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几点体会

 

【作者】 周洪旭

【机构】 贵州省独山县第一中学

【摘要】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有关报道,我国留守儿童占儿童的30%。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所以越来越多的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年迈的父母身边,或托付给亲戚或雇佣“保姆”来照管孩子,这些人便成了“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众所周知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而留守儿童由于第一监护人出现缺位,而孩子对家长依赖性都较强和较易接受家长的教育。

【关键词】 心理健康;留守儿童;真爱;
【正文】那么,如何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呢?我认为是给孩子足够的爱,来解决这些孩子的家庭缺失。
  一、平等对待
  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一提到留守儿童就敏感得地想到是问题学生,这是错误的。其实,留守儿童他也有他的优点,比如独立性比较强,又勇敢。在我们的身边,留守儿童也有成绩突出的,也有中等的,当然也有差的,所以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学生。我们不应该待着有色眼镜看这些孩子,或过度的关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二、私真爱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要付出无私真爱,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我们就要像亲娘一样对待孩子,大家都知道亲娘对子女的爱,是不讲代价,不计得失,不图回报,含亲茹苦,只求孩子成才,将来过得比自己更好,我们这样做不是为了贪图将来他们对我们的报答,因为这些无私的付出会密切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种慈母般的爱,将是推动孩子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比如有些监护人对待孩子时,对孩子生活照顾非常好,每天一包牛奶,水果不断,生活上象自己的孩子一样。可是逢人便说:“我对他们如何如何好,吃几多也是这样,一点不听话”,不知道在证明自己的功劳,还是在教育孩子。孩子听起来就不是滋味,对于较为敏感的孩子来说,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给孩子造成心灵创伤,所以我们要待就要像亲娘一样待孩子,不计回报,对孩子的家长有什么不满的,只能悄悄地跟家长说,在孩子面前,不要说抱怨的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有些孩子只记住伤害他的话,这样会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甚至影响到他的一辈子。我认识一个人,高中毕业,有一次,喝了点酒,就把放在心中十年的一句不愉快的话说出来——在城里读高中时,有一次家长会,就把他崇拜在县城工作的叔叔来开家长会,叔叔随口说了一声“农村孩子开什么家长会”,这一句话让这孩子整整哭了一晚上,他发誓这一辈要找很多的钱,不想读书了。所以本来成绩很好,从那以后,成绩直线下降,补习了三年,还是考不上大学。当然,这一句话,对别的孩子,可能起着鼓励的作用,好好读书,不要让别人看不起,所以我们一句话会影响孩子的一身。当孩子的父母没有按时寄生活费,不要在孩子的面前唠叨,直接打电话给孩子的父母就行了,不要把孩子当出气筒,传话筒。
  三、关爱孩子的精神成长
  把孩子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孩子的生理心理活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孩子沟通交流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心理健康问题已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是不容易发觉的问题。所以如果我们监护的孩子只有几岁,我们就应该也要像孩子的亲娘一样,抽空时间抱一抱孩子,哪怕是几分钟,让孩子享受一下“母爱”,这样孩子会觉得你就像他的母亲,你是真正爱他的,他身边没有缺少爱,这样孩子的心理健康不会受影响。当孩子的母亲回来了,可能孩子会暂时疏远你,和他的母亲很亲热,不要抱怨孩子,你应该为他高兴,没有忘记自己的父母,这样孩子觉得你很伟大,会更加尊重你,以后会更加相信你的话。假如孩子已经上学了,长大了,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应该怎么办呢?不要用命令的。比如洗碗,开始时应该和他一起洗,教会以后,让他自己洗,如果客人来访,碗太多,就不要让他洗了,让他差与收拾都可以,让孩子感觉你是关心他的,你是心疼他的,要他做事情是培养他的劳动能力,为将来打好让基础,使孩子心理健康成长。不要总是抱怨孩子懒惰,这样应该做,那样应该做,一天就唠叨。我们中国有一个陋习,城里来的孩子应该当少爷、小姐;乡下来的孩子应该应该当“奴隶”。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利,应该平等对待。
  总之,在留守儿童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总要想点办法,让他们享受到家庭的教育、家庭的温暖,得到爱的补偿。
  • 【发布时间】2018/1/3 16:24:54
  • 【点击频次】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