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让语文课堂闪烁人文光芒

 

【作者】 何梅芳

【机构】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白沙镇中心小学

【摘要】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人文性”既包括人的文化性,又包括文化的人性,它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体现人文性,就得变“教师强加体验”为“学生亲历体验”。

【关键词】 人文性;人格;情感;意志;心理品质;
【正文】《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包含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知识、人文态度和文化精神,它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培养人文素养和弘扬人文精神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让语文课堂闪烁人文光芒?
  一、尊重学生情感,点燃课堂人文火花
  过去我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工具性,总觉得学生如果听说读写的能力没上去,那就是我这个语文老师的失职。因此,我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提高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而很少去注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如课堂上,我让学生读书时,常常是少数学生还没读完,我就拍手叫停。学生们就得放下书本,就是有个别学生读兴正浓,想坚持把书读完,也在周围学生“善意”的提醒下闭嘴了。2005年,我有幸参加了合浦县教师新课改教课竞赛活动,参赛的教师都是各校的佼佼者,他们沉稳的心理素质,漂亮的粉笔字,流利标准的普通话,灵活的课堂技巧,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无不让人佩服不已。尤其是参赛课堂时闪烁的人文光芒,更让我这个平日疏于学习的“老教工”羞愧难当。在他们的课堂上,老师连一个很小的细节都不放过,哪怕有一个学生没读完,这些老师也会耐心地等待他读完,甚至把话筒对着他,把他的朗读声扩出来予以鼓励。这才是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真正凸显了教师的人文关怀。
  培训回来得学以致用,一个月后,我执教《游子吟》这首诗,那情景历历在目。上课开始,我像往常一样谈话导入学习课文。“我们是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今天我们来学《游子吟》看看这位母亲的爱,究竟是什么?”我话音刚落,全班学生几乎都显现出一种既严肃又认真的表情。但其中有一位学生,他好像不太在乎,好像在他心中,“母亲”并不慈祥,没有慈爱。我赶紧走下去,低下头对他说:“你怎么啦?妈妈不在家吗?妈妈不关心你吗?”我一边摸着他的头一边说。听了我的话他的脸色变得温和了,目光中也透露出一种渴望求解之欲望。接下来,他安心多了。在一遍遍的朗读声中,在一次次想象“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画面中,他似乎也体会到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情感,因为我看到了他热泪盈眶,读书也更投入了……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处处细心发现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让他们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参与学习,在老师的关心与支持下慢慢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正确的价值观。
  二、关注学生思维,闪烁课堂人文光芒
  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过程中随机产生的人文教育、人文关怀、人文情感,才能让课堂闪烁人文的光芒。如《狐狸和乌鸦》是一篇传统教材,在学完课文之后,有的孩子发问:乌鸦为什么不吃掉肉,而将肉叼在嘴里呢?我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结果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想象极为丰富:“他想,这么一块鲜美的肉留着自己慢慢品尝。”“他想把这块肉带回家给自己的孩子吃。”“他舍不得吃,要带回家跟孩子一起品尝。此时他正在找孩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能说出以上的答案,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及时把握生成的机会。没想到一个孩子语出惊人:“这是一只小乌鸦,他准备把肉叼回家给生病的妈妈吃。”对他的回答,我给予高度的评价。受他的启发,有的孩子认为:“这只小乌鸦准备把这肉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语文课中有很多类似的问题,都可以抓住一点让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都在课堂上有畅所欲言的机会,让他们都得到尊重,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民主,才是真正的和谐,才是真正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啊!
  三、创设活动情境,释放课堂人文光芒
  要释放课堂人文光芒,情境的创设至关重要。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建一个别样的课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最大限度地内化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在《负荆请罪》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引领学生积极地走进文本中,去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教师让学生先通读文本,将文本改编成一个小话剧,而后进行演绎;学生不用拘泥于课本,自己选择台词,只要能凸显文章的内容即可。学生被这样的活动吸引了,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很快,一个个小剧本就出来了。廉颇和蔺相如的角色被学生演绎得非常到位,尤其是那些语言和动作,着实让人佩服他们的无尽潜能。在这样的活动情境中,学生明白了文章的思想内涵,懂得了什么是宽容,什么是勇于担当。像这样在具体的教学中体现了人文性,变“教师强加体验”为“学生亲历体验”,变“讲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变“课堂权威”为“课堂民主”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总而言之,学生作为具有文化个性的人,只有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中受到了人文关怀,受到了真善美的熏陶,他们的体验和个性心理特征才受到了尊重,才能实现“乐中学,学中乐”的高效课堂。让我们高举现代人文的旗帜,让语文课堂都闪烁人文的光芒吧!
  参考文献:
  [1]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2]2017年《广西教育》杂志报刊
  [3]2017年第33期《小学教学参考》
  • 【发布时间】2018/3/12 9:57:46
  • 【点击频次】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