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写得具体生动
【关键词】 观察;积累;思考;
【正文】在当今信息时代,学生们作文的内容及材料可谓相当充足。然而,“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这一古老而又新鲜的命题直到今天都困扰着许多学生及不少指导老师。如何能使山重水复的作文课,出现柳暗花明的新境界。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
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曾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离开了观察,写作材料就无从获取,更谈不上写出什么好文章来。因此,我要求学生按三个步骤来观察。
1.观察事物首先要注意全面,不能丢三拉四。这就是说观察时既要注意到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又不可“丢”开其中某一发展阶段;既要注意事物的全面,又不可“落”下其中的一部分。这样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事物形成完整的印象。
2.观察事物时,特别重要的是要看得细致
有个词语叫“细致入微”,只有看得细,才有可能“入微”。观察要入微,除了用眼看,看形状,颜色,还可用耳听,听声音,动静,用手摸,摸硬软,暖冷,有时还要闻一闻,尝一尝,也就是要调动各种感官参与观察。这样观察,才深入细致。
3.观察时要勤于思考,善于提问
在我们平时观察时,不要只注意它的表象,还要动脑想想,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眼力,就能挖掘、寻找出各种事物中所蕴含的深意,这样的文章就能给人以更多的启示。
二、指导学生提出问题
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图画或作文题目,提出若干个相关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就等于找到了“写话”的内容,然后将内容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写作思路。为了让学生有个样板可模仿,我按人、事、景、物四类文章分别编写了“问题提纲”,供学生参考,让孩子们在仿照中学会创新,能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使“写话”的内容丰富起来。
例:《我的妈妈》
(1)她是谁?(2)她长得怎样?(3)她干什么工作?(4)她最关心的是谁?(5)你喜欢她吗?
《课间十分钟》
(1)这是什么时间?(2)在什么地方?(3)有些什么人?(4)他们在干什么?(5)他们的心情怎样?
《爱吃的水果》
(1)它是什么样的?(2)它的颜色是怎样的?(3)它的味道怎样?(4)它对人们有什么作用?(5)你喜欢它吗?
但这种方法有个弊端,孩子也许只会简单地对答,形成一些散装的零件,写出的话呆板、单一,缺乏连贯性和条理性。
三、指导学生使用联结词
为了让孩子们说起话来有条有理,写起话来具有连贯性,我常根据“写话”内容适当提供一些联接词,如:“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有的——有的——还有的——”,“有时——有时——”等等。孩子们可选择合适的联接词,将单个的“零件”串起来,很自然地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的“话”说起来才通顺,读起来才合理。
四、引导学生学会语句扩充
只搭好骨架,而没有丰富的语言材料作血肉,读起来就会涩涩的不生动。如何引导孩子将“话”中的重点句子写得更详细更具体更有文采呢?我运用“语句扩充法”逐步让孩子在分析和思考中把“话”写得更丰满些。
例如:学生写《小闹钟》有关作用只写了一句话“它每天六点半钟叫我起床。”针对这句话,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1)六点半是清早还是傍晚呢?(2)它用怎样的声音叫你呢?(3)它为什么这么早就叫你起床?(4)把它当成会说话的小伙伴,它会怎样说呢?
很多学生经过一番苦思冥想,终于扩充写成一段话:每天清早,一到六点半钟,“铃——”小闹钟就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好像在说:“喂,快起来,快起来,早起身体好,上学不迟到。”
五、督促学生熟记文章中精彩片断
课文中有许多描写精彩的片断,令人回味无穷。教学时,当我分析到有关具体、生动的情节或场面时,我总要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当时的情境,并且要求课后能背诵下来。
如我讲解《荷花》一文时,当我分析到“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这一处时,我让学生找出具体写荷花开放的句子来。学生便按要求找出来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然后,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这几句话,细细体会作者写三种荷花开放的样子。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不仅脑海里形象地再现出荷花开放的样子,还能学习作者形象、生动地描写荷花开放的方法,这正是学生写作文时感到头痛的。课后我要求学生能完整地把这几句话背诵下来。课余,学生自己摘抄的佳词佳句及精彩片断,也按上述的要求背诵下来。
我想只有熟记之后,学生才能不知不觉地运用,学生习能写出生动、具体的文章。
六、指导学生分解重点,分层叙述,学会谋篇布局
有些学生知道文章如何安排结构,也知道文章的重点在哪儿,但往往是重点部分写不具体,太空洞。例如:在一次练习中,我要学生写《擦玻璃》,开头学生写得较为具体,写清楚了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开始擦玻璃的,到写擦玻璃的过程时,就只有一句话:“擦呀擦呀呀,然后就是:终于擦干净了。这就是该具体写的部分写不具体。
针对这一情况,我便教学生把一件事情分解成几个部分,再一部分一部分分层叙述,或把一个场面分解为几块,一块一块分层写,这样就容易把内容写具体了。
如写擦玻璃时,我们可以把擦玻璃的过程分解为三个步骤:(1)擦窗档。(2)用湿布先擦玻璃的一面,再擦另一面。(3)再用干布擦两面,边擦边看,不断加工,直擦到光明透亮为止。按这三步,一层一层写,特别是写到第三步时,应把碰到哪些困难写下来,如背面够不着时,有几处特别难擦,你又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例如想办法把抹布绑在木棍上克服困难擦干净的过程,这样就能把“擦呀擦呀”这句话的内容写具体了。
以上几种方法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基本的做法,通过这几年的长期训练,大部分学生写的作文不仅结构完整、有序,而且能做到重点部分真实、生动、具体。
一、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
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曾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离开了观察,写作材料就无从获取,更谈不上写出什么好文章来。因此,我要求学生按三个步骤来观察。
1.观察事物首先要注意全面,不能丢三拉四。这就是说观察时既要注意到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又不可“丢”开其中某一发展阶段;既要注意事物的全面,又不可“落”下其中的一部分。这样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事物形成完整的印象。
2.观察事物时,特别重要的是要看得细致
有个词语叫“细致入微”,只有看得细,才有可能“入微”。观察要入微,除了用眼看,看形状,颜色,还可用耳听,听声音,动静,用手摸,摸硬软,暖冷,有时还要闻一闻,尝一尝,也就是要调动各种感官参与观察。这样观察,才深入细致。
3.观察时要勤于思考,善于提问
在我们平时观察时,不要只注意它的表象,还要动脑想想,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眼力,就能挖掘、寻找出各种事物中所蕴含的深意,这样的文章就能给人以更多的启示。
二、指导学生提出问题
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图画或作文题目,提出若干个相关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就等于找到了“写话”的内容,然后将内容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写作思路。为了让学生有个样板可模仿,我按人、事、景、物四类文章分别编写了“问题提纲”,供学生参考,让孩子们在仿照中学会创新,能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使“写话”的内容丰富起来。
例:《我的妈妈》
(1)她是谁?(2)她长得怎样?(3)她干什么工作?(4)她最关心的是谁?(5)你喜欢她吗?
