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关键词】 ;
【正文】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要想适应新课改对人才的全新要求,教师必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方面抓紧落实,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基础严格把关,提升其整体道德素养和法律积淀。只有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交流中才会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才能做到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合法利益,遵纪守法,做一名合格的公民。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对人才的全面发展之要求,促进学习整体人文和道德素养的发展。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谈一下如何有效推进该学科的教学。
一、开展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自我认知水平,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自觉践行规范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初中阶段,学生的各方面可塑性较强,尤其是性格和行为方式。因此,教师需要抓住学生发展和塑造的关键期,组织教育力量,对学生加以有利的熏陶教育,使其道德意识不断加强,道德情感产生内化,道德意志更加坚韧,道德行为进一步持久稳定。
(一)开展专门的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前提,是后续道德情感、意志、行为的支撑与条件。学生只有在充分明辨是非的前提下,才可能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才能够在生活中、与他人交往时自觉规范不良行为,杜绝不好的想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普及基本的公民道德要求或者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等。但是,必须避免道德的说教,而是要通过具体真实的案例,来启发学生自主产生价值评判,这样既可以诱导学生主动产生积极的价值标准,又可以提升其道德认知能力。
(二)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其产生情感的认同
只具备道德认知还不足以推动学生产生积极的道德行为,教师要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具有感人力量的教学环节或者活动,使学生在交流与思考中,对美丑善恶产生内在的情感冲突,自觉排斥丑陋的行为,接近和赞赏美好的品行。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诚信的重要性的时候,如果只是枯燥的进行说教,学生不仅不会对诚信产生自我的体验,还会产生逆反心理。但如果教师以为诚信而牺牲个人利益,成就集体利益的事例来说明其作为立人之本的重要性,学生在内心会产生巨大的情感认同,在心灵的震撼中自觉认同诚信的价值意义。
(三)组织道德教育活动,在实践中磨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稳定的道德行为
初中时期,教师要善于动员学校的隐性教育力量,对学生进行道德意志的锻炼。在具备道德情感之后,初中学生不一定能够在面对诱惑时坚持自己的原则,而需要在实践锻炼中磨炼其恒久的意志。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只有具备坚定的意志之后才能产生稳定的道德行为。例如,每个学期组织学生开展校级劳动周,在劳动锻炼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日常生活中严格规范学生的自我生活管理与行为约束能力,提高其自律意识,发展自我规范能力;开展道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倡导优秀道德品质,评选学校道德标兵等。在实践中促使学生自觉反思其道德意志与行为表现,自觉提高道德水平。
二、开展法治教育和普及活动,培养学生遵法守法、爱法用法的良好意识与行为
初中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法律基础,树立基础的法律意识,善于运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性,按照法律规范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保护和尊重他人合法权利。因此,法治教育必不可少。
(一)传播法律知识,接受基本的法律常识,提高学生的法律认知
最近几年初中生违法犯罪的概率上升,主要原因就是初中阶段学生的法律意识薄弱,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意识,甚至产生越轨行为或者违法行为也不自知。因此,教师要在日常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切实普及基础性法律常识,列举学生身边常见的事例,使学生意识到法律学习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联。例如,在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展现典型违法案例,让学生先结合自身的法律基础和原有观念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对案例中的人物行为与结果进行评价。之后再呈现具体的法律依据,让学生对自己的法律意识与认知能力有初步的了解。
(二)组织开展法律讲座和宣传等实践活动,营造守法用法的校园风气
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定期为学生开展法律讲坛或者组织学生开展宣传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遵法意识,在学校形成浓厚的爱法氛围,对所有师生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绘制法治宣传画、手工制作法治主题手抄报和板报、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开展法律宣传月等,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法律积累,又能培养其遵法守法的自觉意识。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离不开教育合力的参与,教师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集结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力量,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
教育合力指的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力量。道德与法治教育本身就是渗透在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对学生开展该方面的教育,必须要注重调动多方力量,合力对学生展开积极的影响。
(一)与家庭建立密切及时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合力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
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不仅观察学生的在校行为表现,也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协调,了解学生的在家思想与行为。教师和家长形成统一的教育计划或者方案,对学生进行稳定的教育。
(二)充分运用社会上的优势力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社会上存在很多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机会与平台,教师配合学校与社會教育机构、政府宣传部门建立持久的联系,甚至可以邀请一些著名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法治专家学者做学校的客座教授,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法律咨询、建议,指导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进程,完善学校的教育方式与方法。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一项重点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尽可能创设条件提供实践平台,在亲身体验中让学生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不断深化自身综合素质。
