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
【正文】 怎样把学生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养成自主学习能力,我认为学习方式的选择是关键,合作学习方法是有效途径之一。
合作学习可以满足学生的社会需要,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能真正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强化学生与环境的交互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而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最简便易行但效果显著的模式,对低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非常切合。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全体学生,尤其是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增强了主体参与性。
2.小学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不能等同于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但是组织形式和探究过程的相似,为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相关体验提供了基础。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独立学习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认识成果,培养了群体意识和活动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有互查作用,能使学生从别人的经验和方法思路中学到更多知识。
5.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汇报有利于开展有竞争的合作,还可以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能激发创新,拓展思维,提高了教学实效。
6.小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过程,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能力。
二、合作小组的组成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只对小组成员的知识水平、智力因素进行调配是不够的,要考虑到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我们还要注意男女生的比例搭配。否则,男生组或女生组思维方式及活动能力都会损失一些多样性,对开拓思路、发展创新思维也有一定局限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1.从肢体动作的指导开始培养小组合作习惯
有人可能认为只要小组成员在一起就可以进行讨论,不用注重学习的肢体动态。其实不然,学习的效果好坏是很受肢体动态的影响的,明确地说就是小组学习气氛往往要靠肢体的动作来营造。
一节美术课上,我指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说一说自己对美术书上的作品有何感受。我的问题是: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喜欢它的什么特点?为什么喜欢?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组的同学,由组长负责组织发言,每个人都要发言。当我布置完学习要求后到各组去巡视,发现他们各看各的书,偶尔和同桌的同学交流意见,小组内并没有活动起来。我巡视到哪个组,哪个组就有学生举着书,想告诉我他们的看法,并不理会同组的学生。这怎么行呢?这和我来问,学生举手回答有什么区别呀?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都没有什么帮助,这一教学环节也成了摆设,没有起到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作用。我连忙指导组长安排本组同学或按座位顺序,或按举手先后顺序发言,但是讨论的气氛依然冷清。我扫视全组,发现他们都低着头看自己的书,即使有人发言,也没有注意倾听,只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中。我们都知道:交流是说与听双方的事。眼神、表情是语言的说明,和生动的语言具有同样的感染力,面对面交流是传递信息最好的方法。我灵机一动,让同组的学生都放下手中的书,聚集过来围在一本书周围,把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发言同学所说的画面上。讨论的气氛立刻就不同了,学生开始很自然地就其他同学的发言内容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就这样我对每个组提出了形体上的要求,使课堂讨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由此可见,由于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又多是独生子女,交流能力弱,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通过肢体活动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2.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中我们发现,没有进行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根本不知要如何进行合作,尤以一年级学生为最。他们的知识经验少,对合作交流的认识几乎为零。我们首先要通过教师的示范在他们大脑中建立起合作学习的概念。例如在欣赏作品时,我先请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发表见解,表示同意或不同意他的意见,如果不同意就补充不同的意见。然后再请学生针对不同的作品模仿老师与同学的交流方法进行两人讨论,使其形成一种模式,给学生一个导向,再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讨论。这样由于教师示范在先,学生合作起来才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3.培养小组长,提高合作学习时效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奉无合作可言。况且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很差,贪玩好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组织纪律散乱,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小组长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步骤进行组长的培养:
(1)培养第一位组织者
小组讨论前,先选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
(2)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
第一,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第二,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三,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第四,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做出的不同答案,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3)组织者的轮换
当第一位组长已具备一定组织能力时,就要更换组织者,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组织能力,产生多位组织者,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交流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差异,会明显表现出不同组织水平。这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不能因学生的差异就剥夺学生锻炼的权利和发展的机会,而要致力于在学生原有的能力基础上使其能力得到提高。
合作学习可以满足学生的社会需要,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能真正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强化学生与环境的交互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而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最简便易行但效果显著的模式,对低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非常切合。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全体学生,尤其是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增强了主体参与性。
2.小学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不能等同于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但是组织形式和探究过程的相似,为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相关体验提供了基础。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独立学习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认识成果,培养了群体意识和活动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有互查作用,能使学生从别人的经验和方法思路中学到更多知识。
5.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汇报有利于开展有竞争的合作,还可以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能激发创新,拓展思维,提高了教学实效。
6.小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过程,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能力。
二、合作小组的组成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只对小组成员的知识水平、智力因素进行调配是不够的,要考虑到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我们还要注意男女生的比例搭配。否则,男生组或女生组思维方式及活动能力都会损失一些多样性,对开拓思路、发展创新思维也有一定局限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1.从肢体动作的指导开始培养小组合作习惯
有人可能认为只要小组成员在一起就可以进行讨论,不用注重学习的肢体动态。其实不然,学习的效果好坏是很受肢体动态的影响的,明确地说就是小组学习气氛往往要靠肢体的动作来营造。
一节美术课上,我指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说一说自己对美术书上的作品有何感受。我的问题是: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喜欢它的什么特点?为什么喜欢?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组的同学,由组长负责组织发言,每个人都要发言。当我布置完学习要求后到各组去巡视,发现他们各看各的书,偶尔和同桌的同学交流意见,小组内并没有活动起来。我巡视到哪个组,哪个组就有学生举着书,想告诉我他们的看法,并不理会同组的学生。这怎么行呢?这和我来问,学生举手回答有什么区别呀?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都没有什么帮助,这一教学环节也成了摆设,没有起到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作用。我连忙指导组长安排本组同学或按座位顺序,或按举手先后顺序发言,但是讨论的气氛依然冷清。我扫视全组,发现他们都低着头看自己的书,即使有人发言,也没有注意倾听,只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中。我们都知道:交流是说与听双方的事。眼神、表情是语言的说明,和生动的语言具有同样的感染力,面对面交流是传递信息最好的方法。我灵机一动,让同组的学生都放下手中的书,聚集过来围在一本书周围,把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发言同学所说的画面上。讨论的气氛立刻就不同了,学生开始很自然地就其他同学的发言内容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就这样我对每个组提出了形体上的要求,使课堂讨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由此可见,由于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又多是独生子女,交流能力弱,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通过肢体活动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2.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中我们发现,没有进行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根本不知要如何进行合作,尤以一年级学生为最。他们的知识经验少,对合作交流的认识几乎为零。我们首先要通过教师的示范在他们大脑中建立起合作学习的概念。例如在欣赏作品时,我先请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发表见解,表示同意或不同意他的意见,如果不同意就补充不同的意见。然后再请学生针对不同的作品模仿老师与同学的交流方法进行两人讨论,使其形成一种模式,给学生一个导向,再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讨论。这样由于教师示范在先,学生合作起来才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3.培养小组长,提高合作学习时效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奉无合作可言。况且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很差,贪玩好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组织纪律散乱,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小组长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步骤进行组长的培养:
(1)培养第一位组织者
小组讨论前,先选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
(2)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
第一,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第二,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三,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第四,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做出的不同答案,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3)组织者的轮换
当第一位组长已具备一定组织能力时,就要更换组织者,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组织能力,产生多位组织者,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交流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差异,会明显表现出不同组织水平。这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不能因学生的差异就剥夺学生锻炼的权利和发展的机会,而要致力于在学生原有的能力基础上使其能力得到提高。
- 【发布时间】2018/3/12 14:50:43
- 【点击频次】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