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把握文体特征 落实语用教学

 

【作者】 刘志霞

【机构】 新疆省博乐市锦绣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揠苗助长》教学随笔

  《揠苗助长》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七单元中一篇课文,是一则传统寓言。它展现了一个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而滑稽的种田人形象,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规律的道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让他们自己说出来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是比较难的,而且绝大多数孩子能懂得其中的道理可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怎样让学生既明理又会表达呢?
  在设计本课前,我也反复研读教材,观看一些名师的教学视频,最终我是这样设计本课教学的,整节课分了五大板块:一、组合生字,导入课题;二、出示生字,合作认读;三、检查词语,积累运用;四、品读课文,练讲故事;五、理解寓意,感悟寓意。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显而易见,语文的本质属性是“语言”。语文课教语文,就是教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的核心任务。本堂课,我能紧紧围绕“寓言故事”这一文体,巧妙的设计本堂课的语用训练点,让学生在认字,学词,读文,讲故事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练习表达,巧悟寓意。
  一、组合生字,导入课题
  课题的导入从“揠”字入手,让学生读字、识字了解意思,随着“匸”“提手旁”的出现,以“日 妟 匽 揠”的组合变化来开课,从而板书本节课的课题。告诉学生揠在字典中是拔的意思,顺势让学生理解了揠苗助长的意思。也给学生渗透了一个知识点:有不少的汉字都是和其他汉字组合而来,形成新的字的,这就是合体造字。理解了关键字的意思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样的导入课题方式,不仅对学生的识字、认字显得很扎实,而且学生的兴趣也相对高昂,字不离题,显得非常有新意。
  二、遵循学情,重视词意教学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而言,学习生字、理解词意仍旧是至关重要的学习内容,因此在我的课堂上也采取了“检查预习”的方式,对本课的生字、词语进行了读、理解。通过小老师领读生字,同桌合作领读词语,为读好课文打下基础。在读词语这一环节中,我选择的大都与本课“寓言”的含义理解有关的词语,并且一组一组的呈现:
  第一组:巴望            焦急   
  第二组:筋疲力尽   喘气
  第三组:白费           一大截
  第四组:自言自语   转来转去
  在检测词语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感受心情、结合生活体验、做动作体会等,举一反三的学习,使得词语学习生动有趣,并引导孩子关注词语的特殊表达,设计了三个层面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点。
  第一层面:创设情境解词义,学表达。
  如当孩子读到“一大截”这个词语时,我顺势走到那个孩子面前,问大家:你能从我们身上找到一大截这个词语吗?马上就有孩子举手说:刘老师比某同学高了一大截,某同学比刘老师矮了一大截。你瞧,在老师与同学比个子中,学生不仅理解了“一大截”,还会用这个词语练习说话,可谓一举两得啊。
  第二层面:关注多音字,学运用。
  “转来转去”一词中“转”是一个多音字,学生在读词中有误读现象,为了让孩子记得牢,我特意设计了一个填空练习:
  转 zhuǎn 改变方向、位置等      
  zhuàn 旋转,围绕一个物体移动
  1、分针转(    )一圈是一小时。
  2、我们班的李小青同学转(       )学了。
  3、我一转(          )身,就看见水车开始转(      )动了。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知道多音字读音不同,意思不同,用法也
  会有所不同,从而学会积累和正确运用。
  第三层面:关注特殊词语,巧积累。
  学生读完我出示的第四组词语后,我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组词的与众不同之处,学生一眼就看出这一组是ABAC式的词语。我顺学而导,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还积累了哪些这样的词语,在学生说的差不多时,我也给学生带来了一些这样的词语,大屏出示如下:
  一举一动   一心一意   十全十美 
  自由自在   自始自终   百发百中 
  无影无踪   无声无息   人山人海
  诚心诚意   活灵活现   有声有色
  让学生在读词语以后,选择两个自己感兴趣的写在语文书。这一环节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不经意间感受汉语言的魅力!浓浓的语文味,丰厚的汉字文化,就在简单的几句话中润物无声地走进了学生的心中。
