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 王慧明

【机构】 新疆塔城地区教育局

【摘要】 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民族难以屹以世界之林。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和“心理自由”的情感,为其创造性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最大的弊端是教师讲授多,学生思维少;机械记忆多,智能开发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等。

【关键词】 创新;积极;观察;勇气;
【正文】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民族难以屹立世界之林。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主题,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过程,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展现,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结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活力。
  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和“心理自由”的情感,为其创造性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探索未知的欲望,诱发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真诚地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情感交流的气氛。当学生取得成绩时,及时给予表扬,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强烈欲望和激情。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课堂上开展小竞赛、小操作、小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讨论、交流、整理、概括等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形成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第三,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增强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勇气和毅力。让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启迪学生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形成创新的氛围。
  二、发展个性品质,培养创新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积极思考探索的心理环境,真正做到思学生所疑,想学生所想,以娴熟的教育技巧灵活自如地带领学生畅游在数学天地里。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爱护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小组学习,组间辩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教学,使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为自觉地、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更新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最大的弊端是教师讲授多,学生思维少;机械记忆多,智能开发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等。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就要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挑战,彻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通过激趣、启思、猜想、设疑、解惑和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大胆改革课堂教学组织模式,采用讨论式、座谈式、游戏式、质疑问难式等多种形式。这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可以使每个学生真正置身其中,在与教师、同学的交往中做到经验共享,学会合作和发现自我。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广大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正确的启发、引导、不断探索,把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之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陆丽萍:《新课程教学法》,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清容、吕世虎:《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发布时间】2017/12/5 10:35:51
  • 【点击频次】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