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应重塑作业观
【关键词】 小学数学;作业观;重塑;
【正文】作业是数学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也是学生消化知识、形成能力、创新运用的有效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研究,而把作为课堂教学延伸的作业却不加重视,随意布置和安排,特别是临近考试时的作业更是量大惊人,机械重复,样式单一,不仅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丧失,还让学生身心受到摧残,创新能力减弱。这显然与新课标“层次性、多样性、趣味性、创新性、计划性”的作业设计理念相悖。在大力践行新课标的今天,我认为我们数学教师必须重塑作业观,树立“多少要适量、难易要适中、时机要适宜、讲评要适时”作业新理念。
一、作业设计应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
作为课堂延伸的作业,理应受到课堂教学一样的高度重视,然而许多教师“随手拈来”,从教材、教辅上指几道题让学生做,这不仅体现出教师教学作风的不严谨和马虎草率,更折射出教师作业观念的陈旧。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应紧贴学生生活实际,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那么,作业理所当然也要走“生活化”道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还归作业本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有趣和有用。也只有如此,才能作业展现魅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作业中来。从教学实践我们知道,对能引发学生兴趣的作业,学生是乐于花时间、花精力去完成它。所以,我们应加大激趣力度,使作业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小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做每道题。具体操作,我们可以将学习的内容放在具生活事件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学习数学,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创新的激情,才可能让学生向更高目标挑战。如小学低年级教材中模拟了超市购物、运动会等许多生活情景,学生在这些开放的情境中,学生全身心投入、积极主动思考。虽然他们所用的方法、得到结果不一定相同,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二、作业形式应体现新颖性和多样化,有利于适合个体需要
新课标下的作业设计要具有多样性和新颖性,不仅体现在内容上,也要体现在形式上。我们知道,传统作业仅限于书面,内容大多为抄题、解答等重复性行为。这种程式化作业不仅不能让学生体验到作业乐趣,更不能帮助学生获得创新能力,特别是拓展运用能力。因此,新课标要求作业设计在形式上不能拘于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口头形式的、操作演示形式的,还可以展示创作成果等等。只有形式多样和新颖,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求。学生完成作业时,可以采取相互竞争,除独立完成外,也可以采取讨论、相互合作等形式。
三、作业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作业由于形式单一,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和准确性,导致学生思维倾向性严重,创新思维得不到培养。新课标提倡开放作业内容,自主探究作业过程,也就是作业内容要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究、思考、测量、验证等手段找出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具体在设计上要使解答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实践和探究性,作业答案要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除此之外,作业的内容要有实用性,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就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产生强烈的感情体验。一位老师在教学《面积的计算》后,让学生测量、计算学校操场地面积。又如学习“分数应用题”后,让学生通过调查、分析写一个最经济的旅游门票购买方案并说出理由等。这样的作业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数学在纸上的运作,强化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既真实可感,又趣味丛生,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运用能力。
四、作业容量应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有利于学生体验快乐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尊重个体差异,在作业中就应体现分层设计,让不同学力的学生能根据自身基础量力选择,体现自主性。这是对传统作业设计“齐步走”思想的否定,新课标要求应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这样有利于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成功,体验到学习快乐。为此,作业设计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特点,做到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作业题太难,学生望而生畏,无法完成,容易挫伤学习积极性,久之产生自卑感;作业太容易了,学生又会感到没有意思,同样会降低学习的兴趣。新课程要求在作业容量上应考虑量力性,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能尽可能发挥学生潜能,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同时,由于学生的水平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既设计一些引导达到教学目标的作业,供大多数学生去完成,也设计有一定难度的作业,让部分学有余力或有兴趣的学生去选择。
五、作业讲评应注重时效性和鼓励性,有利于及时修正错误
作业是教师教学效果反馈的直接体现,也是教师判断学生是否掌握、消化知识的有效依据。注重作业讲评的时效性就是要求教师及时对学生作业要进行批改、全面公正客观评价、力争第一时间讲评,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修正错误,形成能力。在讲评作业时,“轻视”作业结果,“重视”作业过程,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机智艺术地处理学生作业,多赏识激励,让学生看到希望,鼓舞信心,能产生较强的数学学习兴趣。这是我们作业讲评的最大目的。
