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
【关键词】 ;
【正文】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2、简述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的概念,比较几种技术的优点和不足。
* 能力目标
运用遗传变异的原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难点】
对比理解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
一、名人事例,激发热情,导入新课
展示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及我校杰出校友熊远著院士培育杂优杜湖猪的丰硕成果,激发学生的郧中自豪感及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指出这些成果的获得都离不开育种知识的熟练应用,导入本节。
二、新课学习:选择育种
引用古诗文中关于育种的记载:资料一:《诗经》:“茀厥丰草,种之黄茂。”(茀:拔出。黄:美好。茂:丰盛之状);资料二:《齐民要术》中总结:相畜术,通过对畜禽的形、体、神的观测,以鉴别、选择优良畜禽用于生产或育种。帮助学生理解意思后,提问:这种传统的育种方法是?
学生回答:选择育种。
随后,指导学生看书,完成思考题:选择育种的原理?方法和结果?优缺点?
学生:(1)生物的变异(2)长期选择,汰劣留良,培育出优良品种(3)缺点:选择范围有限,育种周期长。
展示实例一:番茄是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的果蔬,深受人们的喜爱。有经验的农民总是挑选果实硕大、含维生素C高的番茄个体来传种。
【设计意图】古诗文走进课堂,培养学生对文化经典的兴趣,同时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自学环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归纳、提炼知识的能力。番茄实例的展示,加深学生对选择育种的认识,同时为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三、新课学习:杂交育种(合作讨论法)
展示实例二:现有2个番茄品种:抗病黄果肉品种,基因型为aabb,易感病红果肉品种,基因型为AABB,2对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红果肉品种的维生素C含量远远高于黄果肉品种。
请大家在小组内充分讨论后用遗传图解的形式解决问题:如何设计杂交方案得到能稳定遗传的抗病红果肉番茄品种?同时引导思考:(1)第一步杂交的目的?(集优)(2)自交的实质和目的?(基因重组,分离出所需性状组合)(3)连续自交的目的?(提高纯合度)
学生:前后四人一组讨论问题,然后在学案上写出答案。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合作结果,其他小组补充完善,最终师生共同总结出植物杂交育种的一般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连续自交。
拓展延伸:杂交育种还可以用于哪些生物类型的培育?
学生回答:培育家禽、家畜。
引导学生看书了解中国荷斯坦牛的来由,介绍这种杂交荷斯坦牛泌乳期可达305天,年产乳量可达6300kg以上,产奶量为世界奶牛之冠 。并过渡到本课开头介绍的杜湖猪,它是杂合子,但却在生长速率、瘦肉率等方面都高于亲本,这种现象叫做:杂种优势。指基因型不同的亲本个体相互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一种或多种性状上优于两个亲本的现象。如杂交水稻、玉米、骡子等。
最后一起总结杂交育种的定义、原理、方法、优缺点及应用。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升分析、讨论、交流问题的能力。杂种优势的拓展讲解,一方面开阔学生眼界,引发对生物学的关注,另一方面感受育种知识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广泛应用。
四、新课学习:诱变育种
展示实例三:番茄营养丰富但不耐储藏(即番茄不具有决定耐储藏性状的基因),极容易腐烂,造成浪费。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使番茄具有耐储藏的性状呢?(诱变育种)
学生自主学习诱变育种的定义、原理、方法、优点、缺点及应用。
教师补充: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诱变育种又衍生出了一种新的形式:航天育种(太空育种)。播放视频,生动展示航天育种的原理、方法、累累硕果,进一步巩固诱变育种的基础知识同时激起学生对我国航天事业的自豪感。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视频播放,使学生深刻体会技术的发展在育种事业的提升和生产力的进步方面的积极贡献。
五、综合应用,总结提升
展示实例四:将番茄经“太空遨游”后返回地面种植,发现只有极少数该植物不耐储藏的性状突变为耐储藏性状(Aa),但同时另一些番茄长成了意外的心形番茄(Bb)。如何得到耐储藏的心形番茄?
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认真思考,回答: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相结合。然后教师指出各育种方式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延伸思考:将番茄经“太空遨游”后返回地面种植,发现极少数该植物不耐储藏的性状突变为耐储藏性状,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得番茄按照我们的意愿定向地变成所需的品种呢?学生结合知识经验,联想:基因工程育种,为下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最后,呈现本节的学习过程,师生一起总结出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延伸思考环节为下一节基因工程育种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完整地呈现本节课的学习思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消化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后反思】
本节课从名人事例入手,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兴趣;整节课又以“番茄的培育”为主线,将不同社会发展时期的不同育种方法贯穿起来,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方面的突出作用,也使得整堂课一气呵成,完整饱满。选择育种的引入,让古诗文走进课堂,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热烈讨论,踊跃发言,更是将课堂推向了高潮。美中不足的是本节课没有留给学生太多的自主读书时间,今后当不断完善。
*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2、简述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的概念,比较几种技术的优点和不足。
* 能力目标
运用遗传变异的原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难点】
对比理解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
一、名人事例,激发热情,导入新课
展示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及我校杰出校友熊远著院士培育杂优杜湖猪的丰硕成果,激发学生的郧中自豪感及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指出这些成果的获得都离不开育种知识的熟练应用,导入本节。
二、新课学习:选择育种
引用古诗文中关于育种的记载:资料一:《诗经》:“茀厥丰草,种之黄茂。”(茀:拔出。黄:美好。茂:丰盛之状);资料二:《齐民要术》中总结:相畜术,通过对畜禽的形、体、神的观测,以鉴别、选择优良畜禽用于生产或育种。帮助学生理解意思后,提问:这种传统的育种方法是?
