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陈建山

【机构】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盘鳌乡中心小学

【摘要】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是主流的教学思想,也因此更加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是在过去的教学中,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未能达到理想的要求。基于这样的背景,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展开研究,只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综合能力。本文主要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多方面论述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有效性;
【正文】引言:小学生的心理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对于外界的认知还不够清晰,并且个人的自制能力还比较弱,在这个阶段如果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则很容易让学生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对于个人成长与发展非常不利。因此,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心理进行引导,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培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我将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浅谈如何提升其有效性。
  1、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
  在过去的教学中,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不够重视,因此教学效果非常有限,那么要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所以,教师不应该将小学品德与社会当作一门理论学科来进行教学,而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其中思考和感悟。比如在进行“四有新人”的教学时,这样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四有新人所具有的品质。于是,教师不应该过分地注重对这些概念知识的讲解,而要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来思考具有怎样的品质才能真正称得上四有新人。同时,在情境中教师要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作为小学生,要投入怎样的实践行动来争做四有新人呢?”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将来这样的内容与个人思维联系起来,更好地要求自己不断提升个人的思想品质。通过这样的方式,树立了科学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从理论知识当中进行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感受,加强理解与运用。
  2、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要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支撑,帮助教师获取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就以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的教学为例,这样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学习雷锋精神的本质与内涵,从而投入实践活动来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因此,教师不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准备好基础的学习资料,主要是有关雷锋的经典事迹与现代社会有关的重点案例,引导学生以自由讨论的方式,从各个角度提出观点,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所理解的雷锋精神是怎样的。同时从现代社会的发展出发,来谈一谈现代社会的雷锋精神又具有怎样的内涵。这样一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并不是机械地学习理论知识,能够与实际社会进行有机结合。在最后叫需要画龙点睛地引导学生讨论:“作为小学生,在生活中要以怎样的实践活动来发扬雷锋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通过这样的方式,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能够提升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效性,也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注重时事热点的引入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十分重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的有机结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时事热点的引入,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中华传统美德的教学为例,在这一章节往往会引导学生学习我国的传统美德,会涉及到尊老敬老等知识点,这样老生常谈的话题,如果过分地注重理论教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或演讲。比如每年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都会有最美孝子的评选,往往是有些艰苦奋斗的孩子承担起家庭的重任。于是,教师可以引入这些素材,引导学生上讲台来进行自由的演讲,谈一谈从中学到了什么,或者在今后又要践行怎样的实际行动,从而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引入时事热点素材,让社会实际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加深学生的感悟,提升了教学效果。
  4、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
  品德与社会教学与其他理论学科不同,不仅仅有知识教学,还能有其他更丰富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拓宽学习途径。比如在进行中国革命先驱的革命史的教学为例,这样的知识对于学习能力尚且不够的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于是,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用表演的方式,将革命历程中灿烂的历史事件表演出来。在排练的过程中,学生对剧本的琢磨则是对这历史事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从中感受中国革命先驱的精神品质。而在表演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将这些事件还原出来,从中学习宝贵的精神品质,也锻炼了学生的表演与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组织了丰富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拓宽了学习平台,帮助学生获取丰富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创造实践的学习机会
  教学往往离不开实践,尤其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来说,要求学生学习完知识之后,更需要在实践中践行,加深理解、获得启发。还是以雷锋精神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安排好实践活动的时间,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来,用实践行动发扬雷锋精神。在公益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学生奉献自己的力量,为需要的人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学生从中可以收获到更强烈的满足感,也学习到了无私奉献的公益精神,这便是现代雷锋精神的直接体现。同时,在实践活动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再一次深入思考,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获得启发,理解雷锋精神对于和谐社会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创造了实践的学习机会,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真正地做到所学活用。
  结语:总而言之,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综合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并且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是推动教学事业进步的有效措施,更好地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和健康生活。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展开研究,探索科学的教学策略,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佟和平.试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策略[J].才智,2016,(09):78.
  [2]廖长安.借助多媒体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的实效性[J].亚太教育,2015,(18):11-12.
  • 【发布时间】2017/11/1 10:03:31
  • 【点击频次】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