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析如何在学前教育开展有效的游戏活动
【关键词】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分角色;游戏活动;
【正文】一、根据学前儿童经验设定游戏内容
例如,在“超市”游戏中,针对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学前儿童的特点以及生活经验,对学前儿童进行了如下引导:
根据小班学前儿童的特点,教师带领学前儿童参观了解超市的环境、用途,观察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激发学前儿童模仿的欲望。小班学前儿童在游戏中可以在教师或中、大班哥哥姐姐的帮助下学会付款,并建立起初步的规则意识。
中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可让小朋友亲自购物,观察、感受工作人员的工作。游戏中,教师让小朋友商量制订一些简单的规则,如一次扮演一个角色、两人发生争执可以用猜拳的方式解决等等。中班小朋友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可以选择与商品价格一致的钱币付款。对个别有困难的学前儿童,教师可以请大班学前儿童扮演的收银员来指导帮助他。
针对大班小朋友的发展需求,教师指导小朋友通过已有购物经验商量设施、材料及商品的分类摆放情况,收集废旧材料或自制商品并贴上标签。小朋友可以自己选择游戏角色进行模仿,并制订游戏规则,例如要从入口进、出口出,买了东西要付款等。教师会引导小朋友将数学知识运用到游戏中,知道找零或凑整,练习简单的加减运算;鼓励小朋友学习宣传自己的商品,用绘画等形式为商品做广告。
二、提供低结构开放性的游戏材料
虽然现在的成品玩具应有尽有,但是这样的玩具为小朋友留下的自由想象和创造空间相对较小。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多为幼儿准备废旧材料制成的成品以及具有开放性的半成品游戏材料,让学前儿童动手完成游戏中所需要的物品。
在“娃娃家”的环境创设中,不论是厨房的微波炉、洗衣机,还是卧室的衣柜、梳妆台,都是教师利用废旧纸箱,经过创新、重新包装制作而成的,这些摆设不但形象逼真,而且安全环保。
在“快餐店”的游戏中,教师为学前儿童提供橡皮泥制成的半成品“包子”,让幼儿把橡皮泥做成“肉馅”,用皱纹纸撕成“菜叶”,然后做成“包子”,再售卖给“顾客”。小朋友在反复的操作中不厌其烦,乐趣无比,充分激发了小朋友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了学前儿童以物代物的能力。
三、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
教师在设计游戏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小朋友的游戏时间。时间太少,小朋友没有尽兴,会有失落感;时间太长,幼儿会疲倦,从而失去游戏的兴趣。所以,教师对游戏时间的把握很关键。
在全园“以大带小”的社会角色扮演游戏中,我们将游戏时间安排在40分钟左右。在充足的时间内,小朋友可以从容地选择游戏伙伴,商讨必要的合作角色,增加小组合作游戏的发生频率,儿童更加喜爱游戏。如果游戏时间太短,幼儿往往无法筹划和编排游戏,不能完全沉浸于游戏之中,只能参与形式简单的游戏活动,起不到社会角色扮演游戏真正的作用。
四、教师要积极参与到游戏中
在社会角色扮演游戏中,教师的身份主要是引导者和参与者。但是在游戏中,教师往往会忽略这一点,不自觉地干涉幼儿的游戏活动。
《学前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它向我们明确提出了学前教育活动中教师所承担的角色。
在实践中,教师除了承担这些角色外,还应抓住时机,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灵活定位自己的角色。尤其是游戏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方式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因时、因地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与之互动。教师只有真正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兴趣需要,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才能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
如何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去,这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例如,在“理发店”的游戏中,当没有“顾客”的时候,教师就要机动灵活地参与其中,以“顾客”的身份出现在幼儿的面前,与幼儿一起参与角色扮演,与之互动、交流,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增加幼儿游戏的兴趣,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五、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学前儿童对外界事物好奇,往往显示出独立的见解和思维,他们很少模仿别人,能够用新方法对待旧事物。对于由幼儿的好奇心引发的独创行为,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其好奇心得到强化,并为此去寻找答案,这将使幼儿受益终身。
中、大班的幼儿好奇心特别强。在游戏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不满足于教师提供的材料或预先创设好的情境。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通常会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勇于说出他们的想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反思、构思、创设,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
在“明星坊”的游戏中,幼儿表演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打扮得这么漂亮,为什么没有摄影师给我们拍照呢?”根据幼儿的要求,教师马上调整游戏内容,在游戏活动中增加了“摄影师”的角色,从而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激励幼儿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去。
六、组织幼儿进行游戏评价
游戏后的评价对提高游戏质量、巩固游戏获得的情绪体验等都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在以往的游戏活动中,我们的做法通常是在游戏结束时由教师进行游戏小结,其结果往往是幼儿游戏经验不深刻,游戏体验也得不到回顾。
在评价活动中,评价主体应发生转变,以学前儿童评价为主。教师向学前儿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使幼儿有讨论的话题内容,从而指明幼儿再次游戏的方向。
在“医院”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团坐在一起,问一问“今天大家都选择扮演了哪些角色”,孩子们踊跃地举手回答,表示下次要尝试其他角色。当老师问起“今天你在扮演你喜欢的角色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游戏室里马上安静下来,孩子们都在认真地回顾着自己参与的过程,并一字一句地说出了自己遇到的困难。老师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让幼儿参与到讨论中来,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遇到的困难,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小主人。通过这种“幼儿参与式”的游戏评价,不仅让幼儿获得了知识和经验,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以及学习分享的良好品质。
社会角色扮演游戏在学前儿童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提高小朋友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游戏指导策略对游戏的顺利开展有重要的意义。学前儿童园应该指导教师不断反思、学习、总结经验来提高指导水平,从而让游戏真正成为学前儿童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促进学前儿童发展,帮助学前儿童体验童年的幸福。
