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模式下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关键词】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
【正文】高效课堂必需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优化课堂教学,强化教学管理。唯有“尊重主体、面向全体”的教学理念才能奠定成功的基础。要教好每一个学生,前提是需要有“人人都能学好”这样的思想观念作基础。作为一种观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的过程,到底是教师教的过程,还是学生学的过程?我们又将如何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下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呢?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
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练习。所谓“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所谓“当堂训练”,就是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进行严格训练,形成能力。这样,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自学、探索、实践的过程。例如:作文指导课上,先让学生独立审题、立意、选材、编写纲目,同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只作很少的必要的点拨,很快解决了作文中的主要倾向性问题,最后再让学生独立作文。复习课,也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有时一课时一个循环,有时几课时一个循环。如复习每一单元,常这样安排:第一课时,让学生看书、质疑问难;第二课时,让学生综合练习,力求达到本单元的训练要求;第三课时,引导学生更正训练中的错误,再针对问题当堂强化训练。
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学。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引导,这如同汽车进入高架公路,如没有引桥,就上不去;如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教师就要当“引桥”、当“路标”。学校教师已从过去“满堂灌”的“第一线”退到“第二线”,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或用投影幕显示,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后,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还要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等等。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一方面督促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确保完成好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可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另一方面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板演、练习等检测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带倾带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
二、学生自学之后,教师应注意以下三点:
(1)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2)教的要求,不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
(3)教的方式都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即使倾向性问题,也可能有人会),如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要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一般不超过5分钟,但能通过补充、更正的方式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
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让学生能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还要保证训练的内容生在能力的培养,不搞死记硬背;更要保证训练的形式像考试那样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
总之,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由传统的“集体授课制”变为“个体”和“集体”相结合,以“个体”为主的形式,课堂教学过程由过去老师满堂灌,变为如今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循序渐进地自学的过程,从面提高了教学质量。这种课堂教学结构,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载体。这种课堂教学结构,确保了学生当堂完成作业,从根本上保证了减轻学生课外过重的负担,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从现在上课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反思我们以前的课堂“满堂灌”,从上课一直讲到下课,作业压到课外。学生从上课一直听到下课,似乎在看戏,听说书,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有劲使不上,主体作用用得不到发挥。再说作业压到课外,就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了课外活动的开展,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我认为高质量,不是靠“讲”出来的,而是靠引导学生自己学出来的,这才是高效课堂之真谛!这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课上只有让学生紧张地学习,才能提高质量。
当然,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看起来容易,实际上,如果思想不解放,教育观念不更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怎么也搞不起来的!”所以高效课堂的建设、推行,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并且还需要我们不懈地坚持、努力践行,只有这样才能迎来高效课堂之灿然明天。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
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练习。所谓“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所谓“当堂训练”,就是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进行严格训练,形成能力。这样,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自学、探索、实践的过程。例如:作文指导课上,先让学生独立审题、立意、选材、编写纲目,同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只作很少的必要的点拨,很快解决了作文中的主要倾向性问题,最后再让学生独立作文。复习课,也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有时一课时一个循环,有时几课时一个循环。如复习每一单元,常这样安排:第一课时,让学生看书、质疑问难;第二课时,让学生综合练习,力求达到本单元的训练要求;第三课时,引导学生更正训练中的错误,再针对问题当堂强化训练。
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学。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引导,这如同汽车进入高架公路,如没有引桥,就上不去;如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教师就要当“引桥”、当“路标”。学校教师已从过去“满堂灌”的“第一线”退到“第二线”,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或用投影幕显示,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后,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还要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等等。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一方面督促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确保完成好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可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另一方面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板演、练习等检测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带倾带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
二、学生自学之后,教师应注意以下三点:
(1)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2)教的要求,不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
(3)教的方式都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即使倾向性问题,也可能有人会),如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要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一般不超过5分钟,但能通过补充、更正的方式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
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让学生能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还要保证训练的内容生在能力的培养,不搞死记硬背;更要保证训练的形式像考试那样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
总之,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由传统的“集体授课制”变为“个体”和“集体”相结合,以“个体”为主的形式,课堂教学过程由过去老师满堂灌,变为如今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循序渐进地自学的过程,从面提高了教学质量。这种课堂教学结构,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载体。这种课堂教学结构,确保了学生当堂完成作业,从根本上保证了减轻学生课外过重的负担,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从现在上课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反思我们以前的课堂“满堂灌”,从上课一直讲到下课,作业压到课外。学生从上课一直听到下课,似乎在看戏,听说书,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有劲使不上,主体作用用得不到发挥。再说作业压到课外,就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了课外活动的开展,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我认为高质量,不是靠“讲”出来的,而是靠引导学生自己学出来的,这才是高效课堂之真谛!这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课上只有让学生紧张地学习,才能提高质量。
当然,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看起来容易,实际上,如果思想不解放,教育观念不更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怎么也搞不起来的!”所以高效课堂的建设、推行,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并且还需要我们不懈地坚持、努力践行,只有这样才能迎来高效课堂之灿然明天。
- 【发布时间】2018/3/12 10:58:44
- 【点击频次】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