总之,践行新课标,就要用新课标理念去付诸行动,不能把传统作业观“渐行渐远”,要重塑新课标下的作业创生观、新颖观、多样观、发展观,这样才能发展学生作业能力,提升作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邢介进,新课程理念下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年。
[2]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一、作业设计应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
作为课堂延伸的作业,理应受到课堂教学一样的高度重视,然而许多教师“随手拈来”,从教材、教辅上指几道题让学生做,这不仅体现出教师教学作风的不严谨和马虎草率,更折射出教师作业观念的陈旧。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应紧贴学生生活实际,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那么,作业理所当然也要走“生活化”道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还归作业本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有趣和有用。也只有如此,才能作业展现魅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作业中来。从教学实践我们知道,对能引发学生兴趣的作业,学生是乐于花时间、花精力去完成它。所以,我们应加大激趣力度,使作业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小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做每道题。具体操作,我们可以将学习的内容放在具生活事件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学习数学,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创新的激情,才可能让学生向更高目标挑战。如小学低年级教材中模拟了超市购物、运动会等许多生活情景,学生在这些开放的情境中,学生全身心投入、积极主动思考。虽然他们所用的方法、得到结果不一定相同,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二、作业形式应体现新颖性和多样化,有利于适合个体需要
新课标下的作业设计要具有多样性和新颖性,不仅体现在内容上,也要体现在形式上。我们知道,传统作业仅限于书面,内容大多为抄题、解答等重复性行为。这种程式化作业不仅不能让学生体验到作业乐趣,更不能帮助学生获得创新能力,特别是拓展运用能力。因此,新课标要求作业设计在形式上不能拘于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口头形式的、操作演示形式的,还可以展示创作成果等等。只有形式多样和新颖,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求。学生完成作业时,可以采取相互竞争,除独立完成外,也可以采取讨论、相互合作等形式。
三、作业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作业由于形式单一,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和准确性,导致学生思维倾向性严重,创新思维得不到培养。新课标提倡开放作业内容,自主探究作业过程,也就是作业内容要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究、思考、测量、验证等手段找出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具体在设计上要使解答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实践和探究性,作业答案要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除此之外,作业的内容要有实用性,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就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产生强烈的感情体验。一位老师在教学《面积的计算》后,让学生测量、计算学校操场地面积。又如学习“分数应用题”后,让学生通过调查、分析写一个最经济的旅游门票购买方案并说出理由等。这样的作业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数学在纸上的运作,强化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既真实可感,又趣味丛生,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运用能力。
四、作业容量应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有利于学生体验快乐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尊重个体差异,在作业中就应体现分层设计,让不同学力的学生能根据自身基础量力选择,体现自主性。这是对传统作业设计“齐步走”思想的否定,新课标要求应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这样有利于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成功,体验到学习快乐。为此,作业设计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特点,做到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作业题太难,学生望而生畏,无法完成,容易挫伤学习积极性,久之产生自卑感;作业太容易了,学生又会感到没有意思,同样会降低学习的兴趣。新课程要求在作业容量上应考虑量力性,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能尽可能发挥学生潜能,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同时,由于学生的水平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既设计一些引导达到教学目标的作业,供大多数学生去完成,也设计有一定难度的作业,让部分学有余力或有兴趣的学生去选择。
五、作业讲评应注重时效性和鼓励性,有利于及时修正错误
作业是教师教学效果反馈的直接体现,也是教师判断学生是否掌握、消化知识的有效依据。注重作业讲评的时效性就是要求教师及时对学生作业要进行批改、全面公正客观评价、力争第一时间讲评,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修正错误,形成能力。在讲评作业时,“轻视”作业结果,“重视”作业过程,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机智艺术地处理学生作业,多赏识激励,让学生看到希望,鼓舞信心,能产生较强的数学学习兴趣。这是我们作业讲评的最大目的。
总之,践行新课标,就要用新课标理念去付诸行动,不能把传统作业观“渐行渐远”,要重塑新课标下的作业创生观、新颖观、多样观、发展观,这样才能发展学生作业能力,提升作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邢介进,新课程理念下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年。
[2]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 【发布时间】2018/3/12 14:07:24
- 【点击频次】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