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作者】 仁措吉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第一民族中学

【摘要】 要制定详实有效的德育目标和实施计划,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分阶段、有步骤、有重点、有层次地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要寓教于乐,抓住青年学生的思想脉搏,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教学、管理和服务,课堂内外、学校社会结合,通过德育工作网络,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加强道德内化;要积极探索和利用网络传媒等现代先进的手段、科学的方法,提高德育的科技手段。

【关键词】 意志;情感;能力;活动;渠道;
【正文】学校德育创新事关当代人才的精神支柱的构筑,事关人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事关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的历史条件和德育对象变化的新特点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学校要紧紧把握学生的思想德育状况,积极开拓德育的广阔空间,切实加强德育创新,增强德育工作的效能,才能营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育人环境,保证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学校事业的发展。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方式,构建分科课程与综合的课程结构,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在各门课程渗透德育教育。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把德育纳入语文教学的范畴,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教学的同时,还根据学生的年龄发展规律的不同阶段和心理特点,利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引导学生的正确行为,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个性。现结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锻炼坚定的意志
  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对学生进行教育,锻炼学生的意志。例如:七年级第九课《我的信念》中描写了玛丽·居里对科学研究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又如《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中描写徐霞客勇于抛弃传统观念,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畏艰险,游历祖国山河,创作了《徐霞客游记》。
  二、陶冶积极的情感
  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中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其情绪状态还有很大的可塑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的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例如:七年级《生命·生命》中的三个事例引出对生命的思考:一是对生命负责,好好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二是生命是短暂的,生老病死无法捉摸,但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意义;三是珍惜生命,珍惜时光,无论命运如何都要勇敢地活下去。
  三、练就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仅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教材与教学,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比如调控情绪、自塑性格、主动磨练意志等。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良好的集体活动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互相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在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我们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智力因素受到极大束缚的特点,开展“我学习,我快乐”,“磨砺坚强的意志”等主题口头作文比赛,通过竞技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又如:我们针对一部分学生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开展“班级故事”创编活动,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本班的故事,让学生共同参与班级故事的撰写与讨论。在活动中,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团结、互相关心帮助,整个班级形成较强的凝聚力。
  五、开辟“三点一线”心理沟通渠道
  初中生在写日记时,有时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并没有写真日记。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通过与学生、学生的日记“三点一线”的心理沟通渠道,与学生交流。在批改学生的日记作业时,要强调学生不要为了应付作业而写假日记,这样,在学生的日记中就能了解到学生的苦与乐,喜与悲,了解他们出现不良心理现象的原因。同时,通过在学生日记上直接批语或找学生个别谈话等途径与学生交流思想。实践证明,通过这种老师、日记、学生“三点一线”的心理沟通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有效的。
  因此,我们要制定详实有效的德育目标和实施计划,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分阶段、有步骤、有重点、有层次地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要寓教于乐,抓住青年学生的思想脉搏,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教学、管理和服务,课堂内外、学校社会结合,通过德育工作网络,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加强道德内化;要积极探索和利用网络传媒等现代先进的手段、科学的方法,提高德育的科技手段。
  总之,德育虽然不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如何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待继续探讨和实践。
  • 【发布时间】2017/9/7 15:42:49
  • 【点击频次】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