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感受政治的生活美、情感美
【关键词】 自主参与;贴进生活;情感教育;以美启智;以美促教;
【正文】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旋律,但传统教学中的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依然风行,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笔者经过不断探索,总结了一些经验,权当抛砖引玉。
首先,课堂教学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话道出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我国古人也曾说:授人之鱼,顿餐之食;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所以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会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教与学有机结合,从教与学双边来设计教学。现代教学观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放手让学生参与的过程中,也就是让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去揭示、感受、经历鲜活的知识,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活生生的有意识的人,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我们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我在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哲学原理抽象性较强,即使利用具体的、形象生动的事例加以说明,学生仍是似懂非懂,半懂不懂,更谈不上如何分析、运用的难题,我进行了这样的探索。
第一步: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最需要了解、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每人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几个最感兴趣并且迫切想了解、解决的问题。
第二步:教师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归纳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同时能和教材相联系的问题。
第三步: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准备好网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使网上查阅时具有针对性。
一切准备妥当,把学生带进微机教室,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互联网上浏览,查阅信息,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点拨,帮助学生查阅资料。
由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自己所需要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思维处于高度兴奋之中。正因为思维的高度活跃,所表现出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是令人惊奇的。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哲学原理,在这里竟然脱口而出,比如: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的观点等等,并且能自觉地利用网上所提供的资料联系教材内容加以分析,对原理的理解,运用发挥到了极点,更有甚者,在查阅过程中能自然得出“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具体体现”、“各地方根据中央的政策,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区的政策,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表现”、“党的十八大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观点,通过自主学习,思维得到升华,创造力得到了提高。可见,利用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实行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是提高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质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材的超越,做到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古人云:“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都说明了“疑”是获得真知、增长才干的起点。一切创造性思维始于“疑”,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诱导、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与爱好质疑,要让学生养成质疑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学有所长,学有所得。
其次,课堂教学应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时代。
新课程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作背景,与社会、学生的实际有着广泛的联系,书名均冠之以“生活”二字。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注意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过去的课堂所传授的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并不紧密,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课堂成了与生活割裂的空间,知识成了从生活中剥离的纯粹的知识,课堂中的人也成了被剥夺权利和自由的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正努力地还课堂以生活的本来面目,时时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如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解答,“在日常的生活消费中,我们应如何树立与国情与家庭及本人相适应的消费观”?又如,在讲“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时,让学生首先调查一下,在自己周围有没有生活极端贫困学生的存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难处?怎样才能解决这些困难?你能为他们出谋划策吗?从而深刻理解政府“实施教育公平,实行贫困生助学金制度”的正确政策,深刻领会政府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生活是现实的、具体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在丰富、在发展,教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课堂变成了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使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应用,在应用中促进了知识的升华。
最后,课堂教学应渗透情感教育,以美启智,以美促教。
我们要积极倡导和实践“情感化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师生之间彼此交流情感,彼此感染,使课堂充满着和谐与温馨,师生之间充满激情,促进师生情感交融。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春风化雨,关爱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仪表端庄,神态自然,平易近人,举止亲和。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大与学生的接近度,缩短与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的距离,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像花草树木趋向阳光一样趋向老师”,让学生产生“我喜欢你,你很棒,你能行”的感觉。???
