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提问

 

【作者】 周巧秋

【机构】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牛场小学

【摘要】 课堂提问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必要环节贯穿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终,数学课堂中合理巧妙的提问往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独立思考数学问题,主动摸索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从分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现象入手,在扩大提问的面、把握问题的度和寻找问题的点三方面探讨如何通过提问之花使小学数学课堂绽放光彩,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教学效率;
【正文】数学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师生间和谐互动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提问的质量与教学的成功和学生的收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效的提问不仅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把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中,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让数学课堂进行得更顺利、更有效。
  1、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象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采用的提问方式多种多样,不过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提问方式都有效,而是仍存在一些价值低廉的课堂提问,我通过调查分析,总结了以下几种错误的提问方式:
  1.1.歧视性提问
  部分教师的提问会因学生的成绩不同而存在细微的差别,他们为了能使课堂的气氛更活跃,问题的答案更完整,往往只提问几个优等生,很少会关注到后进生。语言上,教师对优等生一般较为民主,哪怕是他们回答的不正确,教师也会积极引导,而对于后进生,部分教师经常采用一票否决制,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这对后进生是一种不公平。上述这种提问方式必然会使优等生学习更认真,成绩也会不断上升,后进生则会自信心不断受挫,最终导致他们的成绩不断下滑,彻底失去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班级内学生成绩优差区别过于明显,可能会激发内部矛盾。
  1.2.无意义提问
  课堂上教师会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知识。但是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活学活用各种方法,而是一般都会保持自己特有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较为严肃,课堂气氛也较为平实,他们一般会采用强迫式语言进行提问,学生仅仅是单人或者集体回答“是”或者“不是”;有些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自问自答。这样学生都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填鸭式的教,显然这样的提问毫无意义可言。
  1.3.盲目提问
  盲目提问就是部分教师在上课前并没有充分备课,而是课堂提问随意、混乱,没有逻辑性,基本就是讲到哪里,问到哪里,甚至有些学生一节课根本不知道教师到底在讲哪一部分的知识。这样的提问目的不明确,导致上课像“听天书”,前排的学生一脸迷茫,后排的学生昏昏欲睡。
  2、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构建策略
  教学的主导是教师,但是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才算履行了自己的教学职责。教师要积极强化提问意识,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利用有效提问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呢?以下几点是本人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2.1.有效的课堂提问要扩大提问的面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要提问优等生,更要提问中等生和后进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状况,根据各种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巧妙精心地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内容,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被教师关注和期待的感觉,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强烈的竞争意识,从而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要给坐在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都创造比较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使他们在课堂上都可以找到自信,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讲解知识的疑难点时,可以选择思维活跃的优等生答题,这样不仅能激发他们思考和探索,还为全班的学生提供思维的线索;在复习新知、巩固练习时,就可以选择中等生,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对后进生就可以提一些比较简单、浅显直观的问题,这些学生特别需要教师关注,因此我们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使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重拾信心,品味思考的乐趣。
  2.2.有效的课堂提问要把握问题的度
  2.2.1(1)难度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不是很强,思维能力也多为感性思维,理性思维较弱,因此如果问题难度过大,极有可能会超出学生可认知范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被挫伤,而如果难度过小,学生完全可以凭借直觉或者记忆回答问题,这样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那不就等于白问了。因此教师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努力追求“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
  例如,在我听过的一节研讨课上,执教者在上完《商不变的性质》一课后,提了个问题:“14÷7的被除数加上28后,除数要加上几商才不变呢?”这时大部分的学生回答不出来。这时执教者又把问题改成:“什么叫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14加上28后扩大了几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该怎么办呢?”这么一改,降低了问题的难度,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同一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又如,我在教学15-9时,刚开始我是这么提问的:“15-9等于几?用什么方法计算呢?”顿时课堂鸦雀无声,过了很久才有一两个学生举手。紧接着我把问题改成:“你们能不能通过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来算减法呢?或者想想15可以分成10和几,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计算呢?”这么一改,降低了学生思考的难度,顿时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举手的人多了许多。可见,教学中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遵循“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原则,这样才能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一定的提升。
  2.2.2、准度
  课堂提问要力求准确,且提问内容要恰巧切合知识点内容,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因此提的问题、问的方式都需要教师巧妙准备。例如,在《9加几》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从情境图中获得了运动场上每项运动参加的人数这些信息。这时我提问:“你能根据这幅情境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结果有的学生回答:“踢毽子的比赛跑的多几人?”有的学生回答:“跳绳的比跳远的少几人?”有的学生回答:“跳远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课堂顿时活跃了,学生踊跃发言,一时难以收场。可惜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都不是我想要的,而根本原因就是我的提问不够准确,没有问到点子上。这时我话锋一转:“你能提出用9加几计算的数学问题吗?”这样,问题明确多了,便于学生及时提出关键问题,并进行探究和学习。
  3、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寻找问题的点
  3.1、重点、难点
  课堂提问并非单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问题的设定应围绕着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而展开,切忌漫天撒网,为问而问。课堂上在教学重点、难点、容易混淆点等处设计问题,能使学生处在一种欲知未达的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在思考中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在学生理解了能把多个物体看作单位“l”的知识点后,教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三个圆片的三分之一,并说出理由,之后再让学生摆出6个圆片的三分之一,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接着教师提问:“同样都是一堆圆片的三分之一,为什么每份圆片的个数却不同呢?”换个角度还可以这样问:“每份圆片的个数不同,为什么都能用三分之一来表示呢?”这两个问题看似相同,实际上指向却不同。前者侧重单位“1”,后者则侧重分数的意义。因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学生能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分数的意义,所以后者的问题更合理、恰当。
  又如,在《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中,教师准备了一些数字卡片,每组各派一位学生抽出四张数字卡片组数比大小,第一轮比赛是把抽到的卡片从个位排起,一位一位比下来。第二轮从千位排起,这轮比赛在学生抽卡片之前教师先提了个问题:“这轮是不是也有四次抽卡片的机会?”学生情绪高涨,展开辩论,很快就明白了如果抽出的卡片不相同,就能马上比出两个数的大小,后面的数字就不需要再抽了,除非抽出的卡片相同才需要继续往下抽,直到比出大小为止。教师在此处提出的问题极富吸引力和挑战性,顺利突破难点,让学生通过争辩牢固地掌握了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明白了高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2、延伸点
  小学数学的大部分知识其实并不难,特别是每部分知识的开头部分,但是随着每一部分知识的深入,难度会不断增加,如何让学生在知识简单的时候吃饱,在知识困难的时候吃得下,我认为我们需要采用必要的方法,将知识有机地贯穿在一起,在简单知识的讲述中多设置问题延伸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预习”了后面较为复杂的知识。例如,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是《找出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这部分的知识比较直观,学生相对容易掌握,课上学生很快就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图形的规律。如,“三朵红花一朵黄花、三朵红花一朵黄花重复排列”“一个圆形两个正方形、一个圆形三个正方形、一个圆形四个正方形……”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这时教师根据《找规律》后面的学习内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能不能根据图形的变化规律,用数字来表示呢?”《找规律填数》是后面的课时中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在《找规律》的第一课时就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在教学后面知识的时候,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学习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课堂提问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它服务于教学目的,因此不可滥用、误用,更不可不用,只有适当灵活地运用才能有效调控教学程序,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为此教师要大胆创新,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质量,合理安排提问对象,巧妙运用提问技巧,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施益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和应对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0(02).
  [2]李春艳.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04).
  • 【发布时间】2018/4/3 8:27:16
  • 【点击频次】211