《课间十分钟》
(1)这是什么时间?(2)在什么地方?(3)有些什么人?(4)他们在干什么?(5)他们的心情怎样?
《爱吃的水果》
(1)它是什么样的?(2)它的颜色是怎样的?(3)它的味道怎样?(4)它对人们有什么作用?(5)你喜欢它吗?
但这种方法有个弊端,孩子也许只会简单地对答,形成一些散装的零件,写出的话呆板、单一,缺乏连贯性和条理性。
三、指导学生使用联结词
为了让孩子们说起话来有条有理,写起话来具有连贯性,我常根据“写话”内容适当提供一些联接词,如:“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有的——有的——还有的——”,“有时——有时——”等等。孩子们可选择合适的联接词,将单个的“零件”串起来,很自然地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的“话”说起来才通顺,读起来才合理。
四、引导学生学会语句扩充
只搭好骨架,而没有丰富的语言材料作血肉,读起来就会涩涩的不生动。如何引导孩子将“话”中的重点句子写得更详细更具体更有文采呢?我运用“语句扩充法”逐步让孩子在分析和思考中把“话”写得更丰满些。
例如:学生写《小闹钟》有关作用只写了一句话“它每天六点半钟叫我起床。”针对这句话,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1)六点半是清早还是傍晚呢?(2)它用怎样的声音叫你呢?(3)它为什么这么早就叫你起床?(4)把它当成会说话的小伙伴,它会怎样说呢?
很多学生经过一番苦思冥想,终于扩充写成一段话:每天清早,一到六点半钟,“铃——”小闹钟就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好像在说:“喂,快起来,快起来,早起身体好,上学不迟到。”
五、督促学生熟记文章中精彩片断
课文中有许多描写精彩的片断,令人回味无穷。教学时,当我分析到有关具体、生动的情节或场面时,我总要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当时的情境,并且要求课后能背诵下来。
如我讲解《荷花》一文时,当我分析到“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这一处时,我让学生找出具体写荷花开放的句子来。学生便按要求找出来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然后,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这几句话,细细体会作者写三种荷花开放的样子。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不仅脑海里形象地再现出荷花开放的样子,还能学习作者形象、生动地描写荷花开放的方法,这正是学生写作文时感到头痛的。课后我要求学生能完整地把这几句话背诵下来。课余,学生自己摘抄的佳词佳句及精彩片断,也按上述的要求背诵下来。
我想只有熟记之后,学生才能不知不觉地运用,学生习能写出生动、具体的文章。
六、指导学生分解重点,分层叙述,学会谋篇布局
有些学生知道文章如何安排结构,也知道文章的重点在哪儿,但往往是重点部分写不具体,太空洞。例如:在一次练习中,我要学生写《擦玻璃》,开头学生写得较为具体,写清楚了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开始擦玻璃的,到写擦玻璃的过程时,就只有一句话:“擦呀擦呀呀,然后就是:终于擦干净了。这就是该具体写的部分写不具体。
针对这一情况,我便教学生把一件事情分解成几个部分,再一部分一部分分层叙述,或把一个场面分解为几块,一块一块分层写,这样就容易把内容写具体了。
如写擦玻璃时,我们可以把擦玻璃的过程分解为三个步骤:(1)擦窗档。(2)用湿布先擦玻璃的一面,再擦另一面。(3)再用干布擦两面,边擦边看,不断加工,直擦到光明透亮为止。按这三步,一层一层写,特别是写到第三步时,应把碰到哪些困难写下来,如背面够不着时,有几处特别难擦,你又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例如想办法把抹布绑在木棍上克服困难擦干净的过程,这样就能把“擦呀擦呀”这句话的内容写具体了。
以上几种方法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基本的做法,通过这几年的长期训练,大部分学生写的作文不仅结构完整、有序,而且能做到重点部分真实、生动、具体。
- 【发布时间】2018/3/12 10:44:19
- 【点击频次】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