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多向式思维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思维能力的金钥匙
【关键词】 多向式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正文】传统作文模式总是从教师的教学设计出发,而作为主体的学生则被作为客观设计着、改造着。那些沉淀在个体信息库里大量生动的原始材料,被冷漠地封闭着,那些在学生思维世界里闪烁着光芒的火花,长期受到压抑。如果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构思,则有利于创新。
一、逆向思维,创出新意
汪伦为了村子出名,便请李白到村子来为村子赋诗一首。李白和汪伦是好朋友,李白就应邀来了。李白在村子里转了两天,就是吟不出诗来,汪伦的村子什么都很普通,普通得李白一点诗兴也激不起来。第三天李白正要乘舟辞别,忽闻背后传来歌声,转头一看,只见汪伦领着村人抬着酒来送别,顿时,李白诗兴大发:“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被汪伦出其不意的深情感动,顿时诗兴大发。是汪伦的逆向思维助李白留下了千古名诗。。
去年,我布置了一道题为《母亲》的作文题,大多数学生都是写母亲身上的“闪光点”(顺向思维):热爱家庭、勤勤恳恳、尊老爱幼;而有几位学生却采用逆向思维的写法,其中有一位学生写在母亲身上的“污点”,写母亲头脑活络,为了赚钱,卖药材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坑害病人,从中获得高利。这篇作文令人深思,催人觉醒,这一“反其意而用之”的逆反思维方法,往往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于传统的教育,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作文常依赖范文等“作文宝典”作拐杖,根据范文割割补补,步人后尘,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毫无新意。因此,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采取逆向思维,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愿学生能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个个笔下无的文章。
比如,指导学生写《爱》的话题作文时,我就启发学生: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爱,有爱才有温暖,才有幸福的生活,才有美好的未来……,有的学生说,我多么希望得到爱,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爱——无论是父母的,还是教师的,或者是人与人的;也有学生说,我得到了爱,因为生活中已经有人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它带来了信心、力量和勇气。然而,最令人赞美的是,我的一位学生用了逆向思维:我不需要父母或教师过分的爱,因为过分的爱会使我趾高气扬、忘乎所以,过分的爱会使同学朋友妒忌我,希望父母不溺爱,教师能把爱洒向全体学生。这样的立意避免了单一与狭窄,显得新颖、独特,技高一筹。
其实,这种逆向思维写作的手法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出乎意料,以意料之外的惊人手法,达到深刻表现的目的。
从选材来看,逆向思维就是一个新路子。例如:我班学生在写命题作文《我的一家》时,一部分学生写家庭的和睦幸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等。而有的学生却反向写了家庭的父母之间,婆媳之间的“摩擦”,希望自己的家庭和谐起来,后者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二、侧向思维,另辟蹊径
据记载,宋徽宗时的一次科举考试,主考官出了一个画题《深山藏古寺》,有的考生在山腰间画座古寺,有的把古寺画在丛林深处。寺呢?有的画得完整,有的画出寺的一角或寺的一段残墙断壁……主考官连看几幅均不满意。正当主考官失望之余,却有一幅画深深吸引了他:在崇山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正一瓢一瓢地舀着水倒进桶里。仅这么一个挑水的老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表现得含蓄深邃淋离尽致。这种曲径通出的侧向思维,选择了和尚挑水的新颖角度来表现主题。
不久前,我布置六年级的学生写一篇《家乡的变化》作文,相当多的学生都是写家乡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取代了昔日低矮的茅草棚、泥砖屋,鲜艳的服装替换了过去破旧邋遢的衣裳……学生思维呆板僵化,产生“套板反应”,都写家乡的山美、水美、人美,写家乡的土特产,写家乡的……。当然写这些东西未尝不可,但写多了,会给人腻味的感觉,毫无新意。惟有一位学生妙用侧向思维,摒弃从众心理,避开大道走小径,写家乡人民拆掉了昔日神圣不可侵犯神庙、祠堂,建起图书馆、科技馆,反映家乡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变化,体现了家乡人的精神面貌,体现了时代风貌,创意新奇,立意新颖。
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与逆向思维的区别在于,侧向思维是平行同向的,而逆向思维是逆向的。其特点是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对一个问题从侧面进行换角度思考,随机应变地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现有的论证和观点,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获得新的结果,产生新的创造。
著名美术家齐百石老人有句名言:“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道出了他作画出新的秘诀。画画如此,写作亦然。立意构思上妙用侧向思维法,可以使文章翻出新意,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
三、纵横驰骋,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形式和其它发散形式的综合,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不吊死在一棵树上,不局限于沿着一个方向或同一类扩散的思维,扩大思维量,提高思维变通性和流畅性,让他们“横看成岭侧成峰”。使学生的作文能散发出新颖独特的信息来。
我结合课文,引发多向联想思维的主要形式有:一是情节扩展式。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两句话:“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教学时,我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由邱少云的外表,推想邱少云的内心活动,把这两句话扩写成一段内容具体的话。二是文尾续写式。如,根据《穷人》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桑娜拉开帐子以后》;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子真的来到了天堂》;根据《凡卡》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了《凡卡梦见了爷爷》。三是多向改写式。根据课文内容,有的可以改变人称;有的可以改变叙述的顺序;还有的可以改变体裁。四是图文转换式。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配有插图,教学时,我启发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与课文不同的文章。五是相关迁移式。这种形式或是抓住课文的原型特征,调动已储备的表象,把思维的触角由甲迁移到相关或相似的乙上来。例如:学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让学生写《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学了《凡卡》,让学生写《我和凡卡比童年》。
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21世纪的通行证,我们在创新作文教学时,点燃学生多向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能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总之,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途径还有许多,只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多向创新思维的培养,定能让学生像“卫星”一样,在“火箭”的推动下,自由自在地翱翔于创作的宇宙中。
