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 ;
【正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提出的全新理念给教师带来了诸多挑战,教师必须在教学行为上做出调整,转变自身角色,从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那么,在新形势下,教师该如何转变角色呢?
一、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打破已经习惯了的灌输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提倡自主探究、引导和发现的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更新理念,培养意识。教师要重新认识语文教学,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作为重点目标,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新课标倡导“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些教学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
2.转换角色,融洽关系。新课程明确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应由单纯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的旁观者、有效的组织者和理智的引导者。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意识,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要走到学生们中间,与学生平等交流,互动学习,构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3.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心理学家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可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的最高水平。”所以,教师要善于营造活跃、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能够自由地交流,全身心地投入,学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拥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教师要善于用甜美的微笑、亲切的话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还要善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强化学生的情感认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热情,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充分调动课堂气氛,给每个学生完全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要有激情和感情投入,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4.科学评价,挖掘潜能。教师要恰当运用评价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就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停留在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技能、学习的过程及方法以及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等,作出客观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各方面取得的进步,抓住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细微的良好品质,多肯定学生,多鼓励学生,让学生获得自尊,建立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建立一个激励评价机制,准确、合理、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状态,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二、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
教师要重新认识教学内容,改变教科书是教学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利用资源,要指导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广泛接触社会和生活,从中吸取知识;要善于将课外资源引入课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灵活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今后的语文教师,不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是语文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1.利用教材,发挥功能。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从而获得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综合提高语文素养。
2.补充资源,实现衔接。《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语感积累,熏陶和培养情感,使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学生个性。而仅靠高中每册语文教材中24篇文章达到这个目的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只有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老路。而《语文读本》在文章风格、内容、体裁、主题方面与语文教材相辅相承。因此通过阅读《语文读本》,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补充课内教学资源的不足,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衔接。
3.开展活动,拓宽学习面。首先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如,风景名胜、博物馆、纪念馆,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其次是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将这些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另外还可以充分运用网络媒体资源,拓宽学生学习面。
4.开发校本课程,形成特色。在课程教材改革中,不少学校在分析学校的办学优势和资源配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开发出构建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根据学校特点开设的校本课程往往形式活泼,新颖有趣,如学校每学期编写出版的语文刊物,都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教师的责任更大,时代赋予教师的要求标准更高了。教师要找准自我,要学会自我纠正自己的行为,要批判自我,超越自我,对语文教学的本质作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只有真正具备了反思的能力,才不会随波逐流,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打破已经习惯了的灌输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提倡自主探究、引导和发现的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更新理念,培养意识。教师要重新认识语文教学,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作为重点目标,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新课标倡导“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些教学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
2.转换角色,融洽关系。新课程明确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应由单纯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的旁观者、有效的组织者和理智的引导者。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意识,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要走到学生们中间,与学生平等交流,互动学习,构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3.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心理学家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可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的最高水平。”所以,教师要善于营造活跃、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能够自由地交流,全身心地投入,学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拥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教师要善于用甜美的微笑、亲切的话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还要善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强化学生的情感认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热情,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充分调动课堂气氛,给每个学生完全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要有激情和感情投入,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4.科学评价,挖掘潜能。教师要恰当运用评价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就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停留在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技能、学习的过程及方法以及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等,作出客观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各方面取得的进步,抓住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细微的良好品质,多肯定学生,多鼓励学生,让学生获得自尊,建立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建立一个激励评价机制,准确、合理、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状态,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二、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
教师要重新认识教学内容,改变教科书是教学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利用资源,要指导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广泛接触社会和生活,从中吸取知识;要善于将课外资源引入课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灵活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今后的语文教师,不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是语文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1.利用教材,发挥功能。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从而获得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综合提高语文素养。
2.补充资源,实现衔接。《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语感积累,熏陶和培养情感,使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学生个性。而仅靠高中每册语文教材中24篇文章达到这个目的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只有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老路。而《语文读本》在文章风格、内容、体裁、主题方面与语文教材相辅相承。因此通过阅读《语文读本》,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补充课内教学资源的不足,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衔接。
3.开展活动,拓宽学习面。首先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如,风景名胜、博物馆、纪念馆,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其次是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将这些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另外还可以充分运用网络媒体资源,拓宽学生学习面。
4.开发校本课程,形成特色。在课程教材改革中,不少学校在分析学校的办学优势和资源配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开发出构建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根据学校特点开设的校本课程往往形式活泼,新颖有趣,如学校每学期编写出版的语文刊物,都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教师的责任更大,时代赋予教师的要求标准更高了。教师要找准自我,要学会自我纠正自己的行为,要批判自我,超越自我,对语文教学的本质作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只有真正具备了反思的能力,才不会随波逐流,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 【发布时间】2018/4/2 18:16:01
- 【点击频次】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