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课堂结构重建

 

【作者】 张小娟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行知小学

【摘要】 在现代教学中,情境教学广泛应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之中。情境是教学新方法所追寻的目标之一,然而当前小学教育的数学课堂对情境教学的应用通常效率较低。小学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故不能将其他学科应用的情境教学移用至该教学课堂中。基于小学数学在学科中为基础性地位,要以课堂教学为出发点,对情境教学相关课堂结构进行重建,以此提升小学数学学科应用情境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教学方法;
【正文】数学问题和数学情境关系密切。通过对数学情境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把数学问题和数学环境融合起来,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数学情境中去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去处理情境问题,这就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针对小学生来说,课堂中的数学教学在思维逻辑方面比较复杂、内容比较繁琐,不利于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果把抽象的数学思想融入到实际的情境中去,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因此,融合教学情境的数学教育和《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相吻合,可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引发学生思考,这在加强学生数学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效用。
  1.创设小学数学情境课堂的意义
  1.1能够比较直观地告诉学生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数学的抽象思维比较强,但是现在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在抽象思维方面还比较差,对于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无法理解。所以,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融合实际的数学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1.2能够将抽象的数字形象化,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现在的老师,对于心理学都有一定的涉及,现在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完善,理解能力也不强,其中数学自身又具有很强的逻辑性。那么怎样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是现在数学老师急需要处理的实际问题之一。学生是实际生活的活动者,在他们实际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需要运用到数学知识来进行处理,这时老师可以利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实际生活情境来指导学生,让学生对数学更加的熟悉,从而更好的理解数学中的抽象思维。
  1.3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人员在教学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比较注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不利于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实际的生活情境来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和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尝试角色的扮演,老师合理安排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去完成,从而有效的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更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加强。
  2.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现状
  2.1教师教学应用不当
  学习新知识在课堂中是其主要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旧的知识、引出新的概念。现阶段多数教师在情景教学理解上存在错误认识,认为将知识点融入情景教学中,然后激发学生兴趣即可。其实不然,若是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在知识点讲解环节中,就会还原到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这样一来,没有将情景教学发挥真正的作用,并且影响了教学质量,出现传统教学中时常出现的问题,教师精心备课教学,而学生却未必领情。因此,教师需要重新审视情景教育的真正意义,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这样才能在课堂中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起到帮助性作用。
  2.2学生没有较高的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利用游戏的形式,以达到情景教学目的。因为,学生对于游戏有着特殊的向往和兴趣,并且借助游戏教学也能够更好地让学生融入教学中。但是,借助这种方法需要教师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否则会脱离教学,进而失去教学意义,并且教师需要设计一定的游戏活动,游戏活动中还要能够反映一定的教育意义和知识点,因此,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目前,教师在情景教学中不但没有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同时使课堂变成了学生游戏场所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使得教学效率没有显著的变化,并且在该过程中,只是少数学生参与到游戏中,其他学生只是观看,教学气氛设计上存在不足。
  3.小学数学的情境教学实施
  3.1问题式情景教学
  教师在教学前,需要将知识点融入情景中,烘托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教师根据知识点借助问题式教学方法,对学生提出问题,但要尽量接近生活化,确保学生产生共鸣,为教学互动埋下伏笔,并且让学生能够通过问题的思考,主动投入教学中,在课堂上主动的思考、提问、推理等,这样一来使得学生在一种自主的状态下学习,并且没有沉闷的教学环境,教学氛围较为轻松,让学生能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进而达到情景教学的真正目的。
  3.2兴趣型情境教学
  为了更好的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需要在数学教学中适当的构建情境教学。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解“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可以导入这样的故事:小熊过生日,请了大象、小猫、小兔和小羊四个好朋友,小熊想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个人得到蛋糕的四分之一,大象心里想:我体积这么大,应该要吃的多一点,所以我应该得到五分之一。所以在小熊分蛋糕的时候,提出了吃蛋糕的五分之一,小熊答应了。结果,大象拿到的蛋糕比其他人都少,伤心极了。故事说完,要适当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大象的蛋糕分的少吗?”学习了这节课的内容,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故事导入,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增加学习的积极性,以便学生更好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4.总结
  知识需要融入情境,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才能彰显出活力和美感。数学学科本身具有的逻辑性与严谨性,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晦涩难懂”的消极感受,影响数学学习效果。有效的情境创设,则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创设轻松愉快有意义的充满“数学”味道的情境,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美”,达到“喜欢学数学”的境界。
  参考文献:
  [1]许晓娜.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情境教学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祝玉兰.中、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
  [3]陈锦治.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与导入一一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分析[J].现代交际,2016(01)
  • 【发布时间】2018/3/12 10:00:35
  • 【点击频次】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