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作者】 李 双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盐池河镇小学

【摘要】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事实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巧妙设计导语、创设多种情境、加强动手操作等多种教学途径激发和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的爱上数学。六七岁的孩子刚踏入学校,对于学校的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出去看看大山外面的世界,他们对一切都那么的有兴趣。在学习上,孩子总是期待老师在每一节课上都可以带来新鲜东西,他们极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由于这些,老师要在每一节课上下功夫,让学生喜欢数学。那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将从以下几点来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 数学;农村小学生;兴趣;培养;激发;情境;
【正文】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由此可见兴趣对孩子们学习的重要性。我们的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当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时,就会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愿学、爱学、乐学,而且学得活、学得好,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所以教学中的情景教学能够使学生被一种愉快和谐的特殊气氛所陶冶、激励,在学习生活中他们感受到了轻松愉悦的氛围,从而激发他们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正因为这样,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想方设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综上所述要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种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的方法:
  一、巧妙设计导语,引起数学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开头,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课,不仅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造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例如,我在上《循环小数》这节课时,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始。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一听说老师上课讲故事,立刻调动了全部的注意力来参与。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7个小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7个小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的内容是......”我在说到第二遍时孩子们都笑着跟着一起讲,情绪非常高涨。我借此引出了循环的定义,而学生们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并对新的知识产生兴趣,真切的感受课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孩子们带着高涨的情绪,进入了对新知识的学习。
  二、创设多种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并能自发的对学习产生兴趣,对问题充满了好奇,自己动手动脑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学实践表明,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而良好的学习状态又能提高学习质量,获得素质的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创设合理的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创设不同的情境:
  1、创设竞争情境,将学生的学习劲头挑至最高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欲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我校响应市教育局推进的“一管四学五法”课改模式,每个班级都有评分表。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程度给予小组适当的分数形成一定的竞争学习氛围,同时每天、每周、每月评出优胜组和优秀组员,教师在表扬这些小组。这些评分活动总让学生你追我赶的给自己小组加分。这种欲罢不能的势头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地积蓄着学生的兴趣,鼓舞着他们期待着下一课的到来。
  2、创设游戏情境,寓教于乐
  根据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将游戏与学习有机结合。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特点,一味平铺直叙的去讲,必然使他们觉得课堂乏善可陈,是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实践证明: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学而不厌,乐而不疲。
  3、创设生活情境,联系实际生活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产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亲近感。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发展数学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让他们有充分的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说一说的机会,以丰富深化感知。教学中运用课件来反应出问题是比较直观的,通过课件的动画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问题的探索。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向上的情感,可以转化为学习动机,用这样的动机去推动学习,必然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抓好对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科学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使他们具备了今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基本品质。 
  参考文献:
  [1]《数学新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数学教师》 上海出版社
  • 【发布时间】2017/12/5 14:13:53
  • 【点击频次】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