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农村寄宿制学校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 杨昌飞

【机构】 贵州省独山县为民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一、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意义
  学习习惯包括行为习惯和心理习惯,其不仅影响着学生阶段的学习,还对以后的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学习习惯的培养绝大多数是在学生阶段完成的,小学至中学的阶段是培养学习习惯以及各种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如何在关键时期获得适合未来发展需要的学习习惯对个人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在整个学习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它对于学生思维模式和思考习惯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数学学习习惯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习惯以及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能够帮助学生发展逻辑和理性思维的能力。西方教育发展历程中从来没有丢掉的一个学科就是逻辑学,而西方科学技术在近300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伟大的成果完全依赖于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大,但是我国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在中小学课堂上开设逻辑学的课程,甚至到大学课堂上所设的逻辑学课程也仅仅是形式,这对于我国年轻人逻辑思维能力的构建是非常危险的,针对我国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训不足的唯一弥补途径就是中小学教育中重视数学知识的系统学习。
  (二)良好数学习学习习惯的形成为其他好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一种好的习惯会延伸到其他习惯的形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能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这对其习惯的养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终身学习的需要。从小时候就具有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有着正确的态度,不仅能够自觉地进行学习,也会不断进取不断学习,具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慎始则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
  (四)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够减少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教育的负担。从老师和家长的角度来看,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更容易教,而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就能够锻炼学生的自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1.课堂听课的习惯。每位同学都在课堂上听课,但是会不会听课却是个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就是影响听课的一大因素。以《垂径定理》为例。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安排不同的活动,让课堂动静结合。教师可以课前准备几个剪纸圆,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叠的过程,发现相等的量,最后合作得出结论:垂径定理。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堂上应该想在老师的前面。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主动思考老师下一句会讲什么?会提出什么?以敢想敢质疑为荣。
  2.课后复习的习惯。“复习是学习之母”,在学习中,人对于知识的记忆大多数停留在短时记忆,只用通过复习才能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但是很多学生在小学就并没有形成好的复习习惯,那么教师可采取以下办法:首先让学生意识到及时复习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讲故事,展开复习重要性的教育工作;同时老师还可以在新知识学习前复习相关的旧知识。比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时,可先复习下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2.教师还可以采用“三五三”的训练方式对学生行为进行干预,分别是课前“三”分钟的常规训练,课后“五”分钟的小测验,课后布置作业“三”步要求(复习课本和笔记本,完成作业,预习)。其次,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简化复习过程。最后,可以通过反复强化,使学生形成稳定的课后复习习惯。
  3.及时改错的习惯。研究表明,成绩好的学生大部分都有良好的作业矫正习惯,且这些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初中的数学学习。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矫正学习习惯,教师应该做到:引导学生认真、有效地矫正作业。首先,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心理,减轻他们心理负担,让其正视错题,及时进行更改,且在矫正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矫正的结果,更要关注做错的原因,然后努力弄懂,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教师还可以请数学成绩优异的同学或通过长时间的作业矫正成绩有明显进步的学生说说作业矫正的心得体会,对其他学生起到了替代性强化作用。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且在反思中梳理自己的思路,提高学习的效率。
  4.反思质疑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学反思质疑的习惯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可这样去做:首先,通过提示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对敢于质疑的学生给予表扬。其次,需要营造轻松氛围,为学生提供质疑的环境,帮助学生克服质疑问难的心理障碍,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于质疑,善于反思的习惯。最后,需要留足思考时空,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在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下,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要给学生提供提出开放性问题的材料,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质疑,让善于质疑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能力。
  5.联想、转换的习惯。解题,实质上就是一系列的联想活动。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联想到关于此问题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且需要发现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通过转化变换从而为解决数学问题创造灵感、契机和得出解题的思路的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手段。
  6.应用数学知识的习惯。应用数学知识的习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从数学的角度用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是充分意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广泛的应用。
  因此,数学教学应该强化其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件最简单的数量关系,如乘坐出租车时,付费与路程之间的简单函数关系,计算水电费的问题、税款的交纳问题等。多进行综合实践的活动。如:学完《用样本估计总体》后,可让学生利用红豆与黄豆模拟估计池塘中鱼的数量。学完《圆锥》后,让学生给家里的玩偶做一顶圆锥形的帽子。
  参考文献:
  [1]孙云晓,张梅玲,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
  [2]王尚志、孔启平.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J].数学教育通报,2002.5
  [3]林有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4]孙艳玲.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 【发布时间】2018/4/2 18:55:19
  • 【点击频次】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