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语文课中的朗读训练
【关键词】 ;
【正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年段朗读的要求都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朗读就是引导学生还原形象、感受语言情境,体会思想感情,是培养学生语言感受力、领悟力、评析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无声的书面语言向有声的口头语言转变的过程。朗读是一种口头语言的艺术,指导朗读更是一门艺术。那么,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朗读指导和训练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特别重视朗读训练。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让学生乐读。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努力:第一,给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达到爱读、善读、自己照着读的境界。第二,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例如在教学《开国大典》一课时,我先根据课文内容找了几幅开国大典的图片,再逐一展示出来,同时让同学们找出相应的段落,然后提问:“我们目睹了开国大典的过程,谁愿意当解说员,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开国大典呢?”这样一来,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马上就上来了。我印象最深的是同学们仿读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句话的神情。同学们兴致高昂,都把这句话入情入境地表现出来了。再如,教古诗时,我创设了“打擂台”这一新的方式来进行朗读比赛,全班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来打擂,这种方式既有趣又新颖,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第三,利用好课文录音,潜移默化地提高朗读的审美能力。磁带上的朗读准确、规范、声情并茂,与之相配的情境音乐渲染出课文的意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融入感情基础,又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因此听课文录音,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对朗读的审美能力,感受到声音的无穷魅力。如教学一年级的《我是小学生》中的《上学歌》,我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朗读者用绘声绘色的语调把故事的情节起伏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一下子被课文吸引住了,不知不觉进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受到了感染,有的情不自禁地跟着录音读了起来,有的在随后精读课文时模仿录音中语气、语调,有模有样地读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四,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另外,教师还要抓住学生在朗读中的“闪光”之处,给予肯定,使学生有成功感。在教学中,我常采用画表得星的方法,看谁读得好,读得好的就得相应的星星,这个激励方式效果非常明显。很多同学都希望自己能多得到一些星星,这样也能满足同学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时,读准字音
初读课文时,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进行纠正字的读音。初读课文时,教师只要求学生正确、比较通顺地读课文就行了。正确就是指朗读要使用普通话,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颠倒读,不吃读,读得字字响亮。尤其在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可以将朗读训练的重点放在训练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上,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阅读的好习惯。此外,大可不必提高要求,如:初读课文就让学生读出感情。
三、品读、理解课文
理解感悟课文时,常常采用品读法。是通过有目的地朗读重点段落,使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遣词造句和表情达意,同时深刻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品读时,就要紧紧围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言文字,挖掘文字背后的内涵,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共同抒发情感,读得“使其言皆出吾其口”,读出“使其意皆出吾之心”。这样的朗读训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通过朗读,唤起了学生的思考,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思想感情。例如上《小草之歌》一课,教师先让学生反复朗读,再用高兴、赞美的语气品读课文。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读出文章的美感。小草那种不求富贵,不求享受,生命力极强,无私奉献的精神就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展现出来。
四、回顾课文时,抒发情感
学完一篇课文后,我们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回过头来对那些重点的部分再读读、再想想、再体会,借朗读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共同抒发感情。回顾课文时,我们可以用引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方式,使学生与作者共同感受喜悦、同情、热爱等感情。例如上《自己去吧》一课,小猴子想吃果子,自己就学会了爬树;小鸭子要洗澡,自己就学会了游泳,小鹰要看山那边的风景,自己学会了飞翔。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导读,以读促演,让学生在演读中感悟到:自己的事自己做,改掉不良行为习惯。
五、范读课文时,示范启发
范读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好的范读,不但能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基本的技能技巧,还要对课文内容有正确深入的把握。因此,教师们务必要读得富有感染力,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此外,范读还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例如:在指导低年级学生朗读时,精彩的范读可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在帮助学生学习朗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指导中高年级学生的朗读时,在课文重点之处,学生疑难之处,范读又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中心思想。因此,教师平时多看新闻,多听广播,多学主持人的读书方法,多看朗读节目……这样才能给学生做好朗读的榜样。
