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实现学生均衡发展的探究

 

【作者】 梁 洁

【机构】 广西容县中学

【摘要】 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教学方面提出的一个崭新的教学理念,这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同样的道理,在班级里实施均衡发展教学理念则是促进全班学生共同成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关键词】 均衡;探究;
【正文】引言 从教学现状看,学生存在着程度不等的两极分化现象,这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如学生方面,由于学习方法掌握不当和心理健康等因素,导致学习困难学生的出现;教师方面,由于教师的精力时间有限,对学习困难学生很难做到一对一的辅导;结果造成优秀生一天天好起来,学习困难学生一天天差下去的不良现象。如何实现班级内学生均衡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一、了解学生,是实现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
  教师必须要全面了解全班同学,熟识每一个学生,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对每个学生负责,做好对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要通过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根据学生不同资质、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当前,由于社会的、历史的、家庭的、生理的种种原因,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在对他们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有基本的统一要求,也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使面对的全体学生,共同前进。在实践中,我通过进行家访、举行“家长学校”、“家校座谈会”、问卷调查、学习反馈等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联系、沟通而去更好地了解学生;通过与学生交朋友、开展团日活动、举办举兴趣小组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和相互信任,从而对学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因此也就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各自的最佳发展。古代教育家曾对因材施教进行过精辟论述,如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人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朱熹在《孟子集注》中也说:“圣贤施教,各因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人弃也。”可见,全面了解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在今天仍然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指导着我们教育事业的实践。
  二、因材施教,是实现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
  1.因材施教,要熟悉教育对象。要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既要了解学生的一般特点(知识基础、学习态度等),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特长等),还要分析研究造成差异的家庭、社会、历史的各种原因。学生的全面情况犹如毛坯,这就是学生的材,它是雕琢的基储施教的对象。
  2.因材施教,要研究教学内容。它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学的深度、进度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二是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要根据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教材的内容,把书本知识赋予实际生活的内涵,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面对低年级学生,就要把简单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高年级学生,则要兼以说理,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3.因材施教,要注重教学方法。要按照新课程标准,正确制订教学目标、要求,实施分层次教学。教师要加强对教学大纲、教材和教育对象的研究,把教学目标分解为基础目标、较高目标和发展目标三个层次,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达到不同的目的。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个别辅导,使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如,重视对“学困生”的教育,对“学困生”要“开小灶”,通过耐心细致的教育,激发他们的潜能,努力使“学困生”不再“困学”,能够主动地向优秀生学生看齐,努力追赶。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包括进行不同的心理教育,从而促进学生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得到健康发展。
  三、亲子共学,促进班内学生均衡发展
  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研究父母与子女关系及其教育的一个新兴课题。它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以婴幼儿与家长互动游戏为核心内容,全方位开发孩子的运动、语言、认知、情感、创造、社会交往等多种能力,帮助孩子初步完成“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深化和发展,是一种特殊的早期教育和社会教育。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其与传统教育有很多不同,即由过去以教育子女为主,转向以父母自我教育为主;由父母权威管教转向以关注和引导子女的发展为主;由单一的家长角色转为老师、朋友、同伴等多种角色;教育方式由家长一味训斥转为在参与游戏中给子女以关怀、发展和教育,为其人格完善奠定基础。
  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职,但如何教育却大有学问。国内外学者研究证实:亲子关系对儿童、少年的人格特征、问题行为及心理健康都会带来学校、社会不可替代的深刻而深远的影响。如何尽快地消除亲子间可能产生的隔阂和淡漠,建立起民主平等、健康和谐、稳定的亲子关系,从而促进少年健康发展,家庭和睦幸福,成为儿童、少年期成功教育的重要问题之一。从笔者的教学经验中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亲子关系融洽的家庭,孩子的性格比较健康,孩子成绩相对来说也比较稳定,稳中有升;相反,如果亲子关系紧张,则孩子成绩不稳,情绪也不稳定。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不只是0-3岁的婴幼儿需要亲子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同样迫切地需要进行亲子教育。实行亲子共学,有利于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实现班级内学生的均衡发展。
  四、创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给新课程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和谐构建有着积极的启发。
  1.营造平等民主的和谐课堂。人文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挖掘人文价值,首先要求师生间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互动关系,促进“和谐师生关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组织引导中,带领学生逐步建构和完善知识。
  2.构建尊师爱生互动的和谐课堂。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是对长者的尊敬,也是尊重教师的劳动。只有教师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同样,只有学生尊敬教师,才能虚心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帮助。
  3.良好环境与气氛的渲染是创建和谐课堂的关键。人们说:环境造就人,气氛熏陶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助推器。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精心安排好教学过程,创设好每个教学环节的环境,把知识的探究学习置于好奇的气氛中。例如,设疑激趣、趣题引路、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比一比、表演、过关斩将等学生感兴趣的,寓教于乐、寓学于动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例:多媒体演示,实物投影等,又如:动手操作,分组合作,自由组合等形式,把知识的探究与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之中。把枯燥的抽象的知识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深得高兴,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中小学生接受基础教育,就是为接受较高层次的教育和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打好基础。为此,作为教师,就是要充分发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培养其个人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让学生和谐、均衡、个性、持续地发展,我们的班级教育才有可能等到均衡地发展。
  • 【发布时间】2017/9/29 11:23:22
  • 【点击频次】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