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语文课堂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浅谈

 

【作者】 1.张 旭 2.王雪莲

【机构】 1.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小河镇曾庙小学 2.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积淀了华夏民族深厚的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学科就是人文性、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就是指语文课堂对学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成长也就是人文精神的成长,即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的成长。走进课改课堂,每节课不论怎样设计,最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最后让他们的身心快乐的,健康的,积极主动的成长。语文课堂是传统的德育渗透基地,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地。因此,语文课堂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活动设计,都可能影响到学生的情绪、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精心备课,抓好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认为语文课上抓好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要与时俱进,准确把握当代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象。我曾读过这样一则材料:在中国,据推算每年约有28.7万人自杀死亡、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6%,是第五位最重要的死亡原因。在青年人群中,自杀是第一位死因,占相应人群死亡总数的19%。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对父母有很大的依赖性,缺少独立性,意志软弱,缺少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决心;心理承受能力弱,往往不能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处人为事时也只会从自己出发,很少有积极的自我体验,一遇见不合心意的事就大动肝火,怒气冲天。不能愉悦的接纳自己,有时甚至自暴自弃,生命意识淡薄。自私狭隘,缺乏包容、合作意识。有不少人在与他人相处时只能别人包容他,而他不能包容别人。常常只想让别人来适应自己,而自己却很少考虑应该适应别人。有的家长过于关注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以至于我们的孩子面临着沉重的学习压力,压力过大,孩子就会采取相应的方式去疏泄,比如打架,比如上网吧。等大到孩子承受不住的时候,有的孩子会选择自杀。也就是说,时代在发展,可我们的孩子心理健康的问题却有着严重的趋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与时俱进,及时学习,要准确把握当代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象,这样才能未雨绸廖,在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做好引路人,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二、语文课堂应该是和谐的,民主的,融洽的,互动的,共享的,共进的。初中的孩子们处于青春期,在成长过程中有了强烈的自我价值感,心理上要求被大人认可,又极力想脱离大人的管制,而有的学生又面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单一(包括有的家庭教育缺失现象)、社会教育的缺位等,什么叛逆、打架、上网吧、不学习、盗取钱物等毛病在身上也就时有出现了。教师如果采用传统型教育,高高在上,对受教育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教导、灌输,学生就会产生抵触逆反心理。一个和谐的,民主的,融洽的,互动的,共享的,共进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敞开心扉,与老师和同学形成情感互动,学生的“亲其师信其道“将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拓宽教学内容,拓宽学习空间,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变语文课堂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三、要关注和爱护学生,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话: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孩子。明智了的爱孩子,乃是我们教育素养、思想和情感的顶峰。我的一节语文课上,在小组讨论活动中,有一名叫刑凤娇的女生不参加讨论,其他人在一起很互动,唯独她自己闷着头,像是在看书。我灵机一动,临时增加了一个组长评价组员环节,本来这个环节是在课堂要结束时总结加分时评价的。同时,我又暗示小组长主动询问。在组长平价时,我插了一句话,评价该女生思维独特,她听了以后精神一震,也参加到小组学习中了。我明白,她享受到了自我价值感的自豪感,被老师的认可让她有了动力。可是,下了课她依旧自己一个人退到了同学圈以外。作为教师的我明白,语文课堂不仅仅是指课上,课下的生活都是语文课堂啊。这个刑凤娇一定有问题。于是我以朋友的身份找了几个学生聊天,发现这个女生本身有些瞧不起人,自以为是,又敏感,总以为谁都针对她,排挤她,缺乏包容与合作意识。为了维护自己,就处处较真,还觉着自己委屈。她与同学们闹矛盾,大家都不喜欢她,也就不跟她打交道了。14岁的年龄,生理发展快,心理变化快,模仿性强,可塑性大,但抽象思维较差,没有形成稳定的人格心里。学校里的经历,将直接关系到她的思想发展进程。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全家以他为中心。只能别人包容他,而他不能包容别人。常常只想让别人来适应自己,而自己却很少考虑应该适应别人。针对刑凤娇,我以爱为出发点,设计了几节专门体验爱的语文课,引导她去感受别人的爱,去付给别人以尊重和爱就能收获尊重和爱;引导班集体怎样给予需要关怀的人以爱和宽容。现在的邢凤娇早已脱胎变骨,大家都很喜欢她。
  四、利用语文教学内容,“因课制宜”制定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目标。语文教学是很感性的教学,不能空洞的去分析,干巴巴的东西谁也不爱听。要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更要把德育恰当的渗透到语文课里,揣摩人物心理活动,选择适当的时机,触及到学生的灵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班有一个大男生叫隋雨,是一个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情绪易急躁、冲动,缺乏忍耐性,面对一点不顺心、一点委屈,就大动肝火,怒气冲天。他曾与母亲打架,不听从父母的管教,父亲回来后也和他沟通不了,有时就是暴力打一顿,代沟越来越深。我抓住语文活动课《我爱我家》,制订了“感悟亲情,尊敬亲人,养成热爱家庭、对家庭负起责任的思想感情等学习目标,布置了预习作业:给父母洗一次脚,倒一杯水,了解父母二人最大的愿望,记住父母的生日,说说父母最让自己感动的事和自己对父母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汇报课上,隋雨讲起了他母亲最让自己感动的事,讲着讲着,自己就哽咽了起来,但他哽咽着讲了下去。后来,我眼里有了泪光,进修学校来的听课老师也哭了……我知道,他的作业完成的很好,他的灵魂已经被触动。于是,课堂上我趁热打铁,给予他以肯定,课下我又与他以朋友的方式谈了几次,现在,他已经是一个上了高中的阳光大男孩了……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地。一个人心里是健康的,就会有健康的人格,就会有相应的高尚的品德。语文课如果抓得得当,不仅传授了知识,更能启迪了学生的灵魂。可以说是事半而功倍。
  语文课堂是传统的德育渗透基地,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地。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让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我认为是语文教师应担当起的责任。立足语文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尊重、信任他们,努力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亲密朋友,让学生在这种合作友好的师生关系的建设中,学会尊重、信任别人,学会与他人合作。
  语文教师要抓住语文课堂,面对我们的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人内心里需要,关注个人心理平衡,通过语文课实施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增强自尊心和责任感,塑造健康的人格,提升个人的价值感和成就感;逐步培养他们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拥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 【发布时间】2017/11/1 9:10:36
  • 【点击频次】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