总之,朗读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综合阅读基本功,教师只有通过平时教学中点点滴滴的熏陶,严格扎实地指导,坚持不懈地训练,才能使学生具有很浓的朗读兴趣,很强的朗读能力,很好的朗读习惯,形成终身会读书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让学生乐读。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努力:第一,给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达到爱读、善读、自己照着读的境界。第二,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例如在教学《开国大典》一课时,我先根据课文内容找了几幅开国大典的图片,再逐一展示出来,同时让同学们找出相应的段落,然后提问:“我们目睹了开国大典的过程,谁愿意当解说员,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开国大典呢?”这样一来,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马上就上来了。我印象最深的是同学们仿读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句话的神情。同学们兴致高昂,都把这句话入情入境地表现出来了。再如,教古诗时,我创设了“打擂台”这一新的方式来进行朗读比赛,全班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来打擂,这种方式既有趣又新颖,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第三,利用好课文录音,潜移默化地提高朗读的审美能力。磁带上的朗读准确、规范、声情并茂,与之相配的情境音乐渲染出课文的意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融入感情基础,又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因此听课文录音,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对朗读的审美能力,感受到声音的无穷魅力。如教学一年级的《我是小学生》中的《上学歌》,我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朗读者用绘声绘色的语调把故事的情节起伏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一下子被课文吸引住了,不知不觉进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受到了感染,有的情不自禁地跟着录音读了起来,有的在随后精读课文时模仿录音中语气、语调,有模有样地读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四,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另外,教师还要抓住学生在朗读中的“闪光”之处,给予肯定,使学生有成功感。在教学中,我常采用画表得星的方法,看谁读得好,读得好的就得相应的星星,这个激励方式效果非常明显。很多同学都希望自己能多得到一些星星,这样也能满足同学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时,读准字音
初读课文时,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进行纠正字的读音。初读课文时,教师只要求学生正确、比较通顺地读课文就行了。正确就是指朗读要使用普通话,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颠倒读,不吃读,读得字字响亮。尤其在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可以将朗读训练的重点放在训练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上,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阅读的好习惯。此外,大可不必提高要求,如:初读课文就让学生读出感情。
三、品读、理解课文
理解感悟课文时,常常采用品读法。是通过有目的地朗读重点段落,使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遣词造句和表情达意,同时深刻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品读时,就要紧紧围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言文字,挖掘文字背后的内涵,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共同抒发情感,读得“使其言皆出吾其口”,读出“使其意皆出吾之心”。这样的朗读训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通过朗读,唤起了学生的思考,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思想感情。例如上《小草之歌》一课,教师先让学生反复朗读,再用高兴、赞美的语气品读课文。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读出文章的美感。小草那种不求富贵,不求享受,生命力极强,无私奉献的精神就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展现出来。
四、回顾课文时,抒发情感
学完一篇课文后,我们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回过头来对那些重点的部分再读读、再想想、再体会,借朗读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共同抒发感情。回顾课文时,我们可以用引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方式,使学生与作者共同感受喜悦、同情、热爱等感情。例如上《自己去吧》一课,小猴子想吃果子,自己就学会了爬树;小鸭子要洗澡,自己就学会了游泳,小鹰要看山那边的风景,自己学会了飞翔。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导读,以读促演,让学生在演读中感悟到:自己的事自己做,改掉不良行为习惯。
五、范读课文时,示范启发
范读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好的范读,不但能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基本的技能技巧,还要对课文内容有正确深入的把握。因此,教师们务必要读得富有感染力,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此外,范读还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例如:在指导低年级学生朗读时,精彩的范读可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在帮助学生学习朗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指导中高年级学生的朗读时,在课文重点之处,学生疑难之处,范读又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中心思想。因此,教师平时多看新闻,多听广播,多学主持人的读书方法,多看朗读节目……这样才能给学生做好朗读的榜样。
总之,朗读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综合阅读基本功,教师只有通过平时教学中点点滴滴的熏陶,严格扎实地指导,坚持不懈地训练,才能使学生具有很浓的朗读兴趣,很强的朗读能力,很好的朗读习惯,形成终身会读书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 【发布时间】2018/4/3 8:22:30
- 【点击频次】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