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运用五步教学法开展地理教学的体会

 

【作者】 彭 杉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

【摘要】 我们赞同这样一句话:“每一节课,都应是学生的一个生命历程!”在这个历程里,作为教学的最高艺术,乃是通过激励、唤醒、启迪,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使学生得到知识、情感、意志、信心等素质的发展。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学的创造空间是不可估量的。在地理教学中,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张扬他们的个性,以切实有效的方法为他们显扬潜能创造机会,他们的生命之河一定会跃起灿烂而美丽的浪花。

【关键词】 课前预习;课内导学;课内展示;当堂训练;课后增效;
【正文】通过三年以五步教学法模式展开地理教学的实践和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下面我就谈一谈我在五步教学法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一、课前预习
  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就如同战前的侦察,打仗不侦察往往会出现不必要的牺牲,学习不预习也会造成不必要的牺牲,牺牲的是时间和精力。预习了才知道难点、重点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心中有数,听讲才能主动,才能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积极主动地学习。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抓好这一环呢?那就是怎样让学生会预习,从而培养提高他们的能力呢?
  指导学生预习,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精心设计导学案。导学案是学生预习的指向标,一份好的导学案让学生的学习事可以起到半功倍的效果。明确的学习目标、鲜明的重难点、有趣的知识链接、正确的学法指导、适度的自主学习、有梯度的合作探究、针对性的展示测评。这一系列的环节都可以非常有条理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2、指导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在制定导学案时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当然高了。因文而异,不同类型的知识要有不同的预习要求,因人而异,一是指预习题不必强求一律,要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
  3、教给“圈、点”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做记号的方法对学生也是非常选用的,因此,教师事先可以和学生商量几种常用的记号,如直线(-)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曲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重点的词、数据、地点、人名用○把他圈起来。
  4.要求学生及时完成导学案的练习。做到大致了解知识要点,基本把握基础知识,能够结合实际深入思考问题,基本完成学案整理。
  二、课内导学
  此环节又分为三个步骤:第一,组内交流解决自己通过预习不懂的;第二,组间交流。如果小组内交流还解决不了的可以请其他小组帮忙解决;第三,组间解决不了的教师再引导解决。
  在这一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显得特别重要,那我们要如何开展我们的合作学习呢、学习过程中又要注意些什么呢?我认为,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我们必须考虑到如何使每个学生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否则,合作将流于形式;我们还应要求小组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小组合作中得到提高;合作结束后还应对合作的成效进行评估,才能促使学生去寻求提高有效性的途径。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此,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程把握。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合作方式有多种,合作手段也有许多,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合作方式和手段,最终建构数学课堂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三、课内展示
  交流展示是整个课堂的主旋律,学生的动应贯穿于整节课堂的始终。通过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来展示预习的成果,以达到活跃思维,锻炼勇气,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目的。在高效课堂中,单纯的说、做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再诱人的课堂也会淡然无味。只有多元化的展示形式才能让平凡的课堂一浪胜过一浪。
  展示内容贵在“精”,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统一答案。(在实践教学中,有的老师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就让学生分组或自荐按照顺序把学习任务中的内容一个一个都展示出来,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抓住重难点;也有的老师只注重学习任务的展示,认为只要把学习任务中安排的内容完成,就达到了教学目标,忽略了课堂内容的适当拓展和延伸。)
  四、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是加深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逐步达到牢固、熟练灵活运用的过程,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关键,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
  1、训练前——复习巩固,调动知识储备
  为让学生在训练中充分发挥真实水平,教师要求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和“自学思考题”把整个教学过程快速用心快速读两遍,然后同桌互相抽样测试,达到对所学知识及时、主动强化的目的,以保证训练质量偏差不大。
  2、训练时——严格要求,获得准确的信息
  教师出示“检测题”,要求学生独立、快节奏的完成,教师不做任何辅导,只纠正学生训练中的一些不良习惯。“检测题”一完成就组织学生互阅,教师及时了解测试结果,从中找出哪些学生在你些目标上还没有达到要求,从而及时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
  3、3、训练后——补充教学,调节和改进教法
  五、课后增效
  我认为课后增效主要是知识的拓展和知识的巩固,作为地理学科,除了查阅一些资料和观看一些电视专题来拓展知识外,主要就是课后作业的布置。
  作业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式,是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完成地理作业,可以有效地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精心构思,注重地理作业的有效性。 一、注重学生的层次差异,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在一个班级中,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着差异性。所以除了布置基础性的知识、能力的训练作业外,还应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拓展性作业。让这些优秀的学生感受到自己优越性的同时,知识水平和能力不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也有利于避免他们产生骄傲自满的不良心理。 二是对地理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应以难度系数中等的作业为主,并适当设计一些提高性的作业,但必须保证作业总量不增加。 三是对地理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缺乏自信心,兴趣不浓,认知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则应以基础性的作业为主。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10月期刊
  [2]地理教育 重庆教育出版社 2014年5月期刊
  [3]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4]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 常华锋主编
  • 【发布时间】2018/3/12 10:06:59
  • 【点击频次】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