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论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作者】 薛春娇

【机构】 广西省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芳林学校

【摘要】 教师亲和力的培养,如何培养教师亲和力,教师亲和力是师生间在日常生活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彼此信赖、亲密的关系,它是新时代的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 培养;亲和力;信赖;敬佩;爱戴;
【正文】一、教师亲和力的内涵是成为良师益友的基础
  教师的亲和力。具体指的是教师给学生的一种让人愿意接触,敢于亲近,乐于倾诉和交流沟通的心理感受与融洽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在心理及行动中愿意能够并且乐于与教师交流沟通的意愿和倾向。教师亲和力是师生间在日常生活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彼此信赖、亲密的关系,说到底也是教学相长的关系。它是新生时代的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培养教师亲和力是成为学生良师益友的重要条件
  第一,培养教师的亲和力,是知识经济条件下教育理念的要求。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教育的“三个面向”要求广大教师,要以崭新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并转变师生观,将长期一层不变的。单纯的师生关系转变为崭新的,师生相互交流沟通的特殊“朋友”关系。在这样的特殊关系中,师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提高。教师的亲和力,正是形成这种关系的有效动力和重要保障因素。
  第二,培养教师的亲和力,是现代社会竞争与合作的需要。现代社会,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要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必须从他们在校学习期间开始。教师的亲和力,将有效的促进师生的互动合作,在师生之间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的局面,进而再产生巨大的教育效益,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杰出人才。
  第三,培养教师的亲和力,是新时期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现代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活动范围较狭窄,社交活动较封闭,所以他们的心理既有独立的要求又有交流的渴望;既有叛逆的倾向又有得到关注的希望,等等。这些复杂多面的心理特征,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而教师亲和力的培养,无疑成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法宝”之一。
  三、如何培养教师的亲和力
  教师培养自身的亲和力,既要善于从整体构思设计,又要巧于从局部突破入手;既要懂得转变自身观念,又要毫不懈怠身体力行;既要善于运用技术,又要精于巧用技术……具体来说,可以这样去做:
  首先,教师应该转变。摒弃自身陈旧的教育观念。俗话说得好,自己的最大“敌人”就是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或缺点,而陈旧落伍的观念则是其中最首要的因素。故教师要培养自己的亲和力,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即是转变摒弃与时代不相适应的观念。教师应改变“教师是教师,学生是学生;教师教,学生学”单纯、陈旧、主次分明的观念,教师应主动淡化自己在学生当中作为学识、经验等方面的权威的形象更重要的是,教师应摒弃自己高高在上、学生不可亲近的威严的架子。教师只有彻底地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才能在行动上迈出培养亲和力的第一步。与此同时,教师应树立、培养全新的民主、平等的师生观,与学生平等真诚相代,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进步。
  其次,教师应关爱学生,乐于与学生交往。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教师只有发自肺腑地、真诚无私地关爱学生,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才真正地亲近学生,达到彼此接受、理解和信任。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要乐于与学生交往,就应关注他们的生活,尽量大能力花更多时间与他们在一起,然后融入他们的生活,进而发现他们的个性思想或情感,懂得他们的内心需求与期翼。同时教师也应从中发现他们的脆弱与不足,及时给予他们真挚的关怀与周到的帮助。当教师以自己无私真诚的关爱融入到与学生的交往中,学生就会自然地乐于接纳亲近教师。这样教师的亲和力也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形成并发挥了其积极作用一一教师亲和力也培养的过程,为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同时也促成了师生和谐关系的良性循环。
  再次,教师应尊重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青少年学生生活较为单调而内心情感丰富又复杂细腻。他们处理自己的生活与情感,思维方式与解决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成年人的教师,不能完全照成年人的思维与行动标准去评价、处理学生在生活及情感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当换位思考尊重学生,以他们的年龄、身份,以他们的处境、视角去处理生活审视问题。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把学生当成大人的人,动作与自己平等地位的亲密朋友,尊重他们的人格和选择,这样才能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不等于放纵学生。对于犯下比较严重错误的学生,教师应当胸怀一颗宽容之心,容忍学生的缺点错误,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而对于那些犯了较大错误受到较大打击的学生,教师除了宽容,还应该去鼓励他们,让他们从打击中勇敢地“站立起来”,重新鼓起勇气对待生活。
  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不仅是教师尊重学生的具体要求,更是教师培养亲和力的具体表现。教师要善于倾听每个学生的心声,要善于采纳每个学生给予的建议。教师应积极创造倾听学生心声,采纳学生建议的良好氛围与渠道。教师可以利用会议、便条、日记(周记)、信件、个别谈心、网络等形式倾听学生心声、采纳学生建议。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做学生合法权益的维护者,愿意为他们的合法权益鼓与呼。
  第四,教师应转变自身的处世性格。教师的处世性格,常表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待学生的态度和与学生的交谈等方面。如果一位教师对学生总是一种爱理不理的态度,平时太过严肃,少有笑脸;与学生谈话,总是平平淡淡或者居高临下、盛气凌人,那么回有多少个学生愿意去亲近他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教师要培养亲和力,就应该认真反思、审视自己的待人态度及说话方式,即是要转变自身的处世性格,取而代之为热情和温情。热情,就是教师在平常情况下或在教学活动中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朝气蓬勃的精神、平静幽默的情绪、宽容大度的心胸。温情,就是始终保持心平气和,和颜悦色的心态面对学生。教师转变处世性格,要化直接为委婉机敏、化呆板为幽默生动。委婉机敏、幽默生动的话语能够很好地感染学生的情绪,清除学生和教师间的陌生感、距离感,从而增强教师的亲和力。教师充满亲和力的说话艺术,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保障。
  第五,教师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平台。教师组织开展的活动,亦可以作为培养自身亲和力的重要途径。这些活动,可以是户外郊游或演讲朗诵;可以是文艺表演或座谈会议;可以是模拟采访或体育运动等等。在这些活动中,教师或是活动的组织领导者;或是以普通成员的身份与其中;或给学生出谋策划;或倾听学生的渐渐主张……通过开展活动,可以缩短师生间的年龄,身份等差距,减少师生交流的障碍,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最后,教师应接近特殊学生。处理特殊问题。在众多的学生中,总会存在少数一些特殊学生,他们或许因为性格、身体、家庭、心理等因素出现一些相关的问题。教师要培养自身的亲和力,不能忽视或忽略这些数量不多的学生和他们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在平时的生活中,培养练就成过硬的观察、分辨、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掌握每个特殊学生的特征和习惯。教师应主动接近,了解他们。针对他们的不足或缺点,教师也应该热心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找到解决的“突破口”引导他们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肯定,赞扬他们取得的进步,进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会让这些特殊的学生认识到教师给予的关注和高期望值,从而提高对自己的定位;鼓励也会给这些特殊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与前进的动力。接近特殊学生,处理特殊问题,能够在学生当中产生巨大神奇的良性影响效应,极大增强教师的亲和力,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教师,除了要进一步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更新教书育人理念,练好教育教学基本功,还要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的亲和力,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信赖、敬佩、爱戴的良师益友。
  • 【发布时间】2018/3/12 10:50:52
  • 【点击频次】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