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优化数学教学过程 建构高效数学课堂

 

【作者】 杨正芝 吴 莉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直属小学

【摘要】 为贯彻落实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修订版数学课标”),优化数学教学过程,建构数学高效课堂,整体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育学生终身受用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优化过程;高效课堂;实践研究;
【正文】近年来,笔者以“修订版数学课标”新理念为指导,以本班学生为研究实验对象,积极参与本校、市教学研究室组织开展的《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研究》总课题活动,取得了数学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现将我的主要做法和成果(经验)简要总结如下,仅供同行参考。
  一、准确定位研究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指向,研究目标的准确定位是保证研究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
  而研究目标的定位必须紧跟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其直接的表现是符合“修订版数学课标”的新理念、新目标、新要求。鉴于此,我把这几年的研究目标具体定位在以下几方面,做到了“目标准、方向明”。
  (一)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修订版数学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既是我的研究追求,更是我平时的教学追求。
  (二)优化教学过程,变革教学模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早就指出:要“改善传统教学方法模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修订版数学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要求:“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教学应当以学生的认知发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因此,我在整个改革实践中,注重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同时又养成学会学习的品质,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我还注重归还学生课后时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给学生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
  二、改革创新策略方法
  为实现上述研究目标,我在研究(教学)过程中,勇于探索创新策略方法,以期达到研究目标。
  (一)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数学,既着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努力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已成为当前国际数学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基本共识。每个在校的儿童,他们都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这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与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可以广泛地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数据、可能性、关系等丰富的数学知识。因此,我在研究(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一方面注重与日常生活、现实空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即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兴趣等。这样,就使学生对数学不感到无用、抽象,而是实实在在、非常实用的
  (二)展现知识产生与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多样化、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为实现研究目标,我在教学尝试中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叙述方式学习,即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这样的学习数学过程模型,然后运用这些数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问题。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思考的乐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获得了对数学较为全面的理解,初步奠定起数学核心素养。
  (三)关注学生学习态度与情感体验,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个性化、创新性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实验研究和平时教学过程中,我在知识与技能、教学思考、解决问题领域的基础上,设立了学习态度与情感体验领域。我在研究实践中体会到,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是与数学学习紧密联系的教育目标,它不是数学知识教学的“副产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并不是在学到一些具体的概念、法则、公式以后就能自然形成的,而是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它的实现需要日积月累,一旦形成,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自终都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力求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取得明显研究成果
  在近五年的“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建构高效数学课堂”的研究实践中,取得以下初步成果。
  (一)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高涨
  在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数学学习活动,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对学生回答得错不急于评价而是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等多种策略方法;还注重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教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这样,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了数学课、喜欢上了数学教师,并进而喜欢上了学数学。
  (二)学生良好习惯初步养成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我在教学中不急于求成,不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是采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方式。我在实践中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三)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时,我鼓励学生在具体要求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我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我还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设立“问题银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逐步培养起学生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 【发布时间】2017/12/5 9:05:47
  • 【点击频次】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