一、逆向思维,创出新意
汪伦为了村子出名,便请李白到村子来为村子赋诗一首。李白和汪伦是好朋友,李白就应邀来了。李白在村子里转了两天,就是吟不出诗来,汪伦的村子什么都很普通,普通得李白一点诗兴也激不起来。第三天李白正要乘舟辞别,忽闻背后传来歌声,转头一看,只见汪伦领着村人抬着酒来送别,顿时,李白诗兴大发:“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被汪伦出其不意的深情感动,顿时诗兴大发。是汪伦的逆向思维助李白留下了千古名诗。。
去年,我布置了一道题为《母亲》的作文题,大多数学生都是写母亲身上的“闪光点”(顺向思维):热爱家庭、勤勤恳恳、尊老爱幼;而有几位学生却采用逆向思维的写法,其中有一位学生写在母亲身上的“污点”,写母亲头脑活络,为了赚钱,卖药材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坑害病人,从中获得高利。这篇作文令人深思,催人觉醒,这一“反其意而用之”的逆反思维方法,往往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于传统的教育,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作文常依赖范文等“作文宝典”作拐杖,根据范文割割补补,步人后尘,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毫无新意。因此,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采取逆向思维,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愿学生能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个个笔下无的文章。
比如,指导学生写《爱》的话题作文时,我就启发学生: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爱,有爱才有温暖,才有幸福的生活,才有美好的未来……,有的学生说,我多么希望得到爱,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爱——无论是父母的,还是教师的,或者是人与人的;也有学生说,我得到了爱,因为生活中已经有人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它带来了信心、力量和勇气。然而,最令人赞美的是,我的一位学生用了逆向思维:我不需要父母或教师过分的爱,因为过分的爱会使我趾高气扬、忘乎所以,过分的爱会使同学朋友妒忌我,希望父母不溺爱,教师能把爱洒向全体学生。这样的立意避免了单一与狭窄,显得新颖、独特,技高一筹。
其实,这种逆向思维写作的手法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出乎意料,以意料之外的惊人手法,达到深刻表现的目的。
从选材来看,逆向思维就是一个新路子。例如:我班学生在写命题作文《我的一家》时,一部分学生写家庭的和睦幸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等。而有的学生却反向写了家庭的父母之间,婆媳之间的“摩擦”,希望自己的家庭和谐起来,后者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二、侧向思维,另辟蹊径
据记载,宋徽宗时的一次科举考试,主考官出了一个画题《深山藏古寺》,有的考生在山腰间画座古寺,有的把古寺画在丛林深处。寺呢?有的画得完整,有的画出寺的一角或寺的一段残墙断壁……主考官连看几幅均不满意。正当主考官失望之余,却有一幅画深深吸引了他:在崇山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正一瓢一瓢地舀着水倒进桶里。仅这么一个挑水的老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表现得含蓄深邃淋离尽致。这种曲径通出的侧向思维,选择了和尚挑水的新颖角度来表现主题。
不久前,我布置六年级的学生写一篇《家乡的变化》作文,相当多的学生都是写家乡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取代了昔日低矮的茅草棚、泥砖屋,鲜艳的服装替换了过去破旧邋遢的衣裳……学生思维呆板僵化,产生“套板反应”,都写家乡的山美、水美、人美,写家乡的土特产,写家乡的……。当然写这些东西未尝不可,但写多了,会给人腻味的感觉,毫无新意。惟有一位学生妙用侧向思维,摒弃从众心理,避开大道走小径,写家乡人民拆掉了昔日神圣不可侵犯神庙、祠堂,建起图书馆、科技馆,反映家乡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变化,体现了家乡人的精神面貌,体现了时代风貌,创意新奇,立意新颖。
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与逆向思维的区别在于,侧向思维是平行同向的,而逆向思维是逆向的。其特点是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对一个问题从侧面进行换角度思考,随机应变地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现有的论证和观点,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获得新的结果,产生新的创造。
著名美术家齐百石老人有句名言:“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道出了他作画出新的秘诀。画画如此,写作亦然。立意构思上妙用侧向思维法,可以使文章翻出新意,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
三、纵横驰骋,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形式和其它发散形式的综合,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不吊死在一棵树上,不局限于沿着一个方向或同一类扩散的思维,扩大思维量,提高思维变通性和流畅性,让他们“横看成岭侧成峰”。使学生的作文能散发出新颖独特的信息来。
我结合课文,引发多向联想思维的主要形式有:一是情节扩展式。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两句话:“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教学时,我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由邱少云的外表,推想邱少云的内心活动,把这两句话扩写成一段内容具体的话。二是文尾续写式。如,根据《穷人》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桑娜拉开帐子以后》;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子真的来到了天堂》;根据《凡卡》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了《凡卡梦见了爷爷》。三是多向改写式。根据课文内容,有的可以改变人称;有的可以改变叙述的顺序;还有的可以改变体裁。四是图文转换式。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配有插图,教学时,我启发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与课文不同的文章。五是相关迁移式。这种形式或是抓住课文的原型特征,调动已储备的表象,把思维的触角由甲迁移到相关或相似的乙上来。例如:学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让学生写《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学了《凡卡》,让学生写《我和凡卡比童年》。
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21世纪的通行证,我们在创新作文教学时,点燃学生多向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能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总之,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途径还有许多,只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多向创新思维的培养,定能让学生像“卫星”一样,在“火箭”的推动下,自由自在地翱翔于创作的宇宙中。
- 【发布时间】2018/3/12 10:01:49
- 【点击频次】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