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当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作者】 邹建彬

【机构】 陕西省彬县紫薇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课堂是一个让学生接受新知、锻炼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的地方,也是学生养成思想道德、焕发生命力量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的生态不仅关系着师生的生命质量,还决定着学校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建设高效的课堂成为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影响这种课堂的高效性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于体现新课标理念
  课程改革已实行了几个年头,据调查了解发现,大多数中学教师都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的课程理念,但在体现新课标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首先,在观察了大部分的中学数学课堂后我发现,几乎在所有的数学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并不是什么坏处,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当仔细观察之后我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甚至对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最后,使得整个课堂几乎都在让学生讨论,而教师只是在最后把整节课该讲的东西草草的说一下,可能好多学生还没又从讨论的状态恢复过来听老师讲解,就已经下课了。可能老师会认为这样符合了新课标中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的理念。但是我觉得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是对新课本理念的片面理解,因为即使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学习,但也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在课堂上教师永远是主角,而自主学习不是一种无目的自由学习,而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的基础上,在自我监控下的学习。对于在课堂上出现不敢“讲”的现象,把“少讲”作为教学的一个原则,把“少讲”作为自主学习的一种体现。我认为这是一种过于追求形式上的自主学习。这一点就需要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学生自主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其次,几乎在每节课都离不开创设情景,这也说明了大多数老师还是创设情景作为课堂的一个环节,当然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但是,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但是据我所看并不是所有的创设情景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学生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所以我认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同时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的情境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其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等。对于中学生,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而不能简单化地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要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化”冲淡“数学味”,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活动课、游戏课。同时我认为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从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这也许能起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最后就是对教材内容的不重视,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结果脱离教材,对教材上的内容不予关注,对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等知识,一带而过,急忙转入解题教学,认为只有通过解题,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且在教学中随意增加例题的数量和难度,让很多学生难以接受,这样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又丧失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所以我认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等于脱离教材,另起炉灶,而是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补充某些内容,删除或者减少某些学生已经掌握的某些内容,在内容的呈现上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而有意识地调整教学内容。
  二、运用教学媒体盲目化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而且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据了解,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中学课堂上多媒体的应用还没那么普及,而那些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多媒体教学却成为大部分学校的主要教学手段,甚至在有的中学看来,现在的观摩课、公开课、评优课,似乎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观念不先进。虽然说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很多中学教师带来很大的方便,但是大多数教师在使用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有的教师没有经过认真的备课自己制作课件而是直接盗用他人课件,结果出现课件内容与教材的版本内容脱钩现象;有的教师把课件页面搞得五彩缤纷,以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适得其反,学生整一节课的注意力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忘记了听讲,最终成了观众而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有的教师因为有了多媒体,干脆不再写板书,一节课下来,可黑板上除了课题没有其它任何痕迹,听课者可谓是大饱眼福;有的教师因计算机操作不熟练,造成课上到中途而无法进行,或者遇到故障无法短时间调适过来,甚至有的有的老师因课件制作粗糙,链接不好,弄得讲课手足无措,致使课件只能成为一种点缀等等。这些事实说明多媒体辅助教学要用在点子上,要注重实效而不是盲目性的使用。我认为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说新技术并不一定代表新的教学思想,屏幕不一定能代替必要的板书,对教师而言,只有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优势互补,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强行训练常态化
  我们知道,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评定一所学校的好与坏,首先看的就是它的升学率,所以对于现在的大多数中学毕业班的教师来说,他们的工作无非就与升学率挂钩,大部分教师为了多争取多几个学生上重点学校,结果不顾学生的能力层次,忽略数学的教学应该重视过程。对学生实行题海战术,实行盲目性的能力训练,而训练的题目都是无针对性、概括性、层次性、重复题型多次出现,甚至是难度系数较高的题,结果导致学生只能机械套用公式、定理、法则,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知识前后之间联系不清楚.更不用说这些公式和定理是如何得来的。例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间的关系没有讲清楚,学生练习时套用书中公理,在判断命题“①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②一个锐角和一直角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正误时,用“HL”公理判为“×”。究其原因,是教师讲解不透,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公理适合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反之不然”交待不清。我认为要提高能力,必须以科学、艺术的训练措施为手段,做典型而又有针对性的适量练习,而不是盲目性的训练。因为能力必须建立在以知识为载体的基础上,没有知识很难形成能力。所以这样一种轻过程重结果的数学教学导致了更多的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从而培养不出逻辑思维较好的学生,我觉得这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大失败。并且对于能力好的学生来说,如果训练的结果不好的话会使他们的自信心大打折扣,而对于那些能力一般的学生,更会使他们灰心。因此,我认为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来体验、感知数学知识,再通过训练应用来巩固、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训练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由浅入深,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训练的同时得到发展。
  以上就是我个人在当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 【发布时间】2017/11/1 9:35:01
  • 【点击频次】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