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

 

【作者】 陈肖娟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实验小学

【摘要】 自尊与自信是孩子发展的力量源泉。把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明确纳入教学目标轨道,增强交流意识,制订切实可行的、以提高数学交流的技能技巧为主的数学交流目标。注重指导,让学生学会数学交流的方法。要想让学生之间形成顺利、融洽的合作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创设环境,引导学生学会听、说、分、合等方法,逐步形成、提高互交流及合作能力。

【关键词】 培养;数学交流;能力;
【正文】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前提。《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表现为一个探索与交流的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课堂交流是学生课堂学习、交往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交流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表达和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教学实践。
  一、培养自信,激发学生数学交流的兴趣
  1.及时评价,让学生乐于交流。
  自尊与自信是孩子发展的力量源泉。师生之间民主、愉悦、激励的氛围,以及生生之间合作、融洽与平等的关系是讨论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交流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有亲历成功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既可以看到自己的长处,又可以发现自己的潜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便会增强,从而会更加努力、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给予价值取向的指导,使学生从老师的信任和赞赏的评价中看到自己的潜力,产生学习的自信,从而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思考、发现、疑问,充分地激发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兴趣。
  2.允许出错,让学生敢于交流。
  “让每一个站起来发言的学生都能够体面地坐下来”应作为课堂教学原则来恪守。课堂应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场所。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教师不要急于评判、急于给一个标准答案。教师要做的是给学生“二次成功”的机会,给弱势群体充分思维的时间,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多给学生一些类似于“你能够举手发言已经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了”“你再深入的想一想,一定会找到答案”的鼓励性语言,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从而产生“要交流”的兴趣,“敢交流”的自信,达到“会交流”的效果。
  二、提高交流意识,制订交流目标
  把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明确纳入教学目标轨道,增强交流意识,制订切实可行的、以提高数学交流的 技能技巧为主的数学交流目标。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应渗透在整个小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之 中。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培养学生的四种基本能力是相互联系,又互为区别的。它 们的联系和区别又可通过交流用外显的形式托出。所以,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要寓于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之中 。因而,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有助于发展其它能力,这是制订目标的前提。制订目标还要遵循儿童不同年 龄阶段的认知特点及语言发展规律,使实现目标成为经常的、现实的而不是权宜之计、望尘莫及的。低年级学 生一般会用简单完整的话说出自己的算法、想法,能有序地说明一些操作;中年级学生会用简单的数学术语表 达思想,有层次地说明思考问题的过程,能质疑,边操作边解释;高年级学生能使用学过的数学术语表达思想 ,讲明算理,质疑问难,对不同意见展开讨论,有条件还可撰写小论文,作书面交流。
  三、注重指导,让学生学会数学交流的方法
  1.交流发现要有准确。
  在训练学生有头有尾地说话,能完整、连贯地把话说清楚的同时,我们还要指导学生说准确。例如,“把1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有的学生可能脱口而出“2”,也有的说“2份”,答案虽然对,但语言不准确。如果养成好的说话习惯,就能完整地回答出:“把1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只有多练习,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想说、会说、能说、说好,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才会变得更有逻辑性。
  2.适时追问,提高交流的有效性。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根据教学的目标与交流的实际,教师适时地加以追问或补问,不仅可以提高了学生交流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交流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同数位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从而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敏感地抓住有关信息进行追问或补问,问题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激活学生的思维,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与研究,发展学生深层次思维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的宽度和深度就能得到不断提高。
  四、积极引导,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 
  要想让学生之间形成顺利、融洽的合作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创设环境,引导学生学会听、说、分、合等方法,逐步形成、提高互交流及合作能力。 
  1.学会听。与人合作,必须学会认真听讲:在别人发言时,注意力要集中,不随便插嘴,记住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尽快作出自己的判断和理解。 
  2.学会说。与人合作,必须敢于大胆发言: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轻易放弃发言机会;合作中的说,应是有准备的发言,能围绕讨论的主题讲出自己的想法。 
  3.学会分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成绩划分合作小组,一个合作小组中学生的个体水平应有差异,这样才能达到互补互助。而学生小组的交往、合作过程也应有组织、有分工。 
  4.学会请教。俗话说“强中自有强中手”,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是应虚心请教,可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也允许请老师请教。
  总之,注重数学交流,培养学生的课堂数学交流能力,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采用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关键所在;实施作业反馈教育——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根本所在;只有这样,小学数学交流能力才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才为“活”起来。 
  • 【发布时间】2018/3/12 14:03:32
  • 【点击频次】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