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作者】 陈守虎

【机构】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深圳中学

【摘要】 课堂教学是一门深奥的艺术,作为一线的社会教师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双开”形式的背景下,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成为教育者们竞相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的学习模式亟需改变,首当其冲的当然是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的尝试,在教学中初显成效。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教学模式;自主学习;
【正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不断涌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也深切地感到过去单靠教师满堂灌,搞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在教学的需要,学生成长的需要了。那么,怎么办?我曾经尝试过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虽然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却不能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传统位置,不能充分培养学生在探索中发现知识,从而理解知识的能力。充其量它也只能算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而不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知识构建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即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教学模式的改变为学生知识的建构服务,因而随着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学模式也亟需改变。?
  所谓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教学实践抽象概括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相对稳定的基本结构或范型。它既不同于纯粹的教学理论,也不同于具体的教学方法,从本质上看,它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一种方法论体系。
  一、旧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习模式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之前,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满堂灌或者填鸭式为主,每一堂课,教师作为独角戏的主角,承担着教育教学的双重任务,而学生作为独角戏的观众与听众,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的长期贯彻,只能是这样一种结果: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一种依赖,没有了教师的督促与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为继,那么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容乐观。这种静态、保守的历史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历史知识的讲解和知识点的学习为主要内容,采用陈述式、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的学生根本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需要。可以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学习模式的变化。历史教师的教学观绝不能停留在任何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应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突破。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改变的必要性
  初中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下关系到“普六”成果的巩固提高,上关系到高中教育教学的持续均衡发展。从普遍意义看,初中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国民素质的优劣,甚至影响着民族复兴大业。因而,加强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全面提高初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不失为做大做强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2001年春夏之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出台,《纲要》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整体设置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要求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引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
  我们每位教师乃至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观,教师要有正确的人才观,教师要有现代的课程观,教师要有民主的教学观……如此等等。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在具体的教学行为方面自觉地呈现这些观念。教师是先进课程理念的第一实践者,在教育实践中能改变教育教学的面貌,决定教育的成败。但观念不能灌输,而要靠教师在学习中领会,靠在实践中感悟,靠在经验中提升,靠在教学中扬弃。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如何实现从以往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如何把新的课程观、质量观、人才观、评价观贯彻到实际教学中去,转化为我们的现实行为。这决非易事。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传统的师承式教育观念在头脑中根深蒂固;二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缺乏反思;三是不少教师乃至学校管理者,教育管理者急功近利,心性浮躁;四是对有能力敢于冲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施教者,缺少一种精神的支持;五是转变观念不仅仅是某一个教师、某一所学校的事情,而是涉及到我们整个教育体制,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大问题,这种思想上深刻的洗礼,非一朝一夕之举。
  三、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模式改变的若干意见
  1. 教学模式的改变要立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历史学科历来不被学生重视,这有社会的原因、学校的原因、也有学科自身的原因,作为历史学科的教师,就要立足于本职,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需要来改革教法。
  2. 教学模式的改变要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现代教育强调对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对教学模式的改良也要以是否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为评价标准。历史学科过去一贯重视对文科学生的能力培养,而对理科学生的教学仅停留在知识传授上,所以更要重视对全体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他们上大学的必要准备。
  3.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现在课程改革中增加了研究性学习,自主型教学模式可以算是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在历史课堂上的应用。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来完成教材内容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对教师是一个促进,促使教师更深入地挖掘教材,更广泛地涉猎知识,而教师的点滴言行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榜样,学生一般都喜欢学识渊博,平易近人的教师。教师在学习活动中要扮演教育者、组织者、参与者、听众、评价者等多重角色,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正确的学生教学反馈
  测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主体是学生。因此作为教育者在测验自己的教学结果时需精心设计教学评价。如何正确的反馈教学成果,摒弃传统的背、默已让教育者思索不已。根据新课标的“发展性评价”。作我认为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应注重教学反馈的及时性与多样性。
  心理学家实验表明,及时反馈及勤于反馈与教学效果极为相关,反馈间隔越短,反馈次数越多,学生的成绩提高越快。从反馈的途径看,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如提问、观察课堂反应、当堂测试等等。为了加强反馈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教师既要着眼于“评教”,又要着眼于“评学”,即对教学双方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信息反馈。
  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对课堂进行调控,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如我在教〈秦的统一时〉设计了以下几个练习:1、把本节课应该掌握的基本的历史知识编了一组填空题。2、又设计了几个图文结合的问题:课本中的插图(货币、文字)设问:这一幅图说明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采取这项措施有什么作用?3、讨论题:上了今天的课,你是如何看待秦始皇这个古代帝皇?这样的反馈练习,既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使教师明确教学现状与教学目标的差距。
  当然,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些学生重视不够,准备不足;有的学生表述不强,把原本生动的内容变成了读课文或简单地分析课文;有的学生不会查找资料,有的学生反映查找资料太费时间,对其它学科时间的分配不足等,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需要教师不断地对此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新课程理念下“自主-互动”教学模式更有效的落实,真正实现其提出的: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课程内容上,加强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 【发布时间】2018/4/2 18:57:59
  • 【点击频次】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