第二,用情感感染学生。我们要把课堂看作情感交流的场所,用自己良好的情感激发学生说真话,培养学生强烈的爱憎、好恶之情,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唤起学生探索真理、积极向上的欲望。这样学生爱之所爱,恨之所恨,智慧与美的种子会慢慢植入心里。如在讲“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的义务”时,对极少数藏独分子公然鼓吹藏独,并制造社会动乱的丑恶行径加以痛斥;对新疆民族分裂分子制造民族分裂,屠杀无辜同胞的行径表示极大的愤慨;在讲“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时,对泰州“最美教师”杨向明同志大公无私、大爱无痕的崇高精神高度赞扬;对社会上还存在的“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等现象表示深深的忧虑……在课堂中,教师的情感时而严肃,时而激扬,时而愤慨,时而低沉……通过情景交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辨了真善美与假恶丑,同时又要启发学生学会发现美、挖掘美、弘扬美、创造美。师生的情感由此发生了撞击与共鸣,生命活动得以充分展示,真正做到了共识、共享、共进。师生在课堂上享受到了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情感生活,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以美启智,以美促教。
总之,只有解放自己的思想,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能冲破传统的桎梏,让素质教育不断成长壮大,因此,我们政治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让政治还原为生活,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味政治的生活美、情感美。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学生固有的兴趣,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感,让政治课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崭新课堂。
首先,课堂教学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话道出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我国古人也曾说:授人之鱼,顿餐之食;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所以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会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教与学有机结合,从教与学双边来设计教学。现代教学观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放手让学生参与的过程中,也就是让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去揭示、感受、经历鲜活的知识,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活生生的有意识的人,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我们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我在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哲学原理抽象性较强,即使利用具体的、形象生动的事例加以说明,学生仍是似懂非懂,半懂不懂,更谈不上如何分析、运用的难题,我进行了这样的探索。
第一步: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最需要了解、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每人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几个最感兴趣并且迫切想了解、解决的问题。
第二步:教师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归纳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同时能和教材相联系的问题。
第三步: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准备好网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使网上查阅时具有针对性。
一切准备妥当,把学生带进微机教室,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互联网上浏览,查阅信息,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点拨,帮助学生查阅资料。
由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自己所需要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思维处于高度兴奋之中。正因为思维的高度活跃,所表现出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是令人惊奇的。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哲学原理,在这里竟然脱口而出,比如: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的观点等等,并且能自觉地利用网上所提供的资料联系教材内容加以分析,对原理的理解,运用发挥到了极点,更有甚者,在查阅过程中能自然得出“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具体体现”、“各地方根据中央的政策,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区的政策,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表现”、“党的十八大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观点,通过自主学习,思维得到升华,创造力得到了提高。可见,利用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实行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是提高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质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材的超越,做到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古人云:“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都说明了“疑”是获得真知、增长才干的起点。一切创造性思维始于“疑”,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诱导、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与爱好质疑,要让学生养成质疑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学有所长,学有所得。
其次,课堂教学应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时代。
新课程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作背景,与社会、学生的实际有着广泛的联系,书名均冠之以“生活”二字。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注意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过去的课堂所传授的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并不紧密,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课堂成了与生活割裂的空间,知识成了从生活中剥离的纯粹的知识,课堂中的人也成了被剥夺权利和自由的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正努力地还课堂以生活的本来面目,时时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如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解答,“在日常的生活消费中,我们应如何树立与国情与家庭及本人相适应的消费观”?又如,在讲“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时,让学生首先调查一下,在自己周围有没有生活极端贫困学生的存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难处?怎样才能解决这些困难?你能为他们出谋划策吗?从而深刻理解政府“实施教育公平,实行贫困生助学金制度”的正确政策,深刻领会政府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生活是现实的、具体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在丰富、在发展,教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课堂变成了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使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应用,在应用中促进了知识的升华。
最后,课堂教学应渗透情感教育,以美启智,以美促教。
我们要积极倡导和实践“情感化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师生之间彼此交流情感,彼此感染,使课堂充满着和谐与温馨,师生之间充满激情,促进师生情感交融。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春风化雨,关爱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仪表端庄,神态自然,平易近人,举止亲和。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大与学生的接近度,缩短与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的距离,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像花草树木趋向阳光一样趋向老师”,让学生产生“我喜欢你,你很棒,你能行”的感觉。???
第二,用情感感染学生。我们要把课堂看作情感交流的场所,用自己良好的情感激发学生说真话,培养学生强烈的爱憎、好恶之情,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唤起学生探索真理、积极向上的欲望。这样学生爱之所爱,恨之所恨,智慧与美的种子会慢慢植入心里。如在讲“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的义务”时,对极少数藏独分子公然鼓吹藏独,并制造社会动乱的丑恶行径加以痛斥;对新疆民族分裂分子制造民族分裂,屠杀无辜同胞的行径表示极大的愤慨;在讲“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时,对泰州“最美教师”杨向明同志大公无私、大爱无痕的崇高精神高度赞扬;对社会上还存在的“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等现象表示深深的忧虑……在课堂中,教师的情感时而严肃,时而激扬,时而愤慨,时而低沉……通过情景交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辨了真善美与假恶丑,同时又要启发学生学会发现美、挖掘美、弘扬美、创造美。师生的情感由此发生了撞击与共鸣,生命活动得以充分展示,真正做到了共识、共享、共进。师生在课堂上享受到了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情感生活,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以美启智,以美促教。
总之,只有解放自己的思想,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能冲破传统的桎梏,让素质教育不断成长壮大,因此,我们政治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让政治还原为生活,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味政治的生活美、情感美。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学生固有的兴趣,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感,让政治课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崭新课堂。
- 【发布时间】2018/3/12 9:30:20
- 【点击频次】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