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轻松指导,快乐作文
【关键词】 激发兴趣;观察力;认真指导;激励评价;
【正文】新的《语文课标》在课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中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小学生从低年级进入中年级,刚开始接触写作文。一时感到很陌生,一时转不过弯,感到十分困难,不知从何着手。而中年级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的心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要使学生写好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写、爱写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写亲身经历的事或积极参与的游戏,以“熟”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有什么样的文字。”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引导学生珍惜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情绪饱满地回忆过去曾参加过的游戏、劳动、辩论、演讲等活动。如根据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游戏,如“贴鼻子游戏”、“枪椅子”等。游戏前,告诉学生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们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开心,自然也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也就不难了。
2.随文小练笔,培养写作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及时练笔,有意识地把作文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去,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在学了《我们的民族小学》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了一篇《我们的学校》,效果不错。学习了《秋天的雨》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课文的写法,我引导学生写《春天的风》;在学习了《陶罐和铁罐》后,我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也学写了一则寓言。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克服了怕写作文的心理。
3.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兴趣。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写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满怀信心地去写。在作文教学中,首先,我用鼓励性的评价坚定学生的自信心。哪怕学生写得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后进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班里读,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之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会写”,从而引导他们由“怕写”向“要写”,再到“乐写”的过渡。再次,鼓励学生积极向报社投稿,并且对上报的作品定期进行奖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乐于写作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都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认真地去观察事物,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的第一手资料,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启迪学生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在学习描写一种动物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观看相关的资料、图片等,使学生对动物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然后让学生去观察实体。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体观察时,要告诉学生观察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一)观察时要注意一定的顺序。一般先整体后局部,也可以先局部后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如观察一只小燕子,从整体上看,它有一身乌黑光滑发亮的羽毛;从局部看,它有俊美的翅膀和剪刀式的尾巴,还有一张浅黄色的嘴巴等,这样各部分合起来,学生头脑里就自然形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象。
(二)观察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世上的万事万物千姿百态,观察时要注意发现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如猫的眼睛是绿的,绿得发亮;同一只猫的眼睛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情况下,又不相同:夜晚捕鼠时,它睁得又圆又大,白天在阳光的照射下它却眯成一条缝;又如兔子的眼睛是红的,像两颗红宝石;鸡的眼睛是黑的,天一黑就看不见东西等等。这样,学生在观察时通过比较分析,不仅了解到事物的主要情况和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获得感性的认识,而且还帮助学生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掌握对事物的描写方法。通过对动物的描写,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对周围人和事的描写,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为写作积累素材。
三、认真上好作文指导课
老师的统一指导让学生的习作思路完全被教师锁定,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题材、写法不新颖,学生的创造性也在这“千篇一律”中被扼杀。这样写作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没有多大帮助,也容易让学生养成懒惰的坏毛病。那么,我们应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
我根据写作内容在写作前两三天或者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提出写作要求,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在生活中广泛寻找写作题材,或与家人、朋友、同学先讨论该如何写。然后采用“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自改或互改→誊写→师再点评→生再改”的教学模式,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了个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这样让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情况,而后相应采用有针对性的、具有实效的点评方案加以指导,让学生的作文越写越精彩。这样有针对性的、具体形象的习作指导,学生很容易接受,写出来的文章也各具特色。
四、多种形式鼓励
由于小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所以,对学生的习作应以鼓励为主。例如,在作文批语中,写一写鼓励性的和指导性的语句,使学生读后,既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同时,又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从而进行改正。尤其是对后进生,要及时肯定,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从而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可以在班内泛读一些写的好的作文,给予肯定。又或者是在班级创办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这些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而言之,三年级作文是小学生习作的开始,也是一个关键时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去探究,去备好每一堂作文课,上好每一堂作文课,为学生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1年版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
[3]《小学语文新理念教例评析》
小学生从低年级进入中年级,刚开始接触写作文。一时感到很陌生,一时转不过弯,感到十分困难,不知从何着手。而中年级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的心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要使学生写好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写、爱写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写亲身经历的事或积极参与的游戏,以“熟”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有什么样的文字。”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引导学生珍惜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情绪饱满地回忆过去曾参加过的游戏、劳动、辩论、演讲等活动。如根据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游戏,如“贴鼻子游戏”、“枪椅子”等。游戏前,告诉学生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们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开心,自然也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也就不难了。
2.随文小练笔,培养写作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及时练笔,有意识地把作文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去,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在学了《我们的民族小学》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了一篇《我们的学校》,效果不错。学习了《秋天的雨》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课文的写法,我引导学生写《春天的风》;在学习了《陶罐和铁罐》后,我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也学写了一则寓言。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克服了怕写作文的心理。
3.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兴趣。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写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满怀信心地去写。在作文教学中,首先,我用鼓励性的评价坚定学生的自信心。哪怕学生写得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后进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班里读,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之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会写”,从而引导他们由“怕写”向“要写”,再到“乐写”的过渡。再次,鼓励学生积极向报社投稿,并且对上报的作品定期进行奖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乐于写作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都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认真地去观察事物,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的第一手资料,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启迪学生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在学习描写一种动物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观看相关的资料、图片等,使学生对动物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然后让学生去观察实体。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体观察时,要告诉学生观察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一)观察时要注意一定的顺序。一般先整体后局部,也可以先局部后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如观察一只小燕子,从整体上看,它有一身乌黑光滑发亮的羽毛;从局部看,它有俊美的翅膀和剪刀式的尾巴,还有一张浅黄色的嘴巴等,这样各部分合起来,学生头脑里就自然形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象。
(二)观察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世上的万事万物千姿百态,观察时要注意发现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如猫的眼睛是绿的,绿得发亮;同一只猫的眼睛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情况下,又不相同:夜晚捕鼠时,它睁得又圆又大,白天在阳光的照射下它却眯成一条缝;又如兔子的眼睛是红的,像两颗红宝石;鸡的眼睛是黑的,天一黑就看不见东西等等。这样,学生在观察时通过比较分析,不仅了解到事物的主要情况和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获得感性的认识,而且还帮助学生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掌握对事物的描写方法。通过对动物的描写,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对周围人和事的描写,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为写作积累素材。
三、认真上好作文指导课
老师的统一指导让学生的习作思路完全被教师锁定,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题材、写法不新颖,学生的创造性也在这“千篇一律”中被扼杀。这样写作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没有多大帮助,也容易让学生养成懒惰的坏毛病。那么,我们应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
我根据写作内容在写作前两三天或者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提出写作要求,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在生活中广泛寻找写作题材,或与家人、朋友、同学先讨论该如何写。然后采用“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自改或互改→誊写→师再点评→生再改”的教学模式,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了个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这样让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情况,而后相应采用有针对性的、具有实效的点评方案加以指导,让学生的作文越写越精彩。这样有针对性的、具体形象的习作指导,学生很容易接受,写出来的文章也各具特色。
四、多种形式鼓励
由于小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所以,对学生的习作应以鼓励为主。例如,在作文批语中,写一写鼓励性的和指导性的语句,使学生读后,既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同时,又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从而进行改正。尤其是对后进生,要及时肯定,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从而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可以在班内泛读一些写的好的作文,给予肯定。又或者是在班级创办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这些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而言之,三年级作文是小学生习作的开始,也是一个关键时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去探究,去备好每一堂作文课,上好每一堂作文课,为学生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1年版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
[3]《小学语文新理念教例评析》
- 【发布时间】2018/3/12 10:54:50
- 【点击频次】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