  三、紧扣文体,开展讲故事教学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揠苗助长”这一课是一个寓言故事,但是老师并没有在一开始抓住“揠苗助长”一词让学生理解,而是让学生辨别,这是一个故事,学故事就必须先得学会讲故事,而会讲故事的前提是先读好课文。
  在指导学生读好书讲故事前,每次的读书要求是不一样的:
  1、自由朗读理解大意,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件出示:古时候,有一个人,因为巴望禾苗_____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结果____________。
  要求同桌讨论把句子补充完整。这样用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故事大意,降低了概括的难度,教给学生一种简单的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学生容易完成而且能获得成功感。
  2、出示句子,随文理解,指导朗读和书写。
  这一环节,老师主要引导学生读好两个句子,而这两个句子又是理解故事内容的关键所在。
  出示句子:
  1)、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2)、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在学习这两个句子时,侧重点也是不同的:学习第一个句子,首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农夫为何要揠苗呢?同时换词理解:“巴望“一词可以换成(渴望、盼望等词语),再指导学生读好这个句子,随机识字:望,出示“望”的字理,引导学生理解字义,最后指导书写“望”字。与此同时,还通过比较句子:
  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让学生发现这两个句子由于第一个句子多了一个“好像”一词,整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不同,感情色彩不同,把那个农夫焦急的心情形象的刻画出来了。
  学习第二个句子,在读中引导学生感悟一个词:焦急。老师问:谁来演一演这个焦急的种田人呢??学生在读中做动作表演那个可笑的种田人,为下面的讲故事打基础。在孩子们形象的表演中,老师接着引导:让我们来通过一个字更能体会农夫当时的心情,随机出示“焦”的字理图示,引导学生看图猜字,理解字义,指导书写“焦“字,认识偏旁四点底。就这样通过句子的朗读,再渗透到对生字音形义的学习,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层层递进读文,教学生学会读文的方法,学生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3、小组合作讲故事
  对于讲故事的过程,我并不是只请一两位学生上来讲一讲就可以了,而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先自己练习讲,再小组合作讲,最后个人展示讲,循序渐进,按照“故事新手”“故事能手”“故事大王”这样的一个提升层次,让学生依次开始讲故事,并从旁指导如何讲好故事。这样的一个过程,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进步,他们一个个都从故事新手慢慢的成长为故事大王。此外,对于“讲故事”而言,不但抓住了本课“故事”这样一个文体特性,而且也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于讲故事,学生也兴趣盎然,真可谓是一举数得。
  四、制造童趣,理解寓言含义
  二年级的学生,都还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课堂上到了后半段,正是学生精神、学习状态较为疲乏的时候,可对于课堂而言,此时正要进入高潮时刻。为此,我在课堂中进行了角色扮演,孩子们都是一株株小禾苗,老师就是那个种田人。这时,老师利用自身幽默的语言、生动的表情,让孩子们的情绪一下子开心、快活了起来。“禾苗都长得很精神,你看这一株不怎么精神,坐端正一些。”“我现在是古时候那个种田人,你们想不想长得再高一些,想不想让我帮你们长,我来帮你们拔拔。谁愿意老师的帮助……”孩子们对自身角色的变换很感兴趣,也很喜欢这样的课堂;另一方面在师生的对话中,学生渐渐地犹如身临其境般悟出了本课寓言的含义。印象也更为深刻,感受也更为深入。
  五、学生为主,把课堂交给学生
  一整堂课下来,老师没有用花哨的课件,就以课文为载体,领着学生在文本里走了几个来回,将听、说、读、写随机渗透到课堂的每个环节中。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是那么的活跃,老师的话虽然也不少,但与学生相比较,明显是学生多说,老师只是巧妙的点拨引导。“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在其中起主导作用“,我们看到了学生的真学、真悟、真思,看到了学生语言表达的精彩,看到了孩子们在课堂中由不会到会的可喜成长;在这期间,老师也在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引领着学生,为孩子们灵机一动的巧思妙答而欣喜,为孩子们眉头紧皱继而拨云见日而赞叹,为孩子们自然流畅、绘声绘色的故事讲演而折服……这就是我所追随的语文课堂,单单属于我和孩子们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彼此欣赏着、包容着、润泽着、成长着……

  • 【发布时间】2018/3/12 14:47:46
  • 【点击频次】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