伟、海伦?凯勒、贝多芬、霍金,抗震救灾中的英雄等等。学生通过阅读体会这些人物的资料,用读后感的形式,阐发了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情,还能够联系实际,表达一种热爱生命、直面挫折的感受。学了课文《伤仲永》后,再去背背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读读古今中外名人勤奋学习的事例,体会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然后写成读后感。这样学生在读中、写中既理解了课文,又深化了认识。
  (3)阅读式:学习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课后安排学生用课内的方法自学《济南的秋天》,既可以巩固、迁移学法,又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老舍的文笔。学习了课文《秋水》,让学生再去读读庄子的其它文章,顺势开展主题探究学习《初识“诸子百家”》,让学生走进那些思想深沉、风格独具的杰作,接受中国古代经典的熏陶。记得教学《秋水》时,我诵读了《秋水》后半部分,并简单做了补充讲解,又把我我买的《庄子》和《于丹庄子心得》放在教室里,我的部分学生喜欢上了《庄子》,甚至迷上了《庄子》,把《逍遥游》《齐物论》的一些段落都能做到熟读成诵,课堂上,只要他回答问题,一定是思维缜密、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作文更是旁征博引、言简意赅、思想深邃,厚实的积累让孩子谈吐不凡。
  (4)类比式:如学习了《与朱元思书》之后,把它与《三峡》、《小石潭记》作比较,可从文章主旨、写景特点、重点句理解设计相关练习,既复习了同类课文,又在分析比较中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了借景抒情散文《春》后,因这篇文章从不同景物写了春天的生机和美,在结合我校开展的市级课题《通过古诗文诵读指导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法研究》开展,我设计如下作业:请学生到课外寻找描写春天的古诗并学习,并体会这些诗各描写了什么景物、什么特征以及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等;对于诗中的名句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把对诗句的理解画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然后再与《春》中的内容作比较,从而更深入的理解诗文和课文。
  课前、课中、课后的作业,不管是哪一种形式,都要针对不同的课文有选择性的、有梯度的、有重点的安排,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要求的作业,使每位学生能做、喜欢做、乐于做,而且一做一得、一课一得,在作业中快乐成长。
  二、衣带渐宽(课程渐紧)终不悔——绿色活动作业
  语文的学习无时不在,学校、家庭、社会处处皆有,报刊杂志、影视广播、网络资讯、标牌广告,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处处是语文,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无不是语文的课程资源。于是,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字帖随他写;想锻炼学生的听力,电(视)台新闻让他记;想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录音随他听;想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时文美谈、经典名篇任他选;想走进社会,街头错别字随他挑;想全面发展,手抄报作文集随他编。此外,还有观察、联想、摘抄、写作、调查报告、课本剧等任君选择,可以说,语文世界——多姿多彩,语文作业——形式灵活。 
  (一)课内实践 
  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语文积累,我一直坚持课前三分钟实践活动(表1)。每学期按学号依次安排,除去节假日、考试,一个学期一个学生一般只有2次上台机会,虽然,每个学生只准备2次,但收获却是每一天。为了在实践活动中赢得别人的赞许,学生们就得课外认真准备,常常不只是学习了一个故事、一首诗词、一篇文章、一则报道和一条趣闻,更是通过有针对性的选择完成了语文知识的积累。根据我校市级课题《通过诵读古诗词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法研究》,我们把诵读古诗词作为贯穿三年的主线,让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古代诗词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为避免单一,七年级插入了成语故事大家讲,这样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八年级插入新闻消息大家报,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习惯,提高对社会的认识;九年级临近毕业,安排美文佳作大家荐,增加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事实证明,课前的实践活动有利于语文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在周记中提到:“课前三分钟活动堪称经典,在这个活动中,同学们不仅收获了笑声,还有课外知识,大家也有机会站到台上,这是个性成长的平台。”

表一:课前三分钟实践活动安排







  (二)语文活动 
  开展语文活动,需要一系列的口头性作业。口头性作业着眼于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注重表达、锻炼表达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言语素质,还语文教学姓“语”的本色。  
  1.朗读、背诵。都说语文是厚积而薄发,朗诵、背诵则是我国语文“厚积”的传统经验,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布置作业时,教师从课本中和课外读物中选择优美、精彩的语句、片段或全文,让学生将其读对,读顺,读好,读熟,背诵。如学生在学习了《春》、《济南的冬天》、《竹林深处人家》、《树林与草原》(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后,可以组织学生举行“四季之歌”散文朗诵会;在学完古诗单元后,可以在学生中举行一次古典诗词诵读比赛;通过朗诵会就可以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诗文、诵诗文、唱诗文、爱自然的情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2.开故事会。初中有部分课文故事性很强,学完后布置讲故事,在复述的基础上进行扩编、创意,再加上手势、配上音乐,然后讲给老师、同学、家长听。如阅读名著《三国演义》或《西游记》之后,让学生讲自己最感兴趣的情节,随后评选若干名“故事大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思考、搜集、整理能力的提高而且发展他们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读书汇报。要提高阅读能力,只读课文是不够的,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每学年的寒暑假我布置阅读题目,让学生利用假期去查阅、去读书、读报,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开展读书汇报会,谈谈内容,说说想法皆可。采用这个办法,学生们争先恐后,讲得绘声绘色,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作文水平乃至整个语文素养,都能得到提高。
  4.开辩论会(讨论会),培养辩论习惯。根据课文内容,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学生值得争论、讨论、商量的问题,分小组以辩论会或讨论会的形式举行。如学习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运用此文方法开展“开卷是否有益”、“当班干部是否影响学习成绩”、“网络的利与弊”的辩论……这类作业可以帮助学生积淀语感,锻炼思维能力,提高口语水平。      
  5.演课本剧,内化课文语言。在学完了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后,可让学生排演成课本剧。如学了课文《茶馆》一课后,我让学生试着把这个剧本演一演,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学生把常四爷的性格刚强、临危不惧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生动的表演中,加深了对课文角色的情感体验,积累了课文的语言。     
  6.演讲,学会表述自己观点。中学语文作业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融入生活、融入社会,在实践中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待人处事的能力、言谈举止等得到充分的检验。如上完八(下)第四单元演讲后,要求学生积极准备,写一篇演讲稿并进行演讲,班级演讲优秀选手参加学校每年4月的“读书节”演讲比赛……这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兴趣盎然的对话中得到了训练。
  当然,口头作业还有走出学校的参观、调查、访问、社会实践等。结合教材每月开展一次语文活动,初中前两年一共可以安排16次活动,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培养和提高。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人而异,设计有效的语文作业。让语文作业成为学生汲取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让语文作业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让语文陶冶学生情操,这样,学生就能在语文作业中焕发生机和活力,在语文的广阔天地中成长,那这样的作业就是绿色的作业,这样的语文就是绿色的语文。
  参考文献:
  [1]陆志平 顾晓白 《实施新课程精要读本—初中语文》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2]于漪 刘远《赵谦翔讲语文》 语文出版社 2008年8月
  [3]肖川《名师作业设计经验》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年6月

  • 【发布时间】2017/8/6 21:43:15
  • 【点击频次】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