学生回答:选择育种。
随后,指导学生看书,完成思考题:选择育种的原理?方法和结果?优缺点?
学生:(1)生物的变异(2)长期选择,汰劣留良,培育出优良品种(3)缺点:选择范围有限,育种周期长。
展示实例一:番茄是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的果蔬,深受人们的喜爱。有经验的农民总是挑选果实硕大、含维生素C高的番茄个体来传种。
【设计意图】古诗文走进课堂,培养学生对文化经典的兴趣,同时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自学环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归纳、提炼知识的能力。番茄实例的展示,加深学生对选择育种的认识,同时为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三、新课学习:杂交育种(合作讨论法)
展示实例二:现有2个番茄品种:抗病黄果肉品种,基因型为aabb,易感病红果肉品种,基因型为AABB,2对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红果肉品种的维生素C含量远远高于黄果肉品种。
请大家在小组内充分讨论后用遗传图解的形式解决问题:如何设计杂交方案得到能稳定遗传的抗病红果肉番茄品种?同时引导思考:(1)第一步杂交的目的?(集优)(2)自交的实质和目的?(基因重组,分离出所需性状组合)(3)连续自交的目的?(提高纯合度)
学生:前后四人一组讨论问题,然后在学案上写出答案。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合作结果,其他小组补充完善,最终师生共同总结出植物杂交育种的一般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连续自交。
拓展延伸:杂交育种还可以用于哪些生物类型的培育?
学生回答:培育家禽、家畜。
引导学生看书了解中国荷斯坦牛的来由,介绍这种杂交荷斯坦牛泌乳期可达305天,年产乳量可达6300kg以上,产奶量为世界奶牛之冠 。并过渡到本课开头介绍的杜湖猪,它是杂合子,但却在生长速率、瘦肉率等方面都高于亲本,这种现象叫做:杂种优势。指基因型不同的亲本个体相互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一种或多种性状上优于两个亲本的现象。如杂交水稻、玉米、骡子等。
最后一起总结杂交育种的定义、原理、方法、优缺点及应用。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升分析、讨论、交流问题的能力。杂种优势的拓展讲解,一方面开阔学生眼界,引发对生物学的关注,另一方面感受育种知识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广泛应用。
四、新课学习:诱变育种
展示实例三:番茄营养丰富但不耐储藏(即番茄不具有决定耐储藏性状的基因),极容易腐烂,造成浪费。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使番茄具有耐储藏的性状呢?(诱变育种)
学生自主学习诱变育种的定义、原理、方法、优点、缺点及应用。
教师补充: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诱变育种又衍生出了一种新的形式:航天育种(太空育种)。播放视频,生动展示航天育种的原理、方法、累累硕果,进一步巩固诱变育种的基础知识同时激起学生对我国航天事业的自豪感。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视频播放,使学生深刻体会技术的发展在育种事业的提升和生产力的进步方面的积极贡献。
五、综合应用,总结提升
展示实例四:将番茄经“太空遨游”后返回地面种植,发现只有极少数该植物不耐储藏的性状突变为耐储藏性状(Aa),但同时另一些番茄长成了意外的心形番茄(Bb)。如何得到耐储藏的心形番茄?
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认真思考,回答: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相结合。然后教师指出各育种方式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延伸思考:将番茄经“太空遨游”后返回地面种植,发现极少数该植物不耐储藏的性状突变为耐储藏性状,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得番茄按照我们的意愿定向地变成所需的品种呢?学生结合知识经验,联想:基因工程育种,为下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最后,呈现本节的学习过程,师生一起总结出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延伸思考环节为下一节基因工程育种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完整地呈现本节课的学习思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消化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后反思】
本节课从名人事例入手,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兴趣;整节课又以“番茄的培育”为主线,将不同社会发展时期的不同育种方法贯穿起来,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方面的突出作用,也使得整堂课一气呵成,完整饱满。选择育种的引入,让古诗文走进课堂,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热烈讨论,踊跃发言,更是将课堂推向了高潮。美中不足的是本节课没有留给学生太多的自主读书时间,今后当不断完善。
- 【发布时间】2018/3/12 14:49:02
- 【点击频次】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