例如,在“超市”游戏中,针对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学前儿童的特点以及生活经验,对学前儿童进行了如下引导:
根据小班学前儿童的特点,教师带领学前儿童参观了解超市的环境、用途,观察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激发学前儿童模仿的欲望。小班学前儿童在游戏中可以在教师或中、大班哥哥姐姐的帮助下学会付款,并建立起初步的规则意识。
中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可让小朋友亲自购物,观察、感受工作人员的工作。游戏中,教师让小朋友商量制订一些简单的规则,如一次扮演一个角色、两人发生争执可以用猜拳的方式解决等等。中班小朋友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可以选择与商品价格一致的钱币付款。对个别有困难的学前儿童,教师可以请大班学前儿童扮演的收银员来指导帮助他。
针对大班小朋友的发展需求,教师指导小朋友通过已有购物经验商量设施、材料及商品的分类摆放情况,收集废旧材料或自制商品并贴上标签。小朋友可以自己选择游戏角色进行模仿,并制订游戏规则,例如要从入口进、出口出,买了东西要付款等。教师会引导小朋友将数学知识运用到游戏中,知道找零或凑整,练习简单的加减运算;鼓励小朋友学习宣传自己的商品,用绘画等形式为商品做广告。
二、提供低结构开放性的游戏材料
虽然现在的成品玩具应有尽有,但是这样的玩具为小朋友留下的自由想象和创造空间相对较小。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多为幼儿准备废旧材料制成的成品以及具有开放性的半成品游戏材料,让学前儿童动手完成游戏中所需要的物品。
在“娃娃家”的环境创设中,不论是厨房的微波炉、洗衣机,还是卧室的衣柜、梳妆台,都是教师利用废旧纸箱,经过创新、重新包装制作而成的,这些摆设不但形象逼真,而且安全环保。
在“快餐店”的游戏中,教师为学前儿童提供橡皮泥制成的半成品“包子”,让幼儿把橡皮泥做成“肉馅”,用皱纹纸撕成“菜叶”,然后做成“包子”,再售卖给“顾客”。小朋友在反复的操作中不厌其烦,乐趣无比,充分激发了小朋友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了学前儿童以物代物的能力。
三、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
教师在设计游戏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小朋友的游戏时间。时间太少,小朋友没有尽兴,会有失落感;时间太长,幼儿会疲倦,从而失去游戏的兴趣。所以,教师对游戏时间的把握很关键。
在全园“以大带小”的社会角色扮演游戏中,我们将游戏时间安排在40分钟左右。在充足的时间内,小朋友可以从容地选择游戏伙伴,商讨必要的合作角色,增加小组合作游戏的发生频率,儿童更加喜爱游戏。如果游戏时间太短,幼儿往往无法筹划和编排游戏,不能完全沉浸于游戏之中,只能参与形式简单的游戏活动,起不到社会角色扮演游戏真正的作用。
四、教师要积极参与到游戏中
在社会角色扮演游戏中,教师的身份主要是引导者和参与者。但是在游戏中,教师往往会忽略这一点,不自觉地干涉幼儿的游戏活动。
《学前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它向我们明确提出了学前教育活动中教师所承担的角色。
在实践中,教师除了承担这些角色外,还应抓住时机,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灵活定位自己的角色。尤其是游戏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方式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因时、因地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与之互动。教师只有真正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兴趣需要,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才能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
如何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去,这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例如,在“理发店”的游戏中,当没有“顾客”的时候,教师就要机动灵活地参与其中,以“顾客”的身份出现在幼儿的面前,与幼儿一起参与角色扮演,与之互动、交流,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增加幼儿游戏的兴趣,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五、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学前儿童对外界事物好奇,往往显示出独立的见解和思维,他们很少模仿别人,能够用新方法对待旧事物。对于由幼儿的好奇心引发的独创行为,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其好奇心得到强化,并为此去寻找答案,这将使幼儿受益终身。
中、大班的幼儿好奇心特别强。在游戏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不满足于教师提供的材料或预先创设好的情境。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通常会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勇于说出他们的想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反思、构思、创设,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
在“明星坊”的游戏中,幼儿表演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打扮得这么漂亮,为什么没有摄影师给我们拍照呢?”根据幼儿的要求,教师马上调整游戏内容,在游戏活动中增加了“摄影师”的角色,从而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激励幼儿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去。
六、组织幼儿进行游戏评价
游戏后的评价对提高游戏质量、巩固游戏获得的情绪体验等都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在以往的游戏活动中,我们的做法通常是在游戏结束时由教师进行游戏小结,其结果往往是幼儿游戏经验不深刻,游戏体验也得不到回顾。
在评价活动中,评价主体应发生转变,以学前儿童评价为主。教师向学前儿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使幼儿有讨论的话题内容,从而指明幼儿再次游戏的方向。
在“医院”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团坐在一起,问一问“今天大家都选择扮演了哪些角色”,孩子们踊跃地举手回答,表示下次要尝试其他角色。当老师问起“今天你在扮演你喜欢的角色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游戏室里马上安静下来,孩子们都在认真地回顾着自己参与的过程,并一字一句地说出了自己遇到的困难。老师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让幼儿参与到讨论中来,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遇到的困难,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小主人。通过这种“幼儿参与式”的游戏评价,不仅让幼儿获得了知识和经验,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以及学习分享的良好品质。
社会角色扮演游戏在学前儿童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提高小朋友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游戏指导策略对游戏的顺利开展有重要的意义。学前儿童园应该指导教师不断反思、学习、总结经验来提高指导水平,从而让游戏真正成为学前儿童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促进学前儿童发展,帮助学前儿童体验童年的幸福。
- 【发布时间】2018/4/2 17:43:50
- 【点击频次】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