一、开展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自我认知水平,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自觉践行规范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初中阶段,学生的各方面可塑性较强,尤其是性格和行为方式。因此,教师需要抓住学生发展和塑造的关键期,组织教育力量,对学生加以有利的熏陶教育,使其道德意识不断加强,道德情感产生内化,道德意志更加坚韧,道德行为进一步持久稳定。
(一)开展专门的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前提,是后续道德情感、意志、行为的支撑与条件。学生只有在充分明辨是非的前提下,才可能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才能够在生活中、与他人交往时自觉规范不良行为,杜绝不好的想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普及基本的公民道德要求或者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等。但是,必须避免道德的说教,而是要通过具体真实的案例,来启发学生自主产生价值评判,这样既可以诱导学生主动产生积极的价值标准,又可以提升其道德认知能力。
(二)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其产生情感的认同
只具备道德认知还不足以推动学生产生积极的道德行为,教师要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具有感人力量的教学环节或者活动,使学生在交流与思考中,对美丑善恶产生内在的情感冲突,自觉排斥丑陋的行为,接近和赞赏美好的品行。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诚信的重要性的时候,如果只是枯燥的进行说教,学生不仅不会对诚信产生自我的体验,还会产生逆反心理。但如果教师以为诚信而牺牲个人利益,成就集体利益的事例来说明其作为立人之本的重要性,学生在内心会产生巨大的情感认同,在心灵的震撼中自觉认同诚信的价值意义。
(三)组织道德教育活动,在实践中磨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稳定的道德行为
初中时期,教师要善于动员学校的隐性教育力量,对学生进行道德意志的锻炼。在具备道德情感之后,初中学生不一定能够在面对诱惑时坚持自己的原则,而需要在实践锻炼中磨炼其恒久的意志。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只有具备坚定的意志之后才能产生稳定的道德行为。例如,每个学期组织学生开展校级劳动周,在劳动锻炼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日常生活中严格规范学生的自我生活管理与行为约束能力,提高其自律意识,发展自我规范能力;开展道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倡导优秀道德品质,评选学校道德标兵等。在实践中促使学生自觉反思其道德意志与行为表现,自觉提高道德水平。
二、开展法治教育和普及活动,培养学生遵法守法、爱法用法的良好意识与行为
初中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法律基础,树立基础的法律意识,善于运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性,按照法律规范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保护和尊重他人合法权利。因此,法治教育必不可少。
(一)传播法律知识,接受基本的法律常识,提高学生的法律认知
最近几年初中生违法犯罪的概率上升,主要原因就是初中阶段学生的法律意识薄弱,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意识,甚至产生越轨行为或者违法行为也不自知。因此,教师要在日常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切实普及基础性法律常识,列举学生身边常见的事例,使学生意识到法律学习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联。例如,在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展现典型违法案例,让学生先结合自身的法律基础和原有观念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对案例中的人物行为与结果进行评价。之后再呈现具体的法律依据,让学生对自己的法律意识与认知能力有初步的了解。
(二)组织开展法律讲座和宣传等实践活动,营造守法用法的校园风气
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定期为学生开展法律讲坛或者组织学生开展宣传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遵法意识,在学校形成浓厚的爱法氛围,对所有师生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绘制法治宣传画、手工制作法治主题手抄报和板报、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开展法律宣传月等,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法律积累,又能培养其遵法守法的自觉意识。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离不开教育合力的参与,教师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集结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力量,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
教育合力指的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力量。道德与法治教育本身就是渗透在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对学生开展该方面的教育,必须要注重调动多方力量,合力对学生展开积极的影响。
(一)与家庭建立密切及时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合力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
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不仅观察学生的在校行为表现,也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协调,了解学生的在家思想与行为。教师和家长形成统一的教育计划或者方案,对学生进行稳定的教育。
(二)充分运用社会上的优势力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社会上存在很多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机会与平台,教师配合学校与社會教育机构、政府宣传部门建立持久的联系,甚至可以邀请一些著名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法治专家学者做学校的客座教授,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法律咨询、建议,指导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进程,完善学校的教育方式与方法。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一项重点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尽可能创设条件提供实践平台,在亲身体验中让学生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不断深化自身综合素质。
- 【发布时间】2018/3/12 14:05:04
- 【点击频次】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