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之我见

 

【作者】 韩文飞

【机构】 黑龙江省依安县新屯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我国教育为适应社会建设需要的重大改革举措,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又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激发认知和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积极、执着的去探索。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培养强烈的创造欲望呢?首要的问题是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千方百计把认识的对象和任务,从学生的间接需要变成直接需要;把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原理,展现在生动活泼的事实和现象中;也可把他们带到大自然或社会生活中去,引导他们观察,自然的,社会的种种现象,发现认识对象与别的事物的差别,找出他的特征及其运动和变化的状态,从中受到启发,产生好奇心。有了这种好奇心,学生才能带着愉快的、高涨的情绪,克服一切困难,去分析、比较、实验,掌握认识对象的发展规律,展现智慧和才干。
  其次,为了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努力发现、研究和探索,使之成为自己的兴趣中心。教师有了这样的兴趣,才能从挖掘教材内容上,从组织教学的形式上,从选择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入入胜的境地,从而更为有效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敞开了大门。
  二、开拓知识领域
  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有了兴趣不等于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往往靠有关事物的启示,触发联想,从而实现记忆上的飞跃。那么,开拓学生知识领域,使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就便于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达到认识上新的飞跃。
  开拓学生知识领域,首先必须使之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学中讲要精、学要巧、练要透,用要活,减轻学生那些不必要的负担,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学好课内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技能,留出更多的时间到课外去摄取知识,到知识的海洋中寻宝。
  三、鼓励探索求异
  广博的知识是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但知识并不等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知识转化为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求异思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思维形式。求异思维指的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甚至相反的方向,去探索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任何发现都是建立在求异思维基础上的。
  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打破教学上的老框子,鼓励学生多发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特别是要鼓励学生对前人的一些现成理论和观点有一个大胆质疑的精神;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和规律有一个勇于发展的精神。即使某些发问是可笑的、错误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根源,不挫伤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其次,在教学中力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开拓思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思路去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求异思维的轨道上吸取必要的精神力量。
  四、克服意义障碍
  意义障碍,是指人们对以往知识的理解和习惯性的思维方法产生一种定势心理。它严重地妨碍着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开展,不克服这种心理,思维就不会活跃,创新的意识也就不容易产生,也就无法进入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境地。
  克服意义障碍,必须注意要经常向学生提供新要素、新刺激和新观点、激发学生独立地、有主见地去思考问题,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也就活跃了,意义障碍很自然地会被冲垮了。
  五、充实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丰富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学生在活动中,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生地发展。因此,课外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新颖,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以及教师的指导得当。让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观察课内教学所不曾悟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渗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教学所无法获取的东西。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做、多思、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新的意向,训练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才能。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各种措施并用,为祖国建设培养开拓型人才。
  • 【发布时间】2017/12/5 10:36:31
  